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下列各组内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SO42、Ba2+、NO3-B.Ca2+、H+、NO3、Cl
C.Mg2+、K+、NO3-、Cl-D.K+、Na+、Mg2+、SO42-

分析 根据离子之比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等,离子之间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能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中SO42、Ba2+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而B、C、D中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学生思维严密性的考查,熟悉复分解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即可解答,选项A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已知钡的活性处于钾和钠之间,下列反应可以实现的是(  )
A.钡可以从氯化钾溶液中置换出钾
B.钡与冷水剧烈反应置换出氢气
C.钡可以从氯化钠溶液中置换出钠
D.在溶液中钡离子可以氧化金属锌,使之成为锌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氢气物质的量[用n(H2)表示]对N2(g)+3H2(g)?2NH3(g)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可表示成如图所示的规律(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
①比较在a、b、c三点所处的平衡状态中,反应物N2的转化率最大的是c.
②在起始时体系中加入N2的物质的量为1mol.若容器容积为2L,n=3mol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60%,则此条件下(T2),反应的平衡常数K=8.33.
③图象中T1和T2的关系是:T1<T2.(填“>”“<”“=”“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在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分别放置一个盛有100g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的烧杯,并调节天平至平衡.这时,向左边烧杯中加入2.3g金属钠,向右边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金属镁,完全反应后,天平仍保持平衡.试求所加金属镁的质量为2.4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根据下图提供的仪器装置,提纯并测定Na2CO3样品的纯度(其中含NaHCO3杂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1)连接装置的正确顺序是⑥①③④⑤.
(2)完成实验一尚缺少的仪器是酒精灯.
(3)产生的气体从装置④的b端进入.
(4)装置④中的饱和NaHCO3溶液不能用水或饱和Na2CO3溶液替换的原因分别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而吸收二氧化碳.
实验二
(5)测定经实验一后的固体物质与盐酸反应放出的CO2的体积,应将实验一的装置做哪些调整?装置③换为②.
(6)实验一不再产生气体时,通过量筒内的水位读数折算成标准状况下产生a L CO2,实验二中加盐酸无气体产生时,通过量筒内水位读数折算成标准状下产生b L CO2.则该样品中Na2CO3纯度的实验值(质量分数)为$\frac{106(b-a)}{106b+62a}$×100%.
(7)如果实验二用浓盐酸试剂,对最终的实验结果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使测得的Na2CO3纯度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实验小组同学欲探究SO2的性质,并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他们设计如图1实验装置,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

(1)装置中的氨水可吸收多余的S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NH3•H2O+SO2=2NH4++SO32-+H2O,使用倒立的漏斗能防止倒吸的原因是倒扣的漏斗,椭圆形部分体积较大,具有缓冲作用,能防止倒吸;
(2)装置B用于检验SO2的漂白性,其中所盛试剂为品红溶液,装置D用于检验SO2的氧化性性质;
(3)装置C中发生的现象是深黄色的碘水褪色;
(4)如果用盐酸和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装置如图2所示,其中a导管的作用是,所用硫酸为70%的浓硫酸,不用稀硫酸的原因是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促使二氧化硫的生成.
(5)他们拟用以下方法(如图3)测定空气中SO2含量(假设空气中无其他还原性气体).
方案Ⅰ:
①洗气瓶C中溶液蓝色消失后,若没有及时关闭活塞A,则测得的SO2含量偏低(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方案Ⅱ:

②实验中若通过的空气的体积为33.6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最终所得固体质量为0.233g,试通过计算确定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合格(计算过程):不合格.(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小于0.05%表示合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有一无色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K+、Na+、OH-、Cl-、CO32-、Fe3+、SO42-.进行如下实验:
a.取少量溶液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
b.另取少量溶液加盐酸至过量,有无色气体放出,再加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
c.另取少量溶液用硝酸酸化后,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试推断,该溶液中肯定有OH-、CO32-、Cl-离子,肯定不存在Fe3+、SO42-离子;
(2)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CO32-+2H+=CO2↑+H2O、Ag++Cl-=AgCl↓
(3)不能肯定存在K+、Na+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想将少量Cl2通入Fe2+和I-的混合溶液中,探究Fe2+和I-的还原性强弱.

【提出假设】假设1:Fe2+还原性比I-强.假设2:I-还原 性比Fe2+强.假设3:一样强
【验证假设】(1)设计如下几种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 必须的装置是A→C→E(按Cl2气流方向的顺序填写)
(2)实验开始后,控制通入 少量氯气,通过观察混合溶液颜色的变化不能(填“能”或“不能”)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
(3)请在下表中写出实验步骤及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混合溶液分置于A、B两试管中;
往A中滴加KSCN溶液;

往B中滴加淀粉溶液.

①若A变红色,B不变色则假设1成立.

②若A不变色,B变蓝色则假设2成立.
③若A变红色、B变蓝色
则假设3成立.
(4)为了实验成功,必须控制各物质的量.该小组称取3.04gFeSO4,同时称取3.32gKI固体,溶于水中.为了验证上述假设,通入的Cl2体积 最多不能超过0.224L(标准状况).
【思考与交流】
(5)有同学质疑,上述实验只能验证Cl2分别与Fe2+和I-反应的速率大小,并不能证明Fe2+和I-还原性的强弱.于是提出另一方案:往KI溶液中滴入某溶液,如果能发生反应,即可证明I-的还原性强于Fe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I-+2Fe3+=I2+2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下列各装置图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用装置制取氨气
B.
装置X若为CCl4,可用于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C.
装置可用于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
D.
装置是原电池,铁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