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生产钠和烧碱的原理如下:
①电解熔融氯化钠制钠:2NaCl(熔融)2Na+Cl2
②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2NaCl+2H2O2NaOH+H2+Cl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反应①和②中,氯化钠均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在反应①中氯气是还原产物,在反应②中氢气是还原产物
C.若标准状况下生成等体积的气体,则反应①和②中转移电子总数相等
D.若消耗等质量的氯化钠,则反应①和②中转移电子总数相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对于蔗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蔗糖是最重要的二糖,它的式量是葡萄糖式量的2倍
B.纯净的蔗糖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微热,不发生银镜反应
C.在蔗糖与稀硫酸共热后的溶液中滴加银氨溶液,再水浴加热,看不到有银镜生成
D.在蔗糖里加入浓硫酸,可观察到颜色变黑,并有泡沫出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在某温度下达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是[N2]=3 mol·L-1,[H2]=9 mol·L-1,[NH3]=4 mol·L-1,求该温度时的平衡常数和N2、H2的起始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B、C、D四种元素,已知A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元素为金属元素,它的原子核外K、L层上电子数之和等于M、N层电子数之和;C元素是第3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D元素在第3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四种元素A、B、C、D分别为O、Ca、Na、Ar
B.元素A、B、C两两组成的化合物可为CaO、CaO2、Na2O、Na2O2等
C.元素A、C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关系为A<C
D.元素B、C电负性大小关系为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兴趣小组以苯和乙烯为主要原料,采用以下路线合成药物普鲁卡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普鲁卡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可与浓盐酸形成盐
B.不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可发生水解反应
D.能形成内盐
(2)写出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3)写出B→C反应所需的试剂________。
(4)写出C+D―→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B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
①分子中含有羧基
②1HNMR谱显示分子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6)通常采用乙烯为原料制得环氧乙烷后与X反应合成D,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以乙烯为原料制备X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体系中反应物、生成物共六种粒子,Fe3+、NO、Fe2+、NH
、H+、H2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说明Fe(NO3)2溶液不宜加酸酸化
B.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8∶1
C.若有1 mol NO发生氧化反应,转移电子5 mol
D.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负极反应为Fe3++e-===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 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Al3+、Na+、NO、Cl-
B.K+、Na+、Cl-、NO
C.K+、Na+、Cl-、HCO
D.K+、Fe2+、SO、N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c(H+)>c(OH一)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B.常温下,pH=6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C.电解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产物不同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弱电解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5℃时,下列各溶液中有关微粒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1 mol·L-1Na2S溶液中:2c(Na+) =c(S2-)+c(HS-) +c(H2S)
B.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c(Na+)+ c(H+)= c(OH-)+c(CH3COO-)
C.0.1 mol·L-1盐酸与0.1 mol·L-1K2CO3溶液等体积混合:
c(K+) >c(Cl-)>c(HCO3-)>c(OH-)>c(H+)
D.0.1 mol·L-1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至溶液恰好呈中性:
c(Na+)>c(NH4+)>c(SO42-)>c(OH-) =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