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某同学所做的有关铜元素的实验流程如图1:

(1)写出基态铜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3d104s1,向深蓝色溶液中加入适量乙醇,会析出深蓝色晶体,该晶体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共价键、离子键、配位键.
(2)写出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Cu(OH)2+4NH3=[Cu(NH34]2++2OH-
(3)铜能与类卤素(SCN)2反应生成Cu(SCN)2,1mol(SCN)2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5NA;类卤素(SCN)2对应的酸有两种,理论上硫氰酸(H-S-C≡N)的沸点低于异硫氰酸(H-N=C=S)的沸点,其原因是异硫氰酸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硫氰酸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写出一种与SCN-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CO2(用化学式表示).
(4)氨基乙酸铜的分子结构如图2,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sp2
(5)铜晶胞中,其晶体的堆积方式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一个晶胞中铜原子的数目为12,空间利用率为74%(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 (1)Cu是29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9,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书写铜的基态原子价电子电子排布式;阴阳离子存在离子键,非金属元素间易形成共价键,配合物中存在配位键;
(2)氢氧化铜和氨水反应生成铜氨络合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3)(SCN)2的结构式为N≡C-S-S-C≡N,根据[(SCN)2]的结构可知分子中有3个单键和2个碳氮三键,单键为σ键,三键含有1个σ键、2个π键;异硫氰酸分子间可形成氢键,沸点较高;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微粒互为等电子体;
(4)根据碳原子的成键情况要以判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
(5)晶胞中Cu原子位于面心、顶点上,属于面心立方最密堆积;以顶点Cu原子研究,与之相邻的原子处于面心,每个顶点为8故晶胞共用,每个面心为2个晶胞共有,利用均摊法计算Cu原子配位数;设Cu原子半径为d,利用均摊法计算晶胞中Cu原子数目,再计算晶胞中Cu原子总体积,晶胞棱长=4d×$\frac{\sqrt{2}}{2}$=2$\sqrt{2d}$d,可以计算晶胞体积,晶胞空间利用率=$\frac{原子总体积}{晶胞体积}$×100%.

解答 解:(1)Cu是29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9,铜的基态原子价电子电子排布式3d104s1,;[Cu(NH34]SO4中硫酸根离子和[Cu(NH34]2+存在离子键,N原子和铜原子之间存在配位键,NH3中H和N之间存在共价键,所以[Cu(NH34]SO4中所含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配位键;
故答案为:3d104s1;共价键、离子键、配位键;
(2)反应④是氢氧化铜和氨水反应生成铜氨络合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u(OH)2+4NH3=[Cu(NH34]2++2OH-
故答案为:Cu(OH)2+4NH3=[Cu(NH34]2++2OH-
(3)(SCN)2的结构式为N≡C-S-S-C≡N,根据[(SCN)2]的结构可知分子中有3个单键和2个碳氮三键,单键为σ键,三键含有1个σ键、2个π键,(SCN)2分子含有5个σ键,故1mol(SCN)2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 5NA
由于异硫氰酸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硫氰酸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所以硫氰酸(H-S-C≡N)的沸点低于异硫氰酸,一种与SCN-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CO2等,原子数相同,价电子数均为16,
故答案为:5NA;异硫氰酸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硫氰酸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CO2
(4)氨基乙酸铜的分子中一种碳有碳氧双键,碳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另一种碳周围都是单键,碳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
故答案为:sp3、sp2
(5)晶胞中Cu原子位于面心、顶点上,属于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以顶点Cu原子研究,与之相邻的原子处于面心,每个顶点为8故晶胞共用,每个面心为2个晶胞共有,故Cu原子配位数为$\frac{3×8}{2}$=12;
晶胞中Cu原子数目为8×$\frac{1}{8}$+6×$\frac{1}{2}$=4,设Cu原子半径为d,则Cu原子总体积为4×$\frac{4}{3}$πd3,晶胞棱长=4d×$\frac{\sqrt{2}}{2}$=2$\sqrt{2d}$d,晶胞体积为(2$\sqrt{2d}$)3,晶胞空间利用率=$\frac{4×\frac{4}{3}π{d}^{3}}{(2\sqrt{2d})^{3}}$×100%=74%,
故答案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12;74%.

点评 本题是对物质结构的考查,涉及晶体结构与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化学键、杂化轨道、晶胞计算等,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有A、B、D、E、F、G六种短周期的主族元素,A的原子半径最小,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所在周期数的2倍,B在D中充分燃烧生成其最高价化合物BD2,E+与D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G与D同主族,A单质在F单质中燃烧的产物溶于水得到一种强酸X.请回答下列问题:
(1)BD2的结构式为O=C=O.
(2)G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ⅥA族,将GD2作用于新制的F单质的水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l2+2H2O=4H++2Cl-+SO42-
(3)在题给元素中含A元素的二元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D与E形成的化合物可作潜水面具中的供氧剂,则该化合物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
(4)A、B、D三元素所组成的某一元酸Y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调味剂.在等体积等浓度的X、Y溶液中加入形状相同等质量的锌粒,两者的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X>Y(填“>”或“<”或“=”).
(5)由A、D、E、G四元素可形成两种酸式盐,则这两种酸式盐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SO3+NaHSO4=Na2SO4+S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可逆反应H2(g)+I2(g)?2HI(g)达到限度时的标志是(  )
A.混合气体密度恒定不变B.消耗n mol H2同时生成2n mol HI
C.H2、I2、HI的浓度相等D.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0.1mol阿司匹林[]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  )
A.0.1molB.0.2molC.0.3molD.0.4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图中A~X分别代表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F、G、X为单质,短周期元素X原予的核电荷数是其最外层和最内层电子数之和的3倍.已知A受热分解得到等物质的量的B、C、D三种气态物质,D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其它为化合物,图中部分生成物未列出.

请回答:
(1)B的电子式,写出F的一种同素异形体金刚石(C60、石墨等),D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2)写出反应B与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g+C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C.
(3)写出A与足量K溶液加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H4++HCO3-+2OH-$\frac{\underline{\;\;△\;\;}}{\;}$NH3↑+CO32-+2H2O.
(4)在一定条件下,2L的H气体与0.5L的G气体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NaOH溶液恰好完全吸收,只生成一种盐.请写出该反应过程中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NO+O2+4NaOH=4NaNO2+2H2O.
(5)在F与J的反应中当转移了4.5mol电子时,产生标准状况下的I气体的体积为33.6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离子或分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通入C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K+、Na+、Cl-、NO3-B.K+、Na+、Br-、SiO32-
C.H+、Fe2+、SO42-、Cl2D.K+、Ag+、NH3•H2O、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在某温度时,测得纯水中的c(H+)=2.0×10-7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H-)=2.0×10-7mol•L-1B.Kw=1×10-14
C.c(OH-)=1.0×10-14/2.0×10-7mol•L-1D.温度为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已知某溶液中加入铝粉产生氢气,在此溶液中肯定能够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SO32-、NO3-、Na+、K+B.Na+、SO42-、Cl-、K+
C.NH4+、K+、SO42-、Cl-D.Na+、K+、AlO2-、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化学学习活动小组学习了铁铜化合物知识后,查阅资料,积极思考,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请予以解答:
(1)氯化亚铜(CuCl)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常通过下列反应制备CuCl
2CuSO4+Na2SO3+2NaCl+Na2CO3═2CuCl↓+3Na2SO4+CO2
查阅资料可得,CuCl可以溶解在FeCl3溶液中,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Cl+Fe3+=Cu2++Fe2++Cl-
(2)已知:Cu2O在酸溶液中发生歧化反应:Cu2O+2H+═Cu2++Cu+H2O
现将一定量混合物(Fe2O3、Cu2O、CuCl、Fe)溶解于过量稀盐酸中,反应完全后,得到W(包括溶液和少量剩余固体),此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H+、Fe2+(用离子符号表示);继续往W中通入足量的氯气,不断搅拌,充分反应,溶液中哪些离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有明显变化Fe3+、Cu2+、Fe2+、Cl-(用离子符号表示);不通入气体,改往W中加入过量铁粉,过滤,调pH约为7,加入淀粉KI溶液和H2O2,溶液呈蓝色并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当消耗2mol I-时,共转移3mol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2++3H2O2+4I-=2Fe(OH)3+2I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