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00℃时,FeO(s) + H2 Fe(s) + H2O,K=0.52。欲使容器中有1.0 mol FeO被还原,反应前容器中应充入a mol H2。则a最接近

A.1.0 B.2.0 C.3.0 D.4.0 

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氢气的物质的量是1mol,生成水蒸气是1mol,剩余氢气是(a-1)mol。由于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则可以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表示平衡常数,则 =0.52,解得a=2.93,属于答案选C。
考点:考查平衡常数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反应4NH3+5O2=4NO+6H2O在5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表达正确的是

A.v(O2)=0.01mol·L-1·s-1 B.v(NO)="0.008" mol·L-1·s-1
C.v(H2O)="0.003" mol·L-1·s-1 D.v(NH3)="0.004" mol·L-1·s-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将BaO2放入密闭的真空容器中,反应2BaO2(s)2BaO(s)+O2(g)达到平衡。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容积,体系重新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常数减小 B.BaO量不变 C.氧气压强不变  D.BaO2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已知图①~④的相关信息,下列相应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①表示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X和Y发生反应:2X(g)+Y(g) 3Z(g) △H﹤0,W点X的正反应速率等于M点X的正反应速率
B.图②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A(g)+2B(g)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比甲的压强小
C.据图③,若要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加入NaOH溶液至PH在4左右
D.常温下,稀释0.1mol/LNa2CO3溶液,图④中的纵坐标可表示溶液中HCO3-的数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由图甲可以判断:若T1>T2,反应A(g)+ B(g)2C(g)的△H<0
B.图乙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 B(g) 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比甲的压强大
C.根据图丙,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调节pH≈4
D.图丁表示用0.1mol/L的盐酸滴定20mL 0.1mol/LNaOH溶液,溶液pH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置入一定量的和足量,发生反应,平衡状态时NO(g)的物质的量浓度c(NO)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H>0
B.若该反应在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则
C.在时,若反应体系处于状态D,则这时一定有
D.在时,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则可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实验室中配制碘水,往往是将I2溶于KI溶液中,即可得到浓度较大的碘水,原因是发生了反应:I2(aq)+I(aq)I3(aq)。在反应的平衡体系中,c(I3)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A状态与C状态的化学反应速率大小为v(A)>v(C)
C.D状态时,v>v
D.欲配制浓度较大的氯水,可将氯气通入氯化钾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反应4A(g)+5B(g)="=" 4C(g)+ 6D(g)在某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C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了0.3mol/L。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半分钟内的平均反应速率:5v(B)=6v(D)       B.C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010 mol·L-1·s-1
C.容器中含D的物质的量至少为0.45mol        D.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了0.3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已知反应2H2(g)+CO(g)CH3OH(g)的平衡常数如下表。按照相同的物质的量投料,
测得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平衡常数
温度/℃
500
700
800
K
2.50
0.34
0.15

A. 平横常数:K(a)>K(c),K(b)=K(d)
B. 正反应速率:v(a)>v(c),v(b)=v(d)
C.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t(a)=t(c),t(b)>t(d)
D.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a)=M(c),M(b)>M(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