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欲探究某矿石可能是由FeCO3、SiO2、Al2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探究过程如图所示.(已知:碳酸不能溶解Al(OH)3沉淀)

(1)用滤渣制备粗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SiO2$\frac{\underline{\;加热\;}}{\;}$Si+2C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酸性:H2CO3>H2SiO3b.结合质子的能力:CO32->AlO2->HCO3-
c.稳定性:H2O>CH4>SiH4d.离子半径:O2-<Al3+
(3)滤渣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iO2+2OH-=SiO32-+H2O,通过无色溶液中通入CO2无白色沉淀生成 现象说明此矿山中不含Al2O3
(4)该矿石和稀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CO3+10H++NO3-=3Fe3++3CO2↑+NO↑+5H2O.

分析 矿石中加入稀硝酸生成气体、可溶性物质,同时又溶性物质生成,生成气体说明含有FeCO3,SiO2不溶于稀硝酸,通过实验现象说明含有SiO2,向滤渣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无色滤液,二氧化硅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生成硅酸胶体沉淀;
滤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红褐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铁离子,向无色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没有沉淀,说明无色滤液中不含偏铝酸钠,则矿石中不含Al2O3
(1)滤渣为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和C在高温下反应生成Si;
(2)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
b.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则该酸根离子结合质子能力越强;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
d.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
(3)二氧化硅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偏铝酸钠溶液能和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4)该矿石和稀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为碳酸亚铁和硝酸的反应,生成铁离子、二氧化碳、NO和水.

解答 解:矿石中加入稀硝酸生成气体、可溶性物质,同时又溶性物质生成,生成气体说明含有FeCO3,SiO2不溶于稀硝酸,通过实验现象说明含有SiO2,向滤渣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无色滤液,二氧化硅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生成硅酸胶体沉淀;
滤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红褐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铁离子,向无色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没有沉淀,说明无色滤液中不含偏铝酸钠,则矿石中不含Al2O3
(1)滤渣为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和C在高温下反应生成Si,反应方程式为2C+SiO2$\frac{\underline{\;加热\;}}{\;}$Si+2CO↑,
故答案为:2C+SiO2$\frac{\underline{\;加热\;}}{\;}$Si+2CO↑;
(2)a.非金属性:C>S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a正确;
b.酸性:H2CO3>HCO3->Al(OH)3,对应的酸越强,则酸根离子得到质子的能力越弱,则结合质子能力:AlO2->CO32->HCO3-,故b错误;
c.非金属性O>C>S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故c正确;
d.两种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O2->Al3+,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3)二氧化硅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SiO2+2OH-=SiO32-+H2O;偏铝酸钠溶液能和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该流程图中无色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不含氧化铝,
故答案为:SiO2+2OH-=SiO32-+H2O; 无色溶液中通入CO2无白色沉淀生成;
(4)该矿石和稀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为碳酸亚铁和硝酸的反应,生成铁离子、二氧化碳、NO和水,反应方程式为3FeCO3+10H++NO3-=3Fe3++3CO2↑+NO↑+5H2O,故答案为:3FeCO3+10H++NO3-=3Fe3++3CO2↑+NO↑+5H2O.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分离和提纯,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推断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明确元素化合物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碳酸亚铁能和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为易错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在0.1mol/L 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加入少量0.1 mol/L HCl溶液,溶液中c(H+)不变
C.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汽车尾气里含有的NO气体是由于内燃机燃烧的高温引起氮气和氧气反应所致:N2(g)+O2(g)?2NO(g)△H>0,已知该反应在2404℃时,平衡常数K=64×10-4.请回答:
(1)某温度下,向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N2和O2各1mol,5分钟后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则N2的反应速率0.05mol/(L•min);
(2)假设该反应是在恒容条件下进行,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D;
A.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B.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2v(N2=v(NO)
(3)将N2、O2的混合气体充入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如图变化趋势正确的是AC(填字母序号);

(4)向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N2和O2,达到平衡状态后再向其中充入一定量NO,重新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与原平衡状态相比,此时平衡混合气中NO的体积分数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该温度下,某时刻测得容器内N2、O2、NO的浓度分别为2.5×10-1mol/L、4.0×10-2mol/L和3.0×10-3mol/L,此时反应v大于v(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日常生活、生产中甲烷既是重要的清洁能源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如图1是CH4/H2O体系放氢焓变示意图:则CH4(g)+CO2(g)=2CO(g)+2H2(g)△H=+123.8kJ•mol-1
(2)合成气(CO、H2)是一种用途相当广泛的化工基础原料,常被用来合成很多有机物,如甲醇(CH3OH)、二甲醚(CH3OCH3)等.
①在压强为0.1MPa条件下,物质的量之比为1:3的CO、H2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能自发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CH3OH(g)△H<0.若容器体积不变,改变下列条件新平衡下甲醇体积分数增大的是D(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将CH3OH(g)从体系中分离
C.充入N2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D.再充入1mol CO和3mol H2
②二甲醚被誉为“21世纪的清洁燃料”.一定条件下利用H2、CO合成CH3OCH3.其反应方程式为:3H2(g)+3CO(g)?CH3OCH3(g)+CO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frac{c(C{H}_{3}OC{H}_{3})•c(C{O}_{2})}{{c}^{3}({H}_{2})•{c}^{3}(CO)}$.最近研究发现一种新型的催化剂(主要成分是Cu、Mn的合金)对CO和H2合成二甲醚具有较好的催化效率.根据如图2判断,催化剂中n(Mn)/n(Cu)约为2.0时最有利于二甲醚的合成.
③以甲醇为原料是合成二甲醚的又一途径:2CH3OH(g)?CH3OCH3(g)+H2O(g).一定温度下,向2L某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H3OH,10s到达平衡后测得CH3OH 0.04mol,CH3OCH30.08mol,则用甲醇表示反应在1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8mol•L-1•s-1,相同条件下起始时向该容器中充入CH3OH 0.15mol、CH3OCH30.15mol、和H2O 0.10mol,则反应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填“正反应”或“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
(1)2CH4(g)+O2(g)=2CO(g)+4H2(g)△H=a kJ/mol
CO(g)+2H2(g)=CH3OH(g)△H=b kJ/mol
写出由CH4和O2制取CH3OH(g)的热化学方程式:2CH4(g)+O2(g)=2CH3OH(g)△H=(a+2b)kJ/mol.
(2)甲图是反应时CO和CH3OH(g)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v(H2)=0.15mol/(L•min).

(3)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CO和20mol H2,发生上述反应并达到平衡,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T)、压强(P)的变化曲线如乙图所示.
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BD(填选项字母).
A.H2的消耗速率等于CH3OH的生成速率的2倍
B.H2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C.H2的转化率和CO的转化率相等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4)以甲醇为燃料,O2为氧化剂,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可制成燃料电池(电极材料为惰性电极).若KOH溶液足量,写出燃料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CH3OH-6e-+8OH-=CO32-+6H2O
(5)如图所示,以甲醇燃料电池作为电源实现下列电解过程.乙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2H2O$\frac{\underline{\;电解\;}}{\;}$2Cu+O2+4H+.当甲池中增重16g时,丙池中理论上产生沉淀质量的最大值为34.8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1.某同学用50mL 0.50mol/L的盐酸与50mL 0.55mol/L的NaOH溶液在如图1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中和热.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该实验也可在保温杯中进行
B.图中实验装置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
C.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
D.若将盐酸体积改为60mL,两次实验所求得中和热不相等
(2)若通过实验测定中和热的△H的绝对值常常小于57.3kJ/mol,其原因可能是ABD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C.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D.用温度计测定盐酸初始温度后,直接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
(3)将一定量的稀氨水、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钡溶液分别和1L 1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H1、△H2、△H3,则△H1、△H2、△H3的大小关系为△H1>△H2=△H3
(4)若将V1mL1.0mol•L-1 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由图2可知,氢氧化钠的浓度为1.5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用药品
B.
给试管加热
C.
滴加溶液
D.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在PH=1的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Al3+、Fe2+、Ba2+、NO3-B.Na+、K+、HCO3-、Cl-
C.Ag+、Na+、NO3-、Cl-D.NH4+、Fe3+、SO4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NH4HCO3溶于过量的浓KOH溶液中并加热:NH4++HCO3-+2OH-=CO32-+NH3↑+2H2O
B.向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恰好使SO42-沉淀完全:2Al3++3SO42-+3Ba2++6OH -=2 Al(OH)3↓+3BaSO4
C.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2Fe2++Cl2=2Fe3++2Cl-
D.磁性氧化铁溶于稀硝酸:3Fe2++4H++NO3-═3Fe3++N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