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小苏打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会变质(部分转变为Na2CO3),某研究小组欲测定某小苏打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Ⅰ.加热分解法
利用图1装置,充分加热小苏打样品.
(1)仪器a的名称为坩埚.
(2)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的实验数据有:
①仪器a的质量;
②加热前坩埚和样品的总质量;
③加热冷却后坩埚和受热后样品的总质量.
Ⅱ.测量气体体积法
利用图2装置,测定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
(3)组装好仪器后,首先进行的操作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导管g的作用为平衡分液漏斗与锥形瓶内的气压,使液体顺利流下;滴入锥形瓶的稀硫酸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从而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体积误差.
(5)因为CO2溶于水,为了减小实验误差,B、C中最好用饱和NaHCO3溶液代替水.
(6)待反应结束,气体冷却至室温后,利用图2示装置读取气体体积时,应注意的事项有:
①移动C管,使B,C两管中的液体高度相同;
②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分析 Ⅰ(1)该仪器名称是坩埚;
(2)采用热分解法测定碳酸氢钠质量分数时要测定坩埚质量、加热前坩埚和样品质量、加热后坩埚和残留物的质量;
Ⅱ(3)连接后仪器后在实验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4)g的作用有平衡气压、减少误差的作用;
(5)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难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从而减少误差;
(6)读数时,B、C两管液面相平、视线与液面最低处相平.

解答 解:Ⅰ(1)根据装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坩埚,故答案为:坩埚;
(2)采用热分解法测定碳酸氢钠质量分数时要测定坩埚质量、加热前坩埚和样品质量、加热后坩埚和残留物的质量,利用质量差进行计算,所以②加热前,仪器a和样品的总质量;③加热冷却后,仪器a坩埚和残留物的总质量,
故答案为:②加热前坩埚和样品的总质量;③加热冷却后坩埚和受热后样品的总质量;
Ⅱ(3)连接后仪器后在实验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否则可能导致实验失败,
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导管g使分液漏斗与锥形瓶向联通,能平衡分液漏斗与锥形瓶内的气压,使液体顺利流下,否则稀硫酸不易流下;滴入锥形瓶的稀硫酸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从而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体积误差,而使测量更准确,
故答案为:平衡分液漏斗与锥形瓶内的气压,使液体顺利流下;滴入锥形瓶的稀硫酸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从而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体积误差;
(5)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难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从而减少误差,所以可以用饱和碳酸氢钠代替水,故答案为:饱和NaHCO3
(6)读数时,B、C两管液面相平、视线与液面最低处相平,否则易产生误差,导致计算结果有误差,
故答案为:移动C管,使B,C两管中的液体高度相同;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点评 本题考查了测定碳酸氢钠质量分数方法,题目涉及基本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对比能力等,明确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滴定管刻度遵循“上小下大”原则,难点是分析导管g的作用,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有A、B两种原子,B原子的M层比A原子的M层多3个电子,B原子L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A和B分别是(  )
A.硅原子和钠原子B.硼原子和氦原子C.氯原子和碳原子D.碳原子和铝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B.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C.配制AlCl3饱和溶液时,将AlCl3固体加入沸水中以加速溶解
D.在稀溶液中,1molCH3COOH和1mol NaOH完全中和时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图中,A是单质,B为淡黄色固体.判断A、B、C、D的化学式,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1)A→B2Na+O2$\frac{\underline{\;点燃\;}}{\;}$Na2O2
(2)B→D2Na2O2+2CO2=2Na2CO3+O2
(3)B→C2Na2O2+2H2O=4NaOH+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氯碱工业是最基本的化学工业之一,离子膜电解法为目前普遍使用的生产方法,其生产流程如下
图1 所示:

(1)该流程中可以循环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或NaCl、NaOH).
(2)电解法制碱的主要原料是饱和食盐水,由于粗盐水中含有Ca2+、Mg2+、SO42-等无机杂质,所以在进入电解槽前需要进行两次精制,写出一次精制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Ca2++CO32-═CaCO3↓、Mg2++2OH-═Mg(OH)2↓,若食盐水不经过二次精制,仍会有少量的Ca2+、Mg2+直接进入离子膜电解槽,这样产生什么后果是少量Mg2+、Ca2+在电解碱性条件下会生成沉淀,损害离子交换膜.
(3)图2 是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示意图(阳极用金属钛网制成,阴极由碳钢网制成).则B 处产生的气体是氢气,E 电极的名称是阳极.电解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frac{\underline{\;电解\;}}{\;}$Cl2↑+H2↑+2NaOH.
(4)从阳极槽出来的淡盐水中,往往含有少量的溶解氯,需要加入8%~9%的亚硫酸钠溶液将其彻底除去,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32-+Cl2+H2O═SO42-+2H++2Cl-
(5)已知在电解槽中,每小时通过1 安培的直流电理论上可以产生1.492g 的烧碱,某工厂用300 个电解槽串联生产8 小时,制得30%的烧碱溶液(密度为1.342 吨/m3)113m3,电解槽的电流强度1.45×104A,该电解槽的电解效率为93.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 R,则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
A.16:9B.23:9C.32:9D.46: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原子序数逐渐增大,A、B处于同一周期,C、D、E同处另一周期.C、B可按原子个数比2:l和1:1分别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甲和乙.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层多3个.D周期序数等于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E原子半径是同周期中最小的(除稀有气体外)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O<N<Cl<Al<Na(用元素符号填写),其中D的最高价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
(2)乙物质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是离子键、共价键.
(3)化合物乙的电子式
(4)写出C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H)3+OH-═AlO2-+2H2O
(5)E的单质通入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中反应生成的“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NaCl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实验室用固体烧碱配制490mL 0.10mol•L-1的NaOH溶液.
(1)需称量2.0g烧碱,由于烧碱具有腐蚀性,同时易潮解,应放于小烧杯(填仪器名称)中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2)整个实验过程中,不需要的仪器D(填写字母)
A、药匙   B、胶头滴管   C、玻璃棒    D、漏斗    E、烧杯    F、托盘天平
(3)根据实验需要和(1)(2)所列仪器判断,完成实验还缺少的仪器是500mL容量瓶.
(4)配制时,该实验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搅拌、引流.
(5)配制NaOH溶液时,下列操作情况会使结果偏高的是B(填写字母)
A、转移溶液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未倒出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观察液面
C、定容后,倒置容量瓶摇匀后平放静置,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定容
(6)配制过程有以下操作:
A、转移    B、称量    C、洗涤    D、定容    E、溶解    F、摇匀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BEACDF (填写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7g甲基(-14CH3)所含的中子数为9NA
B.1 L 0.2 mol•L-1硫酸铁溶液中含有的SO42-数为0.2NA
C.0.1mol N2与足量的H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6NA
D.用惰性电极电解1L0.1mol•L-1 CuCl2溶液,当有0.2NA个电子通过时,可生成6.4g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