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由以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晶体的流程可知,在焙烧时FeS2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二氧化硫,然后四氧化三铁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铁,过滤后滤液中加氧化剂氯气(或氯水等),除去混有的亚铁离子,最后结晶制备晶体.
(1)增大黄铁矿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2)黄铁矿高温煅烧时的炉渣是氧化铁,即产物是氧化铁和二氧化硫,据此书写方程式;
(3)氧化铁能溶于盐酸中,氯化铁中的铁离子易水解,显示酸性;
(4)从溶液获得溶质的晶体的方法: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等,根据玻璃棒的作用来回答;
(5)根据反应前后铁元素守恒来计算黄铁矿的纯度.
解答 解:由以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晶体的流程可知,在焙烧时FeS2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二氧化硫,然后四氧化三铁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铁,过滤后滤液中加氧化剂氯气(或氯水等),除去混有的亚铁离子,最后结晶制备晶体,
(1)高温煅烧时,黄铁矿要粉碎成细小的颗粒,这样可以增大黄铁矿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故答案为: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2)根据黄铁矿高温煅烧时的炉渣是氧化铁,推知氧化产物是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frac{\underline{\;高温\;}}{\;}$2Fe2O3+8SO2,故答案为:4FeS2+11O2$\frac{\underline{\;高温\;}}{\;}$2Fe2O3+8SO2;
(3)炉渣氧化铁用盐酸溶解后,得到的是氯化铁,其中的铁离子易水解,后续过程中均需保持盐酸过量,这样既可以使Fe2O3完全溶于酸还可以防止FeCl3水解,
故答案为:使Fe2O3完全溶于酸;防止FeCl3水解;
(4)从溶液获得溶质的晶体的方法: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等,在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故答案为:冷却结晶;过滤;搅拌;引流;
(5)取a g黄铁矿,按上述流程制得FeCl3•6H2O晶体,将该晶体溶于水,再将所得溶液蒸干、灼烧,得到bg固体产物是氧化铁(Fe2O3),其中铁元素的物质的量是$\frac{b}{160}mol×2$=$\frac{b}{80}$mol,所以FeS2的物质的量是$\frac{b}{80}$mol,黄铁矿的纯度为$\frac{\frac{b}{80}mol×120g/mol}{ag}$×100%=$\frac{3b}{2a}$×100%,故答案为:$\frac{3b}{2a}$×100%.
点评 本题考查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为高频考点,把握制备流程中的反应、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化学反应的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序号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Ⅰ | 将氯水滴入品红溶液 | 溶液褪色 |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漂白性 |
Ⅱ | 氯水中加入 NaHCO3粉末 | 有无色气泡产生 |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具有较强的酸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CH3CH2CH2CH2CH2OH | B. | |||
C.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它属于芳香烃 | B. | 它的分子式为C16H13ON2 | ||
C. | 它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 D. | 它与苯互为同系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原子半径:Z>W>X>Y | |
B. | 最高正价:Z>X>W>Y | |
C. | W(XY)Z2既能与稀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
D. | 向W、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滴加氨水,先生产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实验事实 | 结论 | |
① |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 该气体一定是SO2 |
② | 将燃烧的镁条放入CO2中能继续燃烧 | 还原性:Mg>C |
③ | NaHCO3溶液与NaAlO2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 | 酸性:HCO3->Al(OH)3 |
④ | 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需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 | 非金属性:P>N |
⑤ | 某白色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 该溶液中一定有NH4+ |
A. | ①②③ | B. | ①③⑤ | C. | ②③⑤ | D. | ③④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族 周期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O族 |
1 | ||||||||
2 | G | H | D | |||||
3 | B | C | E | |||||
4 | F | A | ||||||
元素 | 实验设计 | 现象 | 结论 |
B | 分别在两个盛有滴加酚酞的水的烧杯中加入形状相同的Na和K,观察现象 | K在反应中伴随轻微爆炸,钾比钠的反应更剧烈 | 金属性: K>Na |
F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