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工业上制取硝酸铵的流程图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工业制硝酸的生产中,B设备的名称是氧化炉,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2)此生产过程中,N2与H2合成NH3所用的催化剂是铁砂网.1909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合成了氨,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图2:

分别表示N2、H2、NH3.图⑤表示生成的NH3离开催化剂表面,图②和③的含义分别是N2、H2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在催化剂表面,N2、H2中化学键断裂.
(3)在合成氨的设备(合成塔)中,设置热交换器的目的是利用余热,节约能源;在合成硝酸的吸收塔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使NO循环利用,全部转化成HNO3
(4)生产硝酸的过程中常会产生一些氮的氧化物,可用如下两种方法处理:
碱液吸收法:NO+NO2+2NaOH=2NaNO2+H2O
NH3还原法:8NH3+6NO2=7N2+12H2O(NO也有类似的反应)
以上两种方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的是氨气还原法 .
(5)某化肥厂用NH3制备NH4NO3.已知:由NH3制NO的产率是96%、NO制HNO3的产率是92%,则制HNO3所用去的NH3的质量占总耗NH3质量(不考虑其它损耗)的53%.

分析 (1)氨气在氧化炉中被催化氧化;氨气被氧化为NO和水;
(2)N2与H2合成NH3所用的催化剂是铁砂网;图②中两种双原子分子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③中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生成原子;
(3)合成氨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热交换器可以充分利用余热,节约能源;在吸收塔中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NO能被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
(4)据反应化学方程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和经济效益分析,绿色化学为无污染,原子利用率高的生产;
(5)根据NH3制NO的产率是96%、NO制HNO3的产率是92%,利用氮原子守恒来计算硝酸的量,再由HNO3跟NH3反应生成NH4NO3来计算氨气的量,最后计算制HNO3所用去的NH3的质量占总耗NH3质量的百分数.

解答 解:(1)氨气在氧化炉中被催化氧化,B设备的名称是;氨气被氧化为NO和水,其反应的方程式为:4NH3+5O2 $\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故答案为:氧化炉;4NH3+5O2 $\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2)N2与H2合成NH3所用的催化剂是铁砂网;图②中两种双原子分子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即N2、H2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③中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生成原子,即在催化剂表面N2、H2中的化学键断裂生成N原子和H原子;
故答案为:铁砂网;N2、H2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在催化剂表面N2、H2中的化学键断裂;
(3)合成氨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用热交换器可以充分利用余热,节约能源;在吸收塔中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通入空气,NO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再与水反应生成硝酸,这样使NO循环利用,全部转化为硝酸;
故答案为:利用余热,节约能源;使NO循环利用,全部转化为硝酸;
(4)碱液吸收法:NO+NO2+2NaOH═2NaNO2+H2O,NH3还原法:8NH3+6NO2$\frac{\underline{催化剂}}{△}$7N2+12H2O,分析可知碱液吸收法消耗大量的氢氧化钠生成的亚硝酸盐毒,NH3还原法产物无污染,得到合成氨的原料气,故符合绿色化学的是氨气还原法,
故答案为:氨气还原法;
(5)由NH3制NO的产率是96%、NO制HNO3的产率是92%,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NH3~NO~HNO3,则1mol氨气可得到硝酸1mol×96%×92%=0.8832mol,由HNO3+NH3═NH4NO3,则该反应消耗的氨气的物质的量为0.8832mol,氨气的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制HNO3所用去的NH3的质量占总耗NH3质量的百分数为$\frac{1mol}{1mol+0.8832mol}$×100%=53%;即制HNO3所用去的NH3的质量占总耗NH3质量的53%,
故答案为:53.

点评 本题考查了工业制备原理应用,流程分析,实验制备物质的分析判断,利用物质的转化及质量守恒的方法来进行简单计算,使用硝酸铵的注意事项,明确转化中的化学反应得出物质之间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用已知浓度的烧碱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
①滴定时,选用酚酞作指示剂,判断滴定达终点的现象为当滴入最后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恰好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后不褪色;
②下列操作会使所测得的盐酸的浓度偏低的是CD.
A.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水洗后未干燥
B.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C.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装液
D.读碱式滴定管的刻度时,滴定前仰视凹液面最低处,滴定后俯视读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已知:I2+2S2O32-═S4O62-+2I-.相关物质的溶度积常数见下表:
物质Cu(OH)2Fe(OH)3CuClCuI
Ksp2.2×10-202.6×10-391.7×10-71.3×10-12
(1)某酸性CuCl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FeCl3,为得到纯净的CuCl2•2H2O晶体,加入Cu(OH)2或Cu2(OH)2CO3 ,调至pH=4,使溶液中的Fe3+转化为Fe(OH)3沉淀,此时溶液中的c(Fe3+)=2.6×10-9mol/L.
过滤后,将所得滤液低温蒸发、浓缩结晶,可得到CuCl2•2H2O晶体.
(2)在空气中直接加热CuCl2•2H2O晶体得不到纯的无水CuCl2,由CuCl2•2H2O晶体得到纯的无水CuCl2的合理方法是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脱水.
(3)某学习小组用“间接碘量法”测定含有CuCl2•2H2O晶体的试样(不含能与I-发生反应的氧化性杂质)的纯度,过程如下:取0.36g试样溶于水,加入过量KI固体,充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用0.100 0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20.00mL.
①可选用淀粉溶液作滴定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是蓝色褪去,溶液中30s内不恢复原色;
②CuCl2溶液与K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4I-=2CuI↓+I2
③该试样中CuCl2•2H2O的质量百分数为9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CH3CH2OH$\stackrel{H_{2}SO_{4}(浓)}{→}$CH2=CH2
CH2=CH2+Br2→BrCH2CH2Br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140℃脱水生成乙醚.
(1)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在此制各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d;(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c,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亚硫酸钠溶液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各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溴的颜色完全褪去;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下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b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蒸馏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避免溴大量挥发;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产品1,2-二溴乙烷的沸点低,过度冷却会凝固而堵塞导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硝酸铜是常用的一种无机化学试剂
(1)工业上以粗铜为原料采取如图1所示流程制备硝酸铜晶体:

①在步骤a中,还需要通入氧气和水,其目的是将NOx转化为硝酸,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②在保温去铁的过程中,为使Fe3+沉淀完全,可以向溶液中加入CuO调节溶液的pH,根据下表数据,溶液的pH应保持在3.2--4.7范围
氢氧化物开始沉淀时的pH氢氧化物沉淀完全时的pH
Fe3+1.93.2
Cu2+4.76.7
③在滤液蒸发浓缩步骤中,适当加入稀硝酸的作用是抑制加热过程中Cu2+的水解
(2)某研究学习小组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铜晶体【Cu(NO32.6H2O】放在坩埚中加热,在不同温度阶段进行质量分析,绘制出剩余固体质量分数与温度关系如图2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温度27℃<T<120℃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NO32•6H2O$\frac{\underline{\;\;△\;\;}}{\;}$Cu(NO32•3H2O+3H2O
②剩余固体质量为38.4g时,固体成分为【Cu(NO32•2Cu(OH)2】当温度120℃<T<800℃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NO32•3H2O$\frac{\underline{\;\;△\;\;}}{\;}$Cu(NO32•2Cu(OH)2+4NO2↑+O2↑+7H2O (此温度下,HNO3也分解)
③当剩余固体质量为21.6g时,固体的化学式为Cu2O
(3)制备无水硝酸铜的方法之一是用Cu与液态N2O4反应,反应过程
中有无色气体放出,遇到空气变红棕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N2O4=Cu(NO32+2N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CoCl2•6H2O是一种饲料营养强化剂.一种利用水钴矿(主要成分为Co2O3、Co(OH)3,还含少量Fe2O3、Al2O3、MnO等)制取CoCl2•6H2O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①浸出液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H+、Co2+、Fe2+、Mn2+、Al3+等;
②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金属离子浓度为:0.01mol/L)
沉淀物Fe(OH)3Fe(OH)2Co(OH)2Al(OH)3
开始沉淀2.77.67.64.0
完全沉淀3.79.69.25.2
③CoCl2•6H2O熔点为86℃,加热至110-120℃时,失去结晶生成无水氯化钴.
(1)写出浸出过程中Co2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2O3+SO32-+4H+=2Co2++SO42-+2H2O
写出NaClO3发生反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ClO3-+6Fe2++6H+=Cl-+6Fe3++3H2O.
不慎向“浸出液”中加了过量NaClO3,可能会生成有毒气体.写出生成该有毒气体的离子方程式ClO3-+5Cl-+6H+=3Cl2↑+3H2O.
(3)“加加Na2CO3调pH至a”,过滤所得到的沉淀成分为Fe(OH)3、Al(OH)3.加入萃取剂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Mn2+,防止Co2+转化为Co(OH)2沉淀.
(4)制得的CoCl2•6H2O在烘干时需减压烘干的原因是降低烘干温度,防止产品分解.
(5)为测定粗产品中CoCl2•6H2O含量,称取一定质量的粗产品溶于水,加入足量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过滤、洗涤,将沉淀烘干后称其质量.通过计算发现粗产品中CoCl2•6H2O的质量分数大于100%,其原因可能是粗产品含有可溶性氯化物或晶体失去了部分结晶水(答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烧碱样品中含有少量不与酸作用的可溶性杂质,为了测定其纯度,进行以下滴定操作:
A.在天平上准确称取烧碱样品wg,在烧坏中加蒸馏水溶解
B.在250mL容量瓶中定量成250mL烧碱溶液
C.用移液管移取25.00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并滴加几滴甲基橙指示剂
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 Cmol/L 的标准盐酸 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调整液面,记下开始刻度数为Vml
E.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到终点,记录终点耗酸体积 V1ml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中的雏形瓶下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便于准确判断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
(2)操作中液面应调整到零刻度或零刻度以下(稍下)的某一刻度,尖嘴部分应充满溶液无气泡.
(3)滴定终点时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是指示剂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
(4)若酸式滴定管没有用标准 润洗,会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偏高(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其他操作均正确).
(5)该烧碱样品的纯度计算式是$\frac{40C({V}_{1}-V)}{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用已知浓度的NaOH标准液滴定未知浓度的醋酸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
A.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至溶液由红色变橙色
B.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C.滴定管读数时,滴定前仰视,终点时俯视
D.振荡时锥形瓶中的液滴溅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NH3$→_{催化剂,△}^{O_{2}}$NO$\stackrel{NaOH(aq)}{→}$NaNO2
B.Fe2O3$→_{高温}^{Al}$Fe$→_{点燃}^{Cl_{2}}$FeCl3
C.SiO2$→_{△}^{H_{2}O}$H2SiO3(aq)$\stackrel{NaOH(aq)}{→}$Na2SiO3
D.CuCl2(aq)$\stackrel{NaOH(aq)}{→}$Cu(OH)2$→_{△}^{蔗糖(aq)}$Cu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