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常温下,在10mL 0.1mol•L-1 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 HCl溶液,溶液的pH逐渐降低,此时溶液中含碳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如图所示(CO2因逸出未画出,忽略因气体逸出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点所示的溶液中:c(Na+)+c(H+)=2c(CO32-)+c(HCO3-)+c(OH-
B.在B点所示的溶液中,浓度最大的离子是Na+
C.当溶液的pH为7时,溶液的总体积大于20mL
D.25℃时,CO32-水解常数Kh=2×10-4mol•L-1,当溶液中c(HCO3-):c(CO32-)=2:1时,溶液的pH=10

分析 A.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同;
B.根据电荷守恒判断各离子浓度大小;
C.当混合溶液体积为20mL时,二者恰好反应生成NaHCO3,HCO3-的电离程度小于其水解程度,所以其溶液呈碱性;
D.常温下在20mL0.1mol/L 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 HCl溶液40mL,先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再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以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A.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H+)=2c(CO32-)+c(HCO3-)+c(OH-)+c(Cl-),故A错误;
B.B点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2c(CO32-)+c(HCO3-)+c(OH-)+c(Cl-),由于氢离子浓度较小,则离子浓度最大的为钠离子,故B正确;
C.当混合溶液体积为20mL时,二者恰好反应生成NaHCO3,HCO3-的电离程度小于其水解程度,所以其溶液呈碱性,要使混合溶液呈中性,则酸稍微过量,所以混合溶液体积稍微大于20mL,故C正确;
D.水解常数Kh=$\frac{c(HC{{O}_{3}}^{-})c(O{H}^{-})}{c(C{{O}_{3}}^{2-})}$=2×10-4,当溶液中c(HCO3-):c(CO32-)=2:1时,c(OH-)=10-4mol/L,由Kw可知,c(H+)=10-10mol/L,所以pH=10,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反应后溶质组成为解答关键,注意根据物料守恒、电荷守恒进行分析解答,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某些共价化合物的熔点高于某些金属单质的熔点
B.只有在原子中,质子数才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C.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18种元素
D.由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纯净物中,相邻原子之间最多只能共用2对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在医药上作补血剂.某课外小组测定该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证明步骤①滤液中含有Fe2+的方法是先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该过程的现象为:溶液开始不变色,后变为血红色.
(2)步骤②加入过量H2O2的目的是将Fe2+全部氧化为Fe3+
(3)步骤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3NH3•H2O═Fe(OH)3↓+3NH4+
(4)步骤④中一系列处理的操作步骤:过滤、洗涤、干燥、灼烧、称量.
(5)若实验无损耗,则每片补血剂含铁元素的质量0.07ag.
(6)该小组有些同学认为将KMnO4溶液滴入滤液也能进行铁元素含量的测定.
(5Fe2++MnO4-+8H+→5Fe3++Mn2++4H2O)
①实验前,首先要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MnO4溶液250mL,配制时需要的仪器除天平、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外,还需250mL容量瓶
②上述实验中的KMnO4溶液需要酸化,用于酸化的酸是B.
A.稀硝酸   B.稀硫酸   C.稀盐酸   D.浓硝酸
③恰好反应完时的溶液颜色为紫色.
(7)正常人每天应补充14mg左右的铁,如果全部通过服用含FeSO4•7H2O的片剂来补充铁,则正常人每天服用69.5mgFeSO4•7H2O的片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vL Fe2(SO43溶液中含有a克SO42-,取此溶液0.5vL,用水稀释至2vL,则稀释后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  )
A.$\frac{a}{576v}$mol/LB.$\frac{125a}{36v}$mol/LC.$\frac{250a}{36v}$mol/LD.$\frac{250a}{48v}$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课外兴趣小组成员为研究金属铜与强酸的反应,将9.6克铜粉分为三等份,进行了如下一些实验,请完成有关计算.
(1)取其中一份与10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待固体完全溶解,产生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896L.然后将剩余溶液稀释至1000mL,测得pH=0.请计算:生成的混合气体中一氧化氮的体积分数为75%、反应前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1.4mol/L.
(2)再取另一份铜粉投入100mLpH=0的硫酸和硝酸混合液中,微热使反应充分完成后,生成一氧化氮气体448mL(标准状况).求反应前混合溶液中所含硫酸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用NaOH溶液吸收氮氧化物是防止NOx污染的一种方法.
原理为:2NO2+2NaOH→NaNO3+NaNO2+H2O,NO+NO2+2NaOH→2NaNO2+H2O
取最后一份铜粉溶于a mol/L过量的硝酸溶液30.0ml中,假设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待反应结束后,将所剩溶液加水稀释至1000m L,测得c(NO3-)=0.200mol/L.若反应所生成的混合气体能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试讨论a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实验室配制0.1mol/L的BaCl2溶液可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用托盘天平称取5.2g无水BaCl2晶体.
第二阶段:溶解配制0.1mol/L的BaCl2溶液.
第一阶段操作有如下几步:A.将游码拨至0.2g处;B.将游码拨至“0”处;C.在天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的等质量的滤纸,调节天平两边的螺母使天平平衡;D.取走药品,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内;E.往左盘内逐步添加晶体至天平平衡;F.在右盘上放置5g砝码.(BaCl2相对分子量=208)
(1)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B→C→F→A→E→D→B.
(2)第二阶段操作,应先将5.2g BaCl2加适量蒸馏水溶解,溶解过程中使用的主要仪器有烧杯、玻璃棒.然后将溶液转入250mL容量瓶中,再经洗涤、定容、摇匀后即可得到0.1mol/LBaCl2溶液.
(3)下列操作使配制的BaCl2溶液浓度偏低的有A、C.
A.将砝码放在左盘上,BaCl2放在右盘上进行称量
B.选用的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C.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又加水至刻度线
D.整个配制过程中,容量瓶不振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
A.SO2B.O2C.NH3D.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
(1)若t1=25℃,则KW1=10-14;若t2=100℃时,KW2=10-12,则0.05mol•L-1的Ba(OH)2溶液的pH=11.
(2)已知25℃时,0.1L0.1mol•L-1的NaA溶液的pH=10,则NaA溶液中所存在的化学平衡有(用离子方程式表示):A-+H2O?HA+OH-,H2O?H++OH-.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A-)>c(OH-)>c(H+).
(3)25℃时,将pH=11的NaOH溶液与pH=4的硫酸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pH=9,则NaOH溶液与硫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9.
(4)100℃时,若10体积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之前,该强酸的pH(pH)与强碱的pH(pH)之间应满足的关系为:pH(酸)+pH(碱)=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是5种均含同一元素的物质转化关系图,其中A为单质,则A为(  )
A.FeB.CC.Cl2D.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