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  某温度时,在2L密闭容器中有X、Y、Z三种气态物质,实验测得不同时刻各物质的量如下表所示,同时测得至3min时吸收热量75kJ.
t/minX/molY/molZ/mol
01.001.000.00
30.750.500.50
50.650.300.70
90.600.200.80
140.600.200.80
(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X(g)+2Y(g)?2Z(g)△H=-300kJ/mol.
(2)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frac{1600}{9}$.
(3)若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①t2~t3时平衡向逆(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②t4时被改变的外界条件是B(选择一个正确选项)
A升温  B降温  C.降压  D.移去部分反应物  E加入负催化剂.

分析 (1)根据表中数据知,随着反应的进行,X、Y的物质的量减少而Z的物质的量增大,说明X和Y是反应物而Z是生成物,9min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n(X)=(1.00-0.60)mol=0.40mol,
△n(Y)=(1.00-0.20)mol=0.80mol,△n(Z)=(0.80-0.00)mol=0.80mol,同一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X、Y、Z的计量数之比=0.40mol:0.80mol:0.80mol=1:2:2,3min时参加反应的X的物质的量=(1.00-0.75)mol=0.25mol,放出的热量是75kJ,则1molX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300kJ,据此书写其热化学方程式;
(2)平衡时c(X)=$\frac{0.60mol}{2L}$=0.30mol/L,c(Y)=$\frac{0.20mol}{2L}$=0.10mol/L,c(Z)=$\frac{0.80mol}{2L}$=0.40mol/L,根据平衡常数公式计算其化学平衡常数;
(3)①根据图知,t2改变条件时,逆反应速率增大,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速率大于原来平衡反应速率,所以改变条件瞬间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
②t4改变条件时,平衡速率小于原来平衡速率,且随着反应进行,逆反应速率减小,则正反应速率应该增大,平衡逆向移动,且改变条件瞬间正逆反应速率都小于原来平衡速率,改变的条件应该是温度.

解答 解:(1)根据表中数据知,随着反应的进行,X、Y的物质的量减少而Z的物质的量增大,说明X和Y是反应物而Z是生成物,9min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n(X)=(1.00-0.60)mol=0.40mol,
△n(Y)=(1.00-0.20)mol=0.80mol,△n(Z)=(0.80-0.00)mol=0.80mol,同一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X、Y、Z的计量数之比=0.40mol:0.80mol:0.80mol=1:2:2,3min时参加反应的X的物质的量=(1.00-0.75)mol=0.25mol,放出的热量是75kJ,则1molX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300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X(g)+2Y(g)?2Z(g)△H=-300kJ/mol,
故答案为:X(g)+2Y(g)?2Z(g)△H=-300kJ/mol;
(2)平衡时c(X)=$\frac{0.60mol}{2L}$=0.30mol/L,c(Y)=$\frac{0.20mol}{2L}$=0.10mol/L,c(Z)=$\frac{0.80mol}{2L}$=0.40mol/L,K=$\frac{(0.40)^{2}}{0.30×(0.10)^{2}}$=$\frac{1600}{9}$,
故答案为:$\frac{1600}{9}$;
(3)①根据图知,t2改变条件时,逆反应速率增大,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速率大于原来平衡反应速率,所以改变条件瞬间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逆向移动,故答案为:逆;
②t4改变条件时,平衡速率小于原来平衡速率,且随着反应进行,逆反应速率减小,则正反应速率应该增大,平衡逆向移动,且改变条件瞬间正逆反应速率都小于原来平衡速率,改变的条件应该是降低温度,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为高频考点,涉及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化学平衡图象分析,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难点是图象分析,要根据曲线变化趋势及特点结合方程式确定改变条件,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绿色水处理剂,比C12、O2、C1O2、KMnO4氧化性更强,无二次污染,工业上是先制得高铁酸钠,然后在低温下,向高铁酸钠溶液中加入KOH至饱和,使高铁酸钾析出.
(1)干法制备高铁酸钠的主要反应为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FeSO4、Na2O2,每生成l mol Na2FeO4转移5mol电子.
(2)湿法制备高铁酸钾(K2FeO4)的反应体系中有六种微粒:Fe(OH)3、ClO-、OH-、FeO42-、Cl-、H2O.
①写出并配平湿法制高铁酸钾的离子反应方程式:2Fe(OH)3+3ClO-+4OH-=2FeO42-+3Cl-+5H2O.
②每生成1mol FeO42-转移3mol电子,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3mol电子,则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为0.15mol.
③低温下,在高铁酸钠溶液中加入KOH至饱和可析出高铁酸钾(K2FeO4),说明什么问题该温度下,K2FeO4的溶解度比Na2FeO4的溶解度更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二氧化硫是硫的重要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探究二氧化硫的制取和性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工业上用黄铁矿(FeS2,其中S元素为-1价)在高温下和氧气反应制备SO2

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S、Fe(填元素符号).当该反应转移5.50mol电子时,生成的二氧化硫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
(2)①实验室可用70%的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如果能控制反应速度,下图中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 d(填写字母).

②若用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3.36L(标准状况)二氧化硫,如果已有25.2%亚硫酸钠(质量分数)被氧化成硫酸钠,则至少需称取该亚硫酸钠26.1g(保留一位小数).
(3)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用如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①能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a试管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②为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充分反应后,取试管b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Ⅰ:向第一份溶液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方案Ⅱ:向第二份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方案Ⅲ: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上述方案中合理的是II(填“Ⅰ”、“Ⅱ”或“Ⅲ”);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SO2+2H2O=4H++2Cl-+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的关系为1:2的是(  )
A.2HCl+2Na═2NaCl+H2
B.2CH3COOH+Ca(ClO)2═2HClO+Ca(CH3COO)3
C.I2+2NaClO3═2NaIO3+Cl2
D.4HCl(浓)+MnO2$\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现有100mL Na2CO3、Na2S04的混合溶液,分为两等份,一份加入足量的盐酸,产生的气体全部被澄清石灰水吸收,得到0.50g白色沉淀,另一份加入足量的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2.33g,试求:
(1)原混合溶液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2)原混合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A,B,C,D,E是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分别代表元素符号,他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元素周期表中半径最小的元素;B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盐;D与A同主族,且与E同周期;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frac{3}{4}$;C与E同主族.请回答下列问题:
(1)D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IA族;
(2)元素的非金属性C>E(填“>”或“<”),下列各项中,能说明这一结论的事实是②③(填序号).
①氢化物H2E的酸性比H2C强
②氢化物H2C的热稳定性比H2E强
③氢化物H2E的水溶液放置在空气中会变浑浊
(3)已知:NaOH溶液与BC气体不反应;NaOH溶液与BC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BC2+2NaOH═NaBC2+BaBC3+H2O;NaOH与BC2,BC的混合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C2+BC+2NaOH═2NaBC2+H2O,若BC2和BC组成的混合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气体被完全吸收,无剩余.则n(BC2)与n(BC)的关系为n(NO2)≥n(NO).
(4)在容积为1.0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B2C4,发生反应B2C4(g)?2BC2(g),100℃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则该反应的△H>0(选填“>”或“<”).
②1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0.3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关于Cl2、Cl-的说法都正确的是(  )
A.有毒B.呈黄绿色
C.属于同种元素D.能和金属单质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羧基硫(COS)可作为一种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T℃时,在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将10molCO和一定量的H2S混合加热并进行下列反应;CO(g)+H2S(g)?COS(g)+H2(g)  K=0.1,经过2min达到平衡,此时CO的物质的量为8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min,C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o.5mol/(L•min)
B.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K增大
C.H2S的平衡转化率为71.4%
D.平衡后,又加入CO、H2各1mol,平衡逆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甲、乙两套装置(如图1所示)进行甲酸(HCOOH)与甲醇(CH318OH)酯化反应的实验.已知,甲醇有毒,沸点65℃,甲酸甲酯无毒,沸点32℃.回答以下问题:

(1)甲酸和(CH318OH)进行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COOH+CH318OH$?_{△}^{浓硫酸}$HCO18OCH3+H2O
(2)乙装置中长玻璃导管c的作用是平衡气压,冷凝回流,冷凝水应该从b进入.(填“a”或“b”)
(3)甲、乙两套装置中效果比较好的装置是乙,原因:乙的冷凝效果好,减少了甲醇等有毒物质对大气的污染.
(4)现拟分离含甲酸与甲醇和水的甲酸甲酯粗产品,图2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在图中圆括号表示加入适当的试剂,编号表示适当的分离方法.

 1)写出加入的试剂:试剂(a)是饱和碳酸钠溶液;试剂(b)是稀硫酸.
 2)写出有关的操作分离方法:①是分液,②是蒸馏,③是蒸馏.
 3)在得到的A中加入无水碳酸钠粉末,振荡,目的是除去甲酸甲酯中混有的少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