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对于数以万计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1)现有下列5种物质:CuO、CO、MgO、Na2O、FeO.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它们中有1种物质与其他4种物质有明显的不同,找出这种物质,并写出依据(写出两种):
①CO;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其余是固体;
②CO;非金属氧化物,其余是金属氧化物.
(2)虽然分类的方法不同,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用简单的图示方法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
(3)生活中的食醋和豆浆分别属于分散系中的溶液和胶体,用丁达尔效应可以鉴别(填化学专用名词).

分析 (1)找出不同类的物质,要抓住其余5种物质的共同点,可以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方面进行分析;
(2)离子反应有的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的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食醋属于溶液,淀粉溶液属于胶体,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

解答 解:(1)①根据物质的状态分析,CO为气体,其余为固体,
故答案为:CO;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其余是固体;
②根据物质组成和状态来分类,在CuO、CO、MgO、Na2O、FeO中,CO属于非金属氧化物,CuO、MgO、Na2O、FeO属于金属氧化物,
故答案为:CO;非金属氧化物,其余是金属氧化物;
(2)离子反应有的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的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二者的关系可以用右图表示:,如离子反应H++OH-=H2O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Cl2+H2O=H++Cl-+HClO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故答案为:;
(3)食醋属于溶液,淀粉溶液属于胶体,溶液无丁达尔效应,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故答案为:溶液;胶体;丁达尔效应.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方程式的书写、胶体的鉴别,该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Na2S2O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易溶于水.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
Ⅰ.制备Na2S2O3•5H2O
反应原理:Na2SO3(aq)+S(s)$\frac{\underline{\;\;△\;\;}}{\;}$Na2S2O3(aq)
实验步骤:
①称取15g Na2SO3加入圆底烧瓶中,再加入80ml蒸馏水.另取5g研细的硫粉,用3ml乙醇润湿,加入上述溶液中.
②安装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加持装置略去),水浴加热,微沸60分钟.
③趁热过滤,将滤液水浴加热浓缩,冷却析出Na2S2O3•5H2O,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产品.
回答问题:
(1)硫粉在反应前用乙醇润湿的目的是使硫粉易于分散到溶液中.
(2)仪器a的名称是冷凝管,其作用是冷凝回流.
(3)产品中除了有未反应的Na2SO3外,最可能存在的无机杂质是Na2SO4,检验是否存在该杂质的方法是取少量产品溶于过量稀盐酸,过滤,向滤液中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产品中含有Na2SO4
(4)该实验一般控制在碱性环境下进行,否则产品发黄,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S2O32?+2H+=S↓+SO2↑+H2O.
Ⅱ.测定产品纯度
准确称取Wg产品,用适量蒸馏水溶解,以淀粉作指示剂,用0.1000mol•L?1碘的标准溶液滴定.
反应原理为:2S2O32?+I2=S4O62-+2I?
(5)滴定至终点时,溶液颜色的变化:由无色变为蓝色.
(6)滴定起始和终点的液面位置如图,则消耗碘的标准溶液体积为18.10mL.产品的纯度为(设Na2S2O3•5H2O相对分子质量为M)$\frac{3.620×1{0}^{-3}Mg}{Wg}$×100%.
Ⅲ.Na2S2O3的应用
(7)Na2S2O3还原性较强,在溶液中易被Cl2氧化成SO42?,常用作脱氧剂,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32?+4Cl2+5H2O=2SO42?+8Cl?+10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乙烯和苯是来自煤和石油的两种重要化工原料,请回答:
(1)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2)苯不能(填“能”或“不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3)在一定条件下,乙烯和苯都能与溴发生反应.
①请补充下列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
②苯和溴反应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取代(填“取代”或“加成”)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人工肾脏可用间接电化学方法除去代谢产物中的尿素[CO(NH22],原理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为电源的负极
B.电解结束后,阴极室溶液的pH与电解前相比将不变
C.阳极室中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e-═H2
D.若两极共收集到气体13.44 L(标准状况),则除去的尿素为18g(忽略气体的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化工生产的副产氢也是氢气的来源.电解法制取有广泛用途的Na2FeO4,同时获得氢气:Fe+2H2O+2OH-$\frac{\underline{\;电解\;}}{\;}$FeO42-+3H2↑,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装置通电后,铁电极附近生成紫红色FeO42-,镍电极有气泡产生.若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高,铁电极区会产生红褐色物质.已知:Na2FeO4只在强碱性条件下稳定,易被H2还原.

(1)电解一段时间后,c(OH-)降低的区域在阳极室(填“阴极室”或“阳极室”)
(2)电解过程中,须将阴极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其原因为防止Na2FeO4与H2反应使产率降低.
(3)c(Na2FeO4)随初始c(NaOH)的变化如图2,任选M、N两点中的一点,分析c(Na2FeO4)低于最高值的原因:M点:c(OH-)低,Na2FeO4稳定性差,且反应慢(或N点:c(OH-)过高,铁电极上有氢氧化铁生成,使Na2FeO4产率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有A、B、C三种可溶性盐,阴、阳离子各不相同,其阴离子的摩尔质量按A、B、C的顺序依次增大.将等物质的量的A、B、C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只含有Fe3+、NH4+、SO42-、NO3-、Cl-五种离子,同时生成一种白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检验,三种盐中还含有下列选项中的一种离子,该离子是B.
A.Na+              B.Ba2+               C.Mg2+D.Cu2+
(2)写出C的化学式:CFe2(SO43
(3)若将A、B、C三种盐按一定比例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只含有Fe3+、Cl-、NO3-、NH4+四种离子且物质的量之比依次为1:1:3:1(不考虑水电离的影响).则A、B、C三种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1.若向B溶液中通入少量SO2气体,有沉淀和无色气体产生,该沉淀为硫酸钡(或Ba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分子中心原子均是sp2杂化的是(  )
A.PBr3、NO2B.CH4、SCl2C.BF3、SO2D.H2O、C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极少,但它们对于维持生命活动,促进人体健康生长和发育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列元素中,若缺乏严重会导致智力损害的是(  )
A.钙元素B.碘元素C.铁元素D.钠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己二酸是合成尼龙-66的主要原料之一.实验室合成己二酸的原理、有关数据及装置示意图为:
物质密度(20℃)熔点沸点溶解性
环己醇0.962g/cm325.9℃160.8℃20℃时水中溶解度为3.6g,可混溶于乙醇、苯
己二酸1.360g/cm3152℃337.5℃在水中的溶解度:15℃时1.44g,25℃时2.3g,易溶于乙醇、不溶于苯
实验步骤如下:
Ⅰ.在三口烧瓶中加入16mL50%的硝酸(密度为1.31g/cm3),再加入1~2粒沸石,滴液漏斗中盛放有5.4mL环己醇.
Ⅱ.水浴加热三口烧瓶至50℃左右,移去水浴,缓慢滴加5~6滴环己醇,摇动三口烧瓶,观察到有红棕色
气体放出时再慢慢滴加剩下的环己醇,维持反应温度在60℃~65℃之间.Ⅲ.当环己醇全部加入后,将混合物用80℃~90℃水浴加热约10min(注意控制温度),直至无红棕色气体生成为止.
Ⅳ.趁热将反应液倒入烧杯中,放入冰水浴中冷却,析出晶体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仪器b的名称为球形冷凝管(或冷凝管),使用时要从下口(填“上口”或“下口”)通入冷水;滴液漏斗的细支管a的作用是平衡滴液漏斗与三口烧瓶内的气压,使环己醇能够顺利流下.
(2)本实验所用50%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4mol/L;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NO2,防止污染空气.
(3)向三口烧瓶中滴加环己醇时,反应温度迅速上升,为使反应温度不致过高,必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将三口烧瓶置于冷水浴中.
(4)为了除去可能的杂质和减少产品损失,可依次用冷水和苯洗涤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