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锌与很稀的硝酸反应生成Zn(NO3)2 、NH4NO3和水。当生成1mol硝酸锌时,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

A.0.25mol B.0.5mol C.1mol D.2mol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吉林省高三上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常温下测得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三种溶液的pH:

溶质

NaHCO3

Na2CO3

NaCN

pH

8.4

11.6

11.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升高Na2CO3溶液的温度会使增大

B.相同条件下的酸性:H2CO3>HCN

C.三种溶液中均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

D.溶液中阳离子物质的量之和的关系为:Na2CO3>NaHCO3=NaC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河北省衡水市高三上一轮复习检测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

选项

①中物质

②中物质

预测②中的现象

A.

稀盐酸

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立即产生气泡

B.

浓硝酸

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

产生红棕色气体

C.

氯化铝溶液

浓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D.

草酸溶液

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溶液逐渐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陕西省高三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铝铵矾NH4Al(SO4)2·12H2O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

Al3++2SO42-+2Ba2++4OH-═AlO2-+2BaSO4↓+2H2O

B.H218O中投入Na2O2固体:2H218O+2Na2O2=4Na++4OH-+18O2↑

C.碳酸氢钙溶液中加过量澄清石灰水:Ca2++OH-+HCO3-=CaCO3↓+H2O

D.碳酸钠的水解反应:CO32-+H3O+=H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省高二上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常温下,将醋酸钠、盐酸两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溶液中c(Na+)大于c(Cl-)

B.25℃时,pH=3的硫酸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于pH=11的氨水中水的电离程度

C.0.1 mol·L-1(NH4)2CO3溶液中的c(NH)大于0.1 mol·L-1的NH4Cl溶液中的c(NH)的2倍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aq)离子总数小于NaClO(aq)中离子总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高一上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氨气的喷泉实验体现了氨气的什么性质( )

A.极易溶解于水 B.密度比空气小

C.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 D.氨气易液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 =6的NaHSO3溶液中:c(Na+)>c(HSO3-)>c(H2SO3)>c(SO32-)

B.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3·H2O溶液和NH4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的溶液中,

2c(OH-)-c(NH3·H2O)= 2c(H+)-c(NH4+)

C.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2CO3溶液与 NaHCO3溶液混合:

3c(Na+)=2c(CO32-)+2c(HCO3-)+2c(H2CO3)

D.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恰好呈中性:c(Na+)> c(NH4+)> c(SO42-)> c(H+)= 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年陕西西藏民族学院附属中学高一上期末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高一学生小强的化学笔记中有如下内容:

① 纯净物按照组成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② 单质又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③ 无机化合物主要包括:酸、碱、盐和氧化物

④ 按照分散剂粒子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⑤ 水溶液能导电的化合物就是电解质

⑥ 按照树状分类法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

⑦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化合价升降

你认为他的笔记中有几处错误( )

A.三处 B.四处 C.五处 D.六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滕州市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氨气 B.吸收多余氨气 C.收集NO D.收集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