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海水中主要离子的含量如下:
成分含量/(mg/L)成分含量/(mg/L)
Cl-18980Ca2+400
Na+10560HCO3-142
SO42-2560Mg2+1272
(1)常温下,海水的pH在7.5~8.6之间,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HCO3-+H2O?H2CO3+OH-
(2)电渗析法淡化海水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阴(阳)离子交换膜仅允许阴(阳)离子通过.阴极上产生氢气,阴极附近还产生少量白色沉淀,其成分有Mg(OH)2和CaCO3,生成CaCO3的离子方程式是Ca2++OH-+HCO3-=CaCO3↓+H2O.
(3)用海水可同时生产氯化钠和金属镁或镁的化合物,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在实验室中由粗盐“重结晶”制精盐的操作包括溶解、过滤、蒸发…洗涤等步骤;有关其中“蒸发”步骤的叙述正确的是bd.
a.蒸发的目的是得到热饱和溶液
b.蒸发的目的是析出晶体
c.应用余热蒸干溶液
d.应蒸发至有较多晶体析出时为止
②由MgCl2溶液得到MgCl2•6H2O晶体时,也需要蒸发,蒸发的目的是得到热饱和溶液,判断溶液已饱和的现象是溶液表面形成晶膜.
(4)25℃时,饱和Mg(OH)2溶液的浓度为5×10-4 mol/L.
①饱和Mg(OH)2溶液中滴加酚酞,现象是溶液变红.
②某学习小组测海水中Mg2+含量(mg/L)的方法是:取一定体积的海水,加入足量盐酸,再加入足量NaOH,将Mg2+转为Mg(OH)2.25℃,该方法测得的Mg2+含量与表中1272mg/L的“真值”比,相对误差约为-5.6%[保留2位小数,海水中饱和Mg(OH)2溶液的密度都以l g/cm3计].

分析 (1)碳酸氢根发生水解呈碱性;
(2)氢离子在阴极上产生氢气,此时阴极中集聚了大量氢氧根离子,并与镁离子生成Mg(OH)2白色沉淀,同时又和碳酸氢根生成碳酸根离子,碳酸根又和钙离子结合生成CaCO3
(3)①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故蒸发的目的不是得到热饱和溶液,而是把水蒸出使晶体析出,最后应蒸发至有较多晶体析出时为止;
②由MgCl2溶液得到MgCl2•6H2O晶体时,也需要蒸发,蒸发的目的是得到热饱和溶液;
(4)①饱和Mg(OH)2溶液呈碱性;
②取一定体积的海水,加入足量盐酸除掉碳酸氢根,再加入足量NaOH,将Mg2+转为Mg(OH)2.由25℃时,饱和Mg(OH)2溶液的浓度为5×10-4 mol/L.求得1L溶液中镁离子的质量为5×10-4mol/L×24g/mol=1200mg/L.25℃,该方法测得的Mg2+含量与表中1272mg/L的“真值”比,相对误差约为$\frac{1200-1272}{1272}×100%$=-5.6%.

解答 解:(1)常温下,海水的pH在7.5~8.6之间,其原因是存在碳酸氢根发生水解呈碱性,离子方程式为HCO3-+H2O?H2CO3+OH-,故答案为:HCO3-+H2O?H2CO3+OH-
(2)氢离子在阴极上产生氢气,此时阴极中集聚了大量氢氧根离子,并与镁离子生成Mg(OH)2白色沉淀,同时又和碳酸氢根生成碳酸根离子,碳酸根又和钙离子结合生成CaCO3,生成CaCO3的离子方程式是Ca2++OH-+HCO3-=CaCO3↓+H2O,
故答案为:Mg(OH)2;Ca2++OH-+HCO3-=CaCO3↓+H2O;
(3)①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故蒸发的目的不是得到热饱和溶液,而是把水蒸出使晶体析出,最后应蒸发至有较多晶体析出时为止,选择bd,
故答案为:bd;
②由MgCl2溶液得到MgCl2•6H2O晶体时,也需要蒸发,蒸发的目的是得到热饱和溶液,判断溶液已饱和的现象是溶液表面形成晶膜,
故答案为:溶液表面形成晶膜;
(4)①饱和Mg(OH)2溶液中滴加酚酞,由于溶液呈碱性,现象是溶液变红,故答案为:溶液变红;
 ②取一定体积的海水,加入足量盐酸除掉碳酸氢根,再加入足量NaOH,将Mg2+转为Mg(OH)2.由25℃时,饱和Mg(OH)2溶液的浓度为5×10-4 mol/L.求得1L溶液中镁离子的质量为5×10-4mol/L×24g/mol=1200mg/L.25℃,该方法测得的Mg2+含量与表中1272mg/L的“真值”比,相对误差约为$\frac{1200-1272}{1272}×100%$=-5.6%
故答案为:盐酸;-5.6.

点评 本题考查了海水淡化的电渗析原理的分析判断,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海水中溴的提取过程,溶液中得到固体的条件应用,反应过程中的氧化剂计算,注意氯气两次氧化消耗,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研究含氮、碳化合物的性质对它们的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
(1)反应NO+O3=NO2+O2,若生成11.2L O2(标准状况)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
(2)硝化法是一种古老的生产硫酸的方法,同时实现了氮氧化物的循环转化,主要反应为:NO2(g)+SO2(g)?SO3(g)+NO(g)△H=-41.8kJ•mol-1
已知:2SO2(g)+O2(g)?2SO3(g)△H=-196.6kJ•mol-1
写出NO和O2反应生成NO2的热化学方程式2NO(g)+O2(g)=2NO2(g)△H=-113.0 kJ•mol-1
(3)N2H4(肼或联氨)燃料电池(产生稳定、无污染的物质)原理如图1所示.M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为N2H4-4e-=N2↑+4H+

(4)已知CO (g)+H2O (g)?H2 (g)+CO2 (g)△H>0
①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若改变反应的某个条件,下列变化能说明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C(填写字母)
A.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B.H2O (g)的体积百分含量减小
C.CO的转化率增大           D.容器中$\frac{c(C{O}_{2})}{c(CO)}$的值减小
②在某压强下,上述反应在不同温度、不同投料比时,CO的转化率如图2所示.则KA、KB、KC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为KA=KC>KB
T1温度下,将1molCO和4mol H2O (g)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0~5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08mol•L-1•min-1;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1molCO和1molCO2,此时v(正)>v(逆)(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Na2CO3和NaHCO3与盐酸反应热效应的测定.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为探究NaHCO3、Na2CO3和盐酸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进行实验并测得如下数据:
序号48mL试剂固体混合前温度/℃混合后温度/℃
2 g NaHCO320.018.6
2 g Na2CO320.021.6
盐酸(0.1mol•L-12 g NaHCO320.017.2
盐酸(0.1mol•L-12 g Na2CO320.022.6
由上述数据所得出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NaHCO3(s)的溶解是放热过程
B.Na2CO3(s)的溶解是吸热过程
C.Na2CO3(s)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仅根据实验③就可以确定HCO3-(aq)+H+(aq)═CO2(g)+H2O(l)△H>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已知反应:①MnO2+4HCl$\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②Cu+2Fe3+═Cu2++2Fe2+,③Cl2+2Fe2+═2Cl-+2Fe3+.则有关物质(离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Cl2>Fe3+>Cu2+>MnO2B.MnO2>Cl2>Fe3+>Cu2+
C.Fe3+>Cu2+>MnO2>Cl2D.Cu2+>Fe3+>Cl2>M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近几年,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雾霾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出行、身体健康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汽车尾气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降低汽车尾气危害的方法之一是在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发生的反应为:2NO(g)+2CO(g)═N2(g)+2CO2(g)
(1)已知:如图1

则2NO(g)+2CO(g)═N2(g)+2CO2(g)△H=2a+2b-2c-dkJ•mol-1(用含a、b、c、d的式子表示).
(2)某温度下,向容积为1L的容器中充入3mol NO和 1mol CO,NO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温度下,化学平衡常数K=$\frac{15}{128}$,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60%.
②A点的逆反应速率υ(CO)<B点的逆反应速率υ(NO) (填“>”、“<”或“=”).
③达平衡后,将容器的容积扩大一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CO的体积分数增大
C.平衡常数减小            D.一氧化碳的浓度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化学兴趣小组测定某FeCl3样品(含少量FeCl2杂质)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实验室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称量a g样品,置于烧杯中;
②加入适量盐酸和适量蒸馏水,使样品溶解,然后准确配制成250mL溶液;
③准确量取25.00mL步骤②中配得的溶液,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氯水,加热使反应完全;
④趁热迅速加入过量氨水,充分搅拌,使沉淀完全;
⑤过滤、洗涤沉淀;
⑥将沉淀转移到坩埚内,加热、搅拌,直到固体全部由红褐色变为红棕色后,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⑦…
请根据上面叙述,回答:
(1)如图所示仪器中,本实验步骤①②③中必须用到的仪器是E和A、C、F、G(填字母).

(2)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2++Cl2=2Fe3++2Cl-;.
(3)洗涤是洗去附着在沉淀上的NH4+、Cl-、OH-(写离子符号),洗涤沉淀的操作是向漏斗里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滤渣,等水自然流完后,重复操作2~3次.
(4)如何确定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是取最后一滴洗涤液,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没有沉淀生成,则证明洗涤干净.
(5)若坩埚质量是W1,坩埚与加热后固体总质量是W2,则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frac{({W}_{2}-{W}_{1})g×\frac{112}{160}×\frac{250}{25}}{ag}$×100%.(列出算式,不需化简)
(6)该兴趣小组中甲学生认为:实验步骤③中不加入氯水,其余步骤不变,仍可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甲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正确(填正确或错误);请说明理由:FeCl3、FeCl2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生成Fe(OH)3和Fe(OH)2沉淀,在操作过程中Fe(OH)2会被空气进一步氧化生成Fe(OH)3,最后所得生成物只有Fe2O3,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故甲同学的观点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NO很容易与许多分子迅速发生反应,科学家发现在生物体中不断地产生NO,用于细胞间传递信息;NO还参与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以及中枢和外围神经系统的调控.
Ⅰ.(1)实验室用金属铜和稀硝酸制取NO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4H2O+2NO↑.
(2)NO是有毒气体,某学生为防止污染,用分液漏斗和烧杯装配了一套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NO气体发生装置,如图1甲所示.
①实验室若没有铜丝,而只有小铜粒,在使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时,可用丝状材料包裹铜粒以代替铜丝进行实验,这种丝状材料的成分可以是CD(填选项编号).
A.铁  B.铝    C.铂  D.玻璃
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反应进行,在分液漏斗中实际看到的气体是红棕色的,原因是2NO+O2═2NO2(填化学方程式).
    
(3)为证明铜丝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确实是NO,某学生另设计了一套如图1乙所示的装置制取NO.反就开始后,可以在U形管右端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
①长玻璃管的作用是接收被气体压出U形管的液体,防止稀硝酸溢出.
②让反应停止的操作方法及原因是关闭U形管右端导气管上的活塞,反应产生的气体将U形管右端内的稀硝酸向下压,使铜丝与稀硝酸分开,反应就会停止.
(4)如图2所示收集NO气体的装置,合理的是CD(填选项代号).
(5)假设实验中12.8g Cu全部溶解,需要通入标况下2.24L O2才能使NO全部溶于水.
Ⅱ.用金属铜制取硝酸铜,从节约原料和防止环境污染的角度考虑,下列4种方法中最好的是丁(填“甲”、“乙”、“丙”或“丁”),理由是制取相同质量的Cu(NO32,丁所消耗的HNO3的量最少(原料的利用率最高)且不产生污染环境的气体.
甲:铜$\stackrel{浓硝酸}{→}$硝酸铜
乙:铜$\stackrel{稀硝酸}{→}$硝酸铜
丙:铜$\stackrel{氯气}{→}$氯化铜$\stackrel{硝酸}{→}$硝酸铜
丁:铜$\stackrel{空气}{→}$氧化铜$\stackrel{硝酸}{→}$硝酸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化学兴趣探究小组将一批废弃的线路板简单处理后,得到含Cu(70%)、Al(25%)、Fe(4%)及少量Au等金属的混合物,并设计出如下制备硫酸铜和硫酸铝晶体的流程:

已知:Fe3+、Al3+、Cu2+开始沉淀至沉淀完全的pH范围分别为:2.2~3.2、4.1~5.0、5.3~6.6.
(1)得到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Au.
(2)操作Ⅰ包含的实验步骤有: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过滤操作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3)操作Ⅰ中常用无水乙醇对晶体进行洗涤,选用无水乙醇的原因是减少晶体的溶解,便于干燥.
(4)第②步加H2O2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
(5)取上述硫酸铝晶体进行热重分析,其热分解主要分为三个阶段:323K~523K,553K~687K,当温度在1 043K以上不再失重,下表列出了不同温度下的失重率:
[硫酸铝晶体化学式为Al2(SO43•18H2O,相对分子质量为666]
已知:失重%=$\frac{加热减少的质量}{原晶体样品的总质量}$×100%.
温度(K)失重(%)
第一阶段323~52340.54
第二阶段553~68748.65
第三阶段1 043以上84.68
通过计算确定(写出计算过程):
①失重第一阶段分解产物的化学式;
②失重第二阶段反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现有A、B、C、D、E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均小于20.其中只有C、E是金属元素,A、E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B、D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B元素L层电子数是K层的3倍,C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D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请回答:
(1)它们各是什么元素?(用元素名称回答)A氢    C氯  D硫.
(2)写出B元素离子的电子式
(3)写出E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4)写出与E元素的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排布的两种微粒的符号S2-、Ca2+
(5)A、B两元素间可以形成的化合物有H-O-H、H-O-O-H(用结构式回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