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CO2和1mol H2发生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70080083010001200
K0.60.91.01.7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CO).c({H}_{2}O)}{c(C{O}_{2}).c({H}_{2})}$.
(2)若反应在830℃下达到平衡,则CO2气体的转化率为$\frac{1}{3}$.
(3)若绝热时(容器内外没有热量交换),平衡发生移动的结果是使容器内CO的浓度增大,则容器内气体温度升高(填“升高”、“降低”或“不能确定”).
(4)在830℃达平衡后在其容器中分别仅充入1mol CO2 和1molCO后,该反应的v正小于 v逆((填“大于”“小于”“等于”),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分析 (1)化学平衡常数K等于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
(2)若反应在830℃下达到平衡,该反应平衡常数K=1.0,该反应中各物质计量数相等且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之和不变,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也等于平衡时生成物物质的量之积与反应物物质的量之积的比,
   设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xmol,
      CO2(g)+H2(g)?CO(g)+H2O(g),
开始(mol)2    1       0       0
反应(mol)x     x       x       x
平衡(mol)2-x   1-x     x       x
化学平衡常数K=$\frac{x.x}{(2-x).(1-x)}$=1.0,
x=$\frac{2}{3}$,二氧化碳转化率=$\frac{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二氧化碳总物质的量}$×100%;
(3)根据表中数据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若绝热时(容器内外没有热量交换),平衡发生移动的结果是使容器内CO的浓度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
(4)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根据浓度商与化学平衡常数相对大小确定反应方向,从而确定正逆反应速率相对大小.

解答 解:(1)化学平衡常数K=$\frac{c(CO).c({H}_{2}O)}{c(C{O}_{2}).c({H}_{2})}$,
故答案为:$\frac{c(CO).c({H}_{2}O)}{c(C{O}_{2}).c({H}_{2})}$;
(2)若反应在830℃下达到平衡,该反应平衡常数K=1.0,该反应中各物质计量数相等且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之和不变,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也等于平衡时生成物物质的量之积与反应物物质的量之积的比,
   设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xmol,
      CO2(g)+H2(g)?CO(g)+H2O(g),
开始(mol)2    1       0       0
反应(mol)x     x       x       x
平衡(mol)2-x   1-x     x       x
化学平衡常数K=$\frac{x.x}{(2-x).(1-x)}$=1.0,
x=$\frac{2}{3}$,二氧化碳转化率=$\frac{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二氧化碳总物质的量}$×100%=$\frac{\frac{2}{3}mol}{2mol}$=$\frac{1}{3}$,
故答案为:$\frac{1}{3}$;
(3)根据表中数据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若绝热时(容器内外没有热量交换),平衡发生移动的结果是使容器内CO的浓度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容器内温度升高,故答案为:升高;
(4)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加入1mol CO2 和1molCO后浓度商=$\frac{(\frac{2}{3}+1).\frac{2}{3}}{(3-\frac{2}{3})(1-\frac{2}{3})}$=$\frac{10}{7}$>1,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速率v小于 v,故答案为:小于;逆.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有关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三段式解题方法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4)题判断平衡移动方向,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氧化性:Fe3+>Cu2+B.还原性:Br->Cl-
C.碱性:NaOH>Mg(OH)2D.酸性:H2SO4>H3P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在化学实验室,刘星同学取1mL饱和Na2SiO3溶液于洁净试管中,加入3mL蒸馏水振荡得分散系A,进一步完成了下列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A中加入2滴酚酞溶液,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液体变红色.
(2)边振荡边向A中逐滴加入适量稀盐酸,静置,最后得分散系B.向A中滴加稀盐酸时反生的反应离子方程式是SiO32-+2H+=H2SiO3↓.
(3)将B盛于半透膜袋中,连续三次置于50mL的蒸馏水中,充分搅动蒸馏水,每次30min.
①取第一次浸泡半透膜 袋后的蒸馏水3mL于试管中,加入AgN03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Ag+=AgCl↓,
②取留在半透膜袋中的物质经干燥脱水后得多孔状固体C,C在实验室中的一种用途是作干燥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某学生做完实验后,采用以下方法清洗所用仪器:①用稀硝酸清洗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②用酒精清洗做过碘升华实验的试管;③用NaOH溶液清洗盛过苯酚的试管;④用NaOH溶液清洗做过植物油和溴水反应的试管,你认为他的操作(  )
A.②不对B.③④不对C.①④不对D.全部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将适量金属钠投入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但无沉淀生成的是(  )
A.HClB.Ca(HCO32溶液C.FeCl3D.Cu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有下列六种物质的溶液:①氨水 ②NH4Cl ③NaHSO4 ④醋酸 ⑤CH3COONa ⑥NaHCO3
①溶液呈酸性的是②③④;(将相应的序号填入空格,下同)
②溶液呈碱性的是①⑤⑥;
③能促进水电离的是②⑤⑥;
④能抑制水电离的是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实验室用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另外含有少量的CaSO3)和稀盐酸反应制备CO2气体,如图装置可用于杂质气体的检验和CO2气体的提纯、干燥.回答下列问题:
(1)用37%的浓盐酸配制500mL 2mol•L-1的稀盐酸,需要的玻璃仪器有500ml容量瓶,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品红溶液的作用是检验生成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杂质气体二氧化硫.不能用NaOH溶液或Na2CO3溶液代替NaHCO3溶液,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不能用Na2CO3溶液代替NaHCO3溶液的原因:CO2+CO32-+H2O=2HCO3-
(3)装置C中盛放的物质是无水CaCl2
(4)一次性饭盒中石蜡和CaCO3在食物中的溶出量是评价饭盒质量的指标之一.
①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分析,石蜡属于有机物中的烃类,为了将石蜡从饭盒中溶出,应选用下列试剂中的d(填标号).
a.蒸馏水   b.稀醋酸  c.烧碱溶液  d.乙烷
②饭盒中的碳酸钙常用稀醋酸将其溶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2CH3COO-+Ca2++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据新闻网报道:科学家首次合成第117号元素,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当年十大科学发现.假如第117号元素符号暂时定为Up,下列关于${\;}_{117}^{293}$Up和${\;}_{117}^{294}$U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_{117}^{293}$Up和${\;}_{117}^{294}$Up是两种元素
B.${\;}_{117}^{293}$Up和${\;}_{117}^{294}$Up互为同位素
C.${\;}_{117}^{293}$Up和${\;}_{117}^{294}$Up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相同
D.${\;}_{117}^{293}$Up和${\;}_{117}^{294}$Up质量数相同、电子数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CO、CO2是火力发电厂释放出的主要尾气,为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发电厂试图采用以下方法将其资源化利用,重新获得燃料或重要工业产品.

(1)CO与Cl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光气(COCl2).某温度下,向2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CO和Cl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CO(g)+Cl2(g)?COCl2(g)△H=a kJ/mol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如下表:
t/minn (CO)/moln (Cl2)/mol
01.200.60
10.90
20.80
40.20
①反应0~2min末的平均速率v(COCl2)=0.1mol/(L?min).
②在2min~4min间,v(Cl2正=v(Cl2 (填“>”、“=”或“<”),该温度下K=5.
③已知X、L可分别代表温度或压强,图1表示L一定时,CO的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
X代表的物理量是温度;a<0 (填“>”,“=”,“<”).
(2)在催化剂作用下NO和CO转化为无毒气体,2CO(g)+2NO(g)?2CO2(g)+N2(g)△H=-748kJ•mol-1
①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不同温度下测定的氮氧化物转化率如图2所示.温度高于710K时,随温度的升高氮氧化物转化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到710K时,单位时间内反应达平衡,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转化率降低.
②已知:测定空气中NO和CO含量常用的方法有两种,方法1:电化学气敏传感器法.其中CO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则工作电极的反应式为CO-2e-+H2O═CO2+2H+;方法2:氧化还原滴定法.用H2O2溶液吸收尾气,将氮氧化物转化为强酸,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强酸浓度.写出NO与H2O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O+3H2O2═2NO3-+2H2O+2H+
(3)用CO和H2可以制备甲醇,反应为CO(g)+2H2(g)?CH3OH(g),以甲醇为燃料,氧气为氧化剂,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可制成燃料电池(电极材料为惰性电极)若电解质溶液中KOH的物质的量为0.8mol,当有0.5mol甲醇参与反应时,电解质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K+)>C(CO32-)>C(HCO3-)>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