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Ⅰ(1)该仪器名称是坩埚;
(2)采用热分解法测定碳酸氢钠质量分数时要测定坩埚质量、加热前坩埚和样品质量、加热后坩埚和残留物的质量;
Ⅱ(3)连接后仪器后在实验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4)g的作用有平衡气压、减少误差的作用;
(5)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难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从而减少误差;
(6)读数时,B、C两管液面相平、视线与液面最低处相平.
解答 解:Ⅰ(1)根据装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坩埚,故答案为:坩埚;
(2)采用热分解法测定碳酸氢钠质量分数时要测定坩埚质量、加热前坩埚和样品质量、加热后坩埚和残留物的质量,利用质量差进行计算,所以②加热前,仪器a和样品的总质量;③加热冷却后,仪器a坩埚和残留物的总质量,
故答案为:②加热前坩埚和样品的总质量;③加热冷却后坩埚和受热后样品的总质量;
Ⅱ(3)连接后仪器后在实验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否则可能导致实验失败,
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导管g使分液漏斗与锥形瓶向联通,能平衡分液漏斗与锥形瓶内的气压,使液体顺利流下,否则稀硫酸不易流下;滴入锥形瓶的稀硫酸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从而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体积误差,而使测量更准确,
故答案为:平衡分液漏斗与锥形瓶内的气压,使液体顺利流下;滴入锥形瓶的稀硫酸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从而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体积误差;
(5)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难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从而减少误差,所以可以用饱和碳酸氢钠代替水,故答案为:饱和NaHCO3;
(6)读数时,B、C两管液面相平、视线与液面最低处相平,否则易产生误差,导致计算结果有误差,
故答案为:移动C管,使B,C两管中的液体高度相同;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点评 本题考查了测定碳酸氢钠质量分数方法,题目涉及基本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对比能力等,明确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滴定管刻度遵循“上小下大”原则,难点是分析导管g的作用,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硅原子和钠原子 | B. | 硼原子和氦原子 | C. | 氯原子和碳原子 | D. | 碳原子和铝原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 |
B. |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 |
C. | 配制AlCl3饱和溶液时,将AlCl3固体加入沸水中以加速溶解 | |
D. | 在稀溶液中,1molCH3COOH和1mol NaOH完全中和时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6:9 | B. | 23:9 | C. | 32:9 | D. | 46: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常温常压下,17g甲基(-14CH3)所含的中子数为9NA | |
B. | 1 L 0.2 mol•L-1硫酸铁溶液中含有的SO42-数为0.2NA | |
C. | 0.1mol N2与足量的H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6NA | |
D. | 用惰性电极电解1L0.1mol•L-1 CuCl2溶液,当有0.2NA个电子通过时,可生成6.4g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