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该实验中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中有氯化氢、水等杂质,先用饱和食盐水除氯化氢,再用浓硫酸干燥,氯气与铝反应制得氯化铝,反应的尾气中有氯气用氢氧化钠吸收,为防止氯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蒸汽反应,所以在收集装置和尾气吸收装置之间加一干燥装置,可以用浓硫酸干燥,
(1)实验开始时先要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汽与生成的氯化铝反应;
(2)根据上面的分析,C和F装置中干燥都用浓硫酸;
(3)A中发生浓盐酸和二氧化锰的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
(4)E装置中收集到的氯化铝,氯化铝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氢,氯化氢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
(5)稀盐酸与碳酸氢钠能产生气体二氧化碳,与铁粉产生氢气;
(6)①c(Al3+)=1.3mol/L,根据Ksp[Al(OH)3]=c(Al3+)•c3(OH-),计算出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进而确定溶液的pH值,AlCl3溶液蒸干产生氢氧化铝,灼烧后氢氧化铝分解生成氧化铝;
②用惰性电极电解足量的AlCl3溶液时,阳极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阴极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溶液中会产生氢氧化铝沉淀,据此书写电解方程式.
解答 解: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该实验中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中有氯化氢、水等杂质,先用饱和食盐水除氯化氢,再用浓硫酸干燥,氯气与铝反应制得氯化铝,反应的尾气中有氯气用氢氧化钠吸收,为防止氯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蒸汽反应,所以在收集装置和尾气吸收装置之间加一干燥装置,可以用浓硫酸干燥,
(1)实验开始时先要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汽与生成的氯化铝反应,所以操作依次是acbd,
故答案为:acbd;
(2)根据上面的分析,C和F装置中干燥都用浓硫酸,
故答案为:CF;
(3)A中发生浓盐酸和二氧化锰的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方程式为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
故答案为: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
(4)E中收集到的氯化铝粉末,打开软木塞后,氯化铝与空气中的水蒸汽发生水解反应,所以可以看到锥形瓶中有白雾产生,反应方程式为AlCl3+3H2O=Al(OH)3+3HCl,
故答案为:AlCl3+3H2O=Al(OH)3+3HCl;
(5)稀盐酸与碳酸氢钠能产生气体二氧化碳,与铁粉产生氢气,所以用NaHCO3固体或铁粉可以证明溶液中有稀盐酸,NaOH固体与盐酸无明显现象,硝酸银与氯化锰也能产生白色沉淀,酚酞遇酸显无色,无法判断,
故选bd;
(6)①c(Al3+)=1.3mol/L,根据Ksp[Al(OH)3]=c(Al3+)•c3(OH-),所以c(OH-)=$\root{3}{\frac{1.3×1{0}^{-33}}{1.3}}$mol/L=1×10-11 mol/L,故溶液的pH值为3,AlCl3溶液蒸干产生氢氧化铝,灼烧后氢氧化铝分解生成氧化铝,所以最后得到的固体物质成分Al2O3;
故答案为:3;Al2O3;
②用惰性电极电解足量的AlCl3溶液时,阳极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阴极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溶液中会产生氢氧化铝沉淀,电解方程式为2AlCl3+6H2O$\frac{\underline{\;电解\;}}{\;}$2Al(OH)3↓+3Cl2↑+3H2↑,
故答案为:2AlCl3+6H2O$\frac{\underline{\;电解\;}}{\;}$2Al(OH)3↓+3Cl2↑+3H2↑.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注意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注意事项,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X分子式为C6H7O7 | |
B. | 1 mol物质X可以和3 mol氢气发生加成 | |
C. | X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取代反应等 | |
D. | 1mol X分别与足量的NaHCO3、Na反应得到的气体体积比为3: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离子 | 开始沉淀时的pH | 完全沉淀时的pH |
Fe2+ | 7.6 | 9.7 |
Fe3+ | 2.7 | 3.7 |
Al3+ | 3.8 | 4.7 |
Mn2+ | 8.3 | 9.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等于10mL | B. | 小于10mL | C. | 大于10mL | D. | 等于5m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水电离的c(H+):①=②=③=④ | |
B. | 将②、③溶液混合后,pH=7,消耗溶液的体积③>② | |
C. | 等体积的①、②、④溶液分别与足量铝粉反应,生成H2的量:②=④>① | |
D. | 向各溶液中加入100mL水后,溶液的pH:③>④>①>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次数[来源:Zxxk.Com] 温度 |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t2/℃ | 平均温度差(t2-t1)/℃ | ||
H2SO4 | NaOH | 平均值 | |||
1 | 26.2 | 26.0 | 26.1 | 30.1 | |
2 | 27.0 | 27.4 | 27.2 | 33.3 | |
3 | 25.9 | 25.9 | 25.9 | 29.8 | |
4 | 26.4 | 26.2 | 26.3 | 30.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