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为测定某烃A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对这种烃进行以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的该烃,使其充分燃烧后的气体通过装有CaCl2干燥管,干燥管增重7.2g;再通过石灰水,石灰水增重17.6g。
②经测定,该烃(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g·L-1。
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酯,其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
(1)0.1mol该烃A能与 _____g溴发生加成反应;加成产物需 _____mol溴蒸气完全取代;
(2)B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 B可通过加入强氧化剂为_______(任填一种)一步直接氧化为D。
(3)E是常见的高分子材料,写出E的结构简式______;合成E的反应类型______;
(4)某同学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实验结束后,试管甲中上层为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①实验开始时,试管甲中的导管不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②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
③在实验室利用B和D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中,若用1molB和1molD充分反应,不能生成1mol乙酸乙酯,原因是_____。
(5)比乙酸乙酯相对分子质量大14的酯有_____种结构。
【答案】16 0.4 羟基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者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加聚反应 防倒吸 中和乙酸,吸收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析出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转化 9种
【解析】
(1)由题干信息可知,A的摩尔质量为1.25g·L-1×22.4L/mol=28g/mol,取一定量的该烃,使其充分燃烧后的气体通过装有CaCl2干燥管,干燥管增重7.2g,则水的质量为为7.2g,n(H)=7.2g÷18g/mol×2=0.8mol,再通过石灰水,石灰水增重17.6g,说明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7.6g,n(C)=17.6g÷44g/mol=0.4mol,则C原子与H原子的个数比为1:2,说明A为乙烯,A中含有碳碳双键,0.1mol乙烯能和0.1mol溴发生加成反应,0.1mol溴的质量为16g,1,2二溴乙烷能和溴发生取代反应,且H原子和溴分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0.1mol的1,2二溴乙烷中含有0.4molH原子,所以需要0.4mol溴与其发生完全取代反应,故答案为:16,0.4;
(2)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B物质为乙醇,它的官能团为羟基,乙醇可与强氧化剂高锰酸钾或者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直接得到乙酸,故答案为:羟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者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3)E是常见的高分子材料,则E是聚乙烯,它的结构简式为:[CH2—CH2]n,乙烯通过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故答案为:[CH2—CH2]n、加聚反应;
(4)实验结束后,试管甲中上层为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为乙酸乙酯,
①实验开始时,试管甲中的导管不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防止倒吸;
②饱和碳酸钠溶液能与未反应的乙酸反应,溶解挥发出的乙醇,且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溶解度最小,从而促进乙酸乙酯析出,故答案为:中和乙酸,吸收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析出;
③由于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化学反应具有一定限度,不能达到完全转化,故答案为: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转化;
(5)比乙酸乙酯相对分子质量大14的酯,即分子组成上多一个CH2原子团,所以比乙酸乙酯相对分子质量大14的酯有乙酸丙酯2种,丙酸乙酯1种,丁酸甲酯2种,甲酸丁酯4种,共9种结构,故答案为:9种。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 )
A. 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B. 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
C. 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D. 用SiO2制备高纯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氨水中不断通入CO2,随着CO2的增加,不断减小
B. 在铜的精炼过程中,若转移1mol电子,则阳极一定溶解32gCu
C. 常温下,反应4Fe(OH)2(s)+2H2O(l)+O2(g)=4Fe(OH)3(s)的△H>0,△S<0
D. 将下图中的活塞快速推至A处固定,气体颜色先变深、再变浅,但比起始时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思维辨析:
(1)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相等,相对分子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一定互为同分异构____。
(2)氰酸(H—O—C≡N)和雷酸(H—N==C==O)都是无机物,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硝基苯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是医药和染料的中间体,还可作有机溶剂。制备硝基苯的过程如下:
①组装如图反应装置。配制混酸,取100mL烧杯,用20mL浓硫酸与18 mL浓硝酸配制混酸,加入漏斗中,把18 mL 苯加入三颈烧瓶中。
②向室温下的苯中逐滴加入混酸,边滴边搅拌,混合均匀。
③在50~60℃下发生反应,直至反应结束。
④除去混酸后,粗产品依次用蒸馏水和10%Na2CO3溶液洗涤,最后再用蒸馏水洗涤得到粗产品。
已知:i.+HNO3(浓)+H2O
+HNO3(浓)+H2O
ii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1)配制混酸应在烧杯中先加入___________。
(2)恒压滴液漏斗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
(3)实验装置中长玻璃管可用_______代替(填仪器名称).
(4)反应结束后,分离混酸和产品的操作方法为_________。
(5)为了得到更纯净的硝基苯,还需先向液体中加入___(填化学式)除去水,然后采取的最佳实验操作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科学的形成、发展与应用过程中,下列科学家与其成就不相对应的是
A.1961年英国科学家波义尔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
B.1774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
C.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原子学说
D.1943年,科学家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把3.0molM和2.5molN混合于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M(g)+N(g)xP(g)+2Q(g),5min反应达到平衡,已知M的转化率为50%,P的反应速率为0.15mol·L-1·min-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方程式中x=2
B. 达平衡后,容器内压强是反应起始时的2倍
C.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均可作为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 达新平衡时P的体积分数为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与B在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s)+bB(g)cC(g)+dD(g),t1、t2时刻分别测得部分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B)/mol | n(C)/mol | n(D)/mol | 反应时间/min |
0.12 | 0.06 | 0.10 | t1 |
0.06 | 0.12 | 0.20 | t2 |
A. 0~t1时间段内,平均反应速率v(B)=0.04/t1 mol·(L·min)-1
B. 若起始时n(D)=0,则t2时刻v(D)=0.20/t2 mol·(L·min)-1
C. 升高温度,v(B)、v(C)、v(D)均增大
D. b∶d=6∶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