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学生设计的用氨催化法制取少量HNO3溶液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室制备NH3,下列方法中适宜选用的是①③(填序号).
①固态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加热           ②固态氯化铵加热分解
③碱石灰中滴加浓氨水                   ④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
(2)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3)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NH3;装置C中的现象是有气泡从浓硫酸中冒出,且装置C内的上部呈红棕色;为确保装置D中尽可能多地生成HNO3,所通入O2和NH3的体积比应大于2:1.
(4)装置D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分析 (1)氯化铵加热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氯化氢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氨气易溶于水,稀氨水浓度小,不能制氨气;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能制得氨气但量少,不是实验室制备氨气的方法;实验室用固态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加热制备氨气和碱石灰中滴加浓氨水方法制氨气;
(2)氨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
(3)装置C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NH3,装置B中产生的NO通过浓硫酸时,可看到浓硫酸中有气泡冒出,同时NO在装置C的上部与O2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为确保装置D中尽可能多地生成HNO3,其含义就是NH3通过转化后全部生成HNO3,由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及4NO+3O2+2H2O=4HNO3可得:NH3+2O2=HNO3+H2O,由此可见通入O2和NH3的体积比应大于2:1;
(4)NO2与H2O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解答 解:(1)①固态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加热,是实验室制氨气的主要方法,故①正确;   
②固态氯化铵加热分解,成氨气和氯化氢,氯化氢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故②错误;
③碱石灰中滴加浓氨水,也是实验室制氨气的方法之一,故③正确;           
④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氨气易溶于水,能制得氨气但量少,不适合实验室制备氨气,故④错误;
故选:①③;
(2)氨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方程式为: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故答案为: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3)装置C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NH3,装置B中产生的NO通过浓硫酸时,可看到浓硫酸中有气泡冒出,同时NO在装置C的上部与O2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为确保装置D中尽可能多地生成HNO3,其含义就是NH3通过转化后全部生成HNO3,由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及4NO+3O2+2H2O=4HNO3可得:NH3+2O2=HNO3+H2O,由此可见通入O2和NH3的体积比应大于2:1,
故答案为:吸收未反应的NH3;有气泡从浓硫酸中冒出,且装置C内的上部呈红棕色;2:1;
(4)NO2与H2O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故答案为:3NO2+H2O═2HNO3+NO.

点评 本题是实验室氨气的制备装置和性质检验,掌握氨气的制备和性质以及掌握氨的催化氧化反应和一氧化氮转化为硝酸的原理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草毒、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等物质,下列关于乙酸乙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B.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属于取代反应
C.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
D.乙酸乙酯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集强氧化性、吸附、絮凝于一体的新型多功能水处理剂.其生产工艺如下:
已知K2FeO4具有下列性质:
①可溶于水、微溶于浓KOH溶液
②在0℃~5℃、强碱性溶液中比较稳定 
③在Fe3+和Fe(OH)3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 
④在酸性至弱碱性条件下,能与水反应生成Fe(OH)3和O2
请完成下列填空:
(1)已知Cl2与KOH在较高温度下反应生成的是KClO3.在不改变KOH溶液的浓度和体积的条件下,生产KClO应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进行(填“较高”或“较低”);
(2)生产K2FeO4的反应原理是:Fe(NO33+KaClO+KOH→K2FeO4+KNO3+KCl+H2O(未配平) 则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3)K2FeO4在弱碱性条件下能与水反应生成Fe(OH)3和O2,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2FeO4+10H2O=8KOH+4Fe(OH)3↓+3O2↑.
(4)在“反应液I”中加KOH固体的目的是AB.
A.为下一步反应提供反应物 
B.与“反应液I”中过量的Cl2继续反应,生成更多的KClO 
C.KOH固体溶解时会放出较多的热量,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
D.使副产物KClO3转化为KCl
(5)制备K2FeO4时,须将90%的Fe(NO33溶液缓慢滴加到碱性的KClO浓溶液中,并且不断搅拌.采用这种混合方式的原因是减少K2FeO4在过量Fe3+作用下的分解(或K2FeO4在低温、强碱性溶液中比较稳定等)(答出1条即可).
(6)从“反应液Ⅱ”中分离出K2FeO4晶体后,可以得到的副产品有KNO3、KCl(写化学式).
(7)工业上常用“间接碘量法”测定高铁酸钾样品中高铁酸钾的含量,其方法是:用碱性的碘化钾溶液(pH为11~12)溶解3.96g高铁酸钾样品,调节pH为1,避光放置40分钟至反应完全(高铁酸根离子全部被还原成铁离子),再调节pH为3~4(弱酸性),用1.0mol/L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作为滴定剂进行滴定(2Na2S2O3+I2═Na2S4O6+2NaI),当达到滴定终点时,用去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15.00mL.则原高铁酸钾样品中高铁酸钾的质量分数为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下面是我们熟悉的物质:
①O2    ②SO2    ③CaCl2     ④HNO3     ⑤NaOH    ⑥NH4Cl
这些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②④;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③⑤⑥;只含离子键的是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下面列出了几组物质,请将物质的合适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①O2和O3         
②CH3CH3和CH3CH2CH2CH3
③${\;}_{17}^{35}$Cl和${\;}_{17}^{37}$Cl
④CH3CH(CH3)CH2CH3和C(CH34

(1)属于同位素的是:③     
(2)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①
(3)属于同系物的是:②      
(4)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④
(5)属于同一物质: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按官能团的不同,请指出下列有机物的种类,填在横线上

羧酸

卤代烃
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一定温度下,向1L 0.1mol•L-1CH3COOH溶液中加入0.1mol CH3COONa固体,则醋酸的电离平衡向逆(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中$\frac{c(C{H}_{3}CO{O}^{-})•c({H}^{+})}{c(C{H}_{3}COOH)}$的值不变(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B.灼热的木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C.锌放入稀硫酸中D.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已知在烯烃R-2CH═1CH2与HBr加成反应中,Br原子参与成键的方式有两种可能:①Br原子在1C上成键;②Br原子在2C上成键.化学兴趣小组拟用0.224L丙烯(标准状况)与足量HBr进行加成反应,希望通过定量实验的方法探究其加成方式,实验步骤如下:
(一)丙烯与HBr在适当条件下加成得到卤代烃;
(二)卤代烃在NaOH水溶液中加热;
(三)提纯得到混合醇;
(四)将混合醇蒸气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五)导出产物,通入足量的银氨溶液中,进行银镜反应实验,完全反应后最终得到w克银.
完成下列问题:
(1)步骤(三)中提纯混合醇的简单物理方法是:将含混合醇的混合物进行蒸馏.
(2)实验中如何测量生成银的质量?称取一支干燥洁净的试管的质量m1,用此试管进行银镜实验,实验完毕,倒掉试管中的溶液,用蒸馏水洗涤试管几次,然后烘干,再称量试管连同银的质量m2,(m2-m1)即为银的质量w
(3)写出步骤(四)中的任意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2CH3CH2CH2OH+O2$→_{△}^{Cu}$2CH3CH2CHO+2H2O(或+2H2O)(只写一个)
(4)小组成员预期可能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w=2.16,则烯烃与HBr的加成方式为①
若w=0,则烯烃与HBr的加成方式为②
若0<w<2.16 (填范围),则烯烃与HBr加成的方式①②均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