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关于实验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B.大量氯气泄漏时,用肥皂水浸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并迅速离开现场

C.不慎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着火时,应立即用大量水扑灭

D.金属钠着火时,可立即用沾水的毛巾覆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物质性质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

A.若品红溶液①褪色,则说明产物中含有SO2

B.若溴水褪色,则说明 SO2具有还原性

C.若烧瓶中产生黄色浑浊和无色气泡,则说明Na2S2O3只作氧化剂

D.若品红溶液②不褪色、Na2SiO3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则说明亚硫酸比碳酸的酸性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双酚A是食品、饮料包装和奶瓶等塑料制品的添加剂,能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对儿童的健康危害更大。下列有关双酚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双酚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8

B.双酚A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氢原子数之比为1:2:2:3

C.反应①中,1mol双酚A最多消耗2mol Br2

D.反应②的产物只有一种官能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    )

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

C.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相关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相关实验

预期目的

将SO2通入溴水,溴水褪色后加热观察能否恢复原色

验证SO2漂白的可逆性

将氯气通入淀粉KⅠ溶液中

验证Cl的非金属性比Ⅰ强

在相同温度下,将表面积相同的铝条和镁条投入等体积同浓度的盐酸中,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

比较同周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利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装置,检测AlCl3溶液的导电性

证明AlCl3是离子化合物

A.仅①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1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kJ):

物质

Cl2

Br2

I2

HCl

HBr

HI

H2

能量(kJ)

243

193

151

432

366

298

436

根据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      

A.H2           B.Cl2           C.Br2       D.I2

(2)相同条件下,X2 (X代表Cl、Br、I)分别与氢气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最多的是       

(3)某烃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3.215g/L,,现取3.6g该烃完全燃烧,将全部产物依次通入足量的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酸增重5.4g,碱石灰增重11g

则:①该烃的分子式为       ;

②该烃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与Cl2发生一氯取代的产物只有一种的烃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湖北荆门某化工厂违规快递有毒化学品,因泄漏导致9人中毒,1人死亡。涉事有毒化学品名为氟乙酸甲酯(C3H5O2F),其具有结构的同分异构体还有(不考虑—O—F结构及立体异构)(  )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苯甲酸乙酯(C9H10O2)别名为安息香酸乙酯,它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稍有水果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大量用于食品工业中,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等。其制备方法为:+CH3CH2OH+H2O

已知: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颜色、状态

沸点(℃)

密度(g·cm3)

苯甲酸*

122

无色、片状晶体

249

1.2659

苯甲酸乙酯

150

无色澄清液体

212.6

1.05

乙醇

46

无色澄清液体

78.3

0.7893

环己烷

84

无色澄清液体

80.8

0.7318

*苯甲酸在100 ℃会迅速升华。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1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12.20 g苯甲酸、25 mL 95%的乙醇(过量)、20 mL环己烷以及4 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加入沸石,按如图所示装好仪器,控制温度在65~70 ℃加热回流2 h。利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回流环己烷和乙醇。

②反应结束,打开旋塞放出分水器中液体后,关闭旋塞。继续加热,至分水器中收集到的液体不再明显增加,停止加热。

③将烧瓶内反应液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Na2CO3至溶液呈中性。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 mL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至有机层。加入氯化钙,对粗产物进行蒸馏,低温蒸出乙醚后,继续升温,接收210~213 ℃的馏分。

④检验合格,测得产品体积为12.86 mL。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加入沸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沸石,应该采用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

(2)步骤①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

(3)步骤②中应控制馏分的温度在________。

A.65~70 ℃                                                B.78~80 ℃

C.85~90 ℃                                                D.215~220 ℃

(4)步骤③加入Na2CO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采取分批加入Na2CO3而不是一次性加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若Na2CO3加入不足,在之后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可见到白烟生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关于步骤③中的分液操作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摇

B.振摇几次后需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放气

C.经几次振摇并放气后,手持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

D.放出液体时,应打开上口玻璃塞或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6)计算本实验的产率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发生反应2A2(g)+B2(g)2C(g) ΔH=-a kJ/mol(a>0),已知P是可自由滑动的活塞。在相同温度时关闭K,向A、B容器中分别充入2 mol A2和1 mol B2,两容器分别在500 ℃时达平衡,A中C的浓度为w1 mol/L,放出热量b kJ,B中C的浓度为w2 mol/L,放出热量c kJ。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若将温度升高到700 ℃,反应的平衡常数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比较大小:w1________w2(填“>”、“=”或“<”),abc由大到小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3)若打开K,一段时间后重新达平衡,容器B的体积将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若让A、B体积相等且固定P,在B中改充入4 mol A2和2 mol B2,在500 ℃时达平衡后C的浓度为w3 mol/L,则w1w3的关系为_________。

(5)能说明A中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a.v(C)=2v(B2)

b.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d.容器内的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6)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

a.及时分离出C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B2的浓度

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