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丁分别是Al2(SO4)3、FeSO4、NaOH、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将丁溶液滴入甲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发生,据此可推断丙物质是( )
A.Al2(SO4)3 B.NaOH C.BaCl2 D.FeSO4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大庆一中高二上10月月考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NaHCO3溶液制NaHCO3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的过程中,能量变化均相同
B.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相同
C.已知:①2H2(g)+O2(g)=2H2O(g)ΔH1=-akJ·mol-1,
②2H2(g)+O2(g)=2H2O(l)ΔH2=-bkJ·mol-1,则a>b
D.已知:①C(s,石墨)+O2(g)=CO2(g)ΔH1=-393.5kJ·mol-1,
②C(s,金刚石)+O2(g)=CO2(g)ΔH2=-395.0kJ·mol-1,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高一上10月月考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某过碳酸钠(Na2CO4)中含有少量过氧化钠,甲、乙两位同学各称取一定质量的该样品,并用如下图所示仪器测定样品的纯度。
仪器的连接顺序,甲同学:⑤-⑧-③-⑦-④;乙同学:⑤-③-②
已知:过碳酸钠(Na2CO4)、过氧化钠分别跟足量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Na2CO4+2H2SO4=2Na2SO4+2CO2↑+O2↑+2H2O
2Na2O2+2H2SO4=2Na2SO4+O2↑+2H2O
⑴ 甲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是 ,他选用的装置 (填序号) 是没有必要的。实验中甲同学测得气体体积为V L (20 ℃,1大气压),计算时他未将V L换算到标准状况,则他得到的Na2CO4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⑵ 乙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是 ,按他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的实验结果有可能偏高,原因是_________;也有可能偏低,原因是
⑶ 为了测得准确的实验数据,请你将乙同学的实验设计进行改进,写出你所选用仪器的连接顺序(每种仪器最多使用一次,也可以不用) (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高一上10月月考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反应与Na2O2 + SO2=Na2SO4相比较,Na2O2的作用相同的是( )
A.2Na2O2+2CO2=2Na2CO3+O2
B.2Na2O2+2SO3=2Na2SO4+O2
C.Na2O2+H2SO4=Na2SO4+H2O2
D.3Na2O2+Cr2O3=2Na2CrO4+Na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高一上10月月考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 )
①2Na+2H2O=2NaOH+H2↑
②2H2O2H2↑+O2↑
③2F2+2H2O=O2+4HF
④3NO2+H2O=2HNO3+NO
⑤NaH+H2O=NaOH+H2↑
⑥2Na2O2+2H2O=4NaOH+O2↑
A.③④⑥ B.②③⑤ C.①②③⑤ D.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二上期中文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以下是探讨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的有关问题:
(1)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为此,我国启动了多项工程,帮助居民补充微量元素,预防疾病。例如为了解决_________问题启动了“酱油加铁”工程;为预防碘缺乏症,启动了“食盐加碘”工程,就是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填“碘化钾” 、 “碘酸钾”或“碘单质”)。
(2) 我国居民在平时的饮食中应多吃碱性食物。 下列属于碱性食物的是___________(填 “肉类” 、 “鸡蛋”或“水果” ) 。
(3)服用药物时要对症下药。胃舒平[主要成分 Al(OH)3]适合于治疗____________(填“感冒发热” 、“细菌感染”或“胃酸过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二上期中文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属于
A.取代反应 B.加成反应 C.酯化反应 D.水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