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气;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氯化氢易溶于水,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可以用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干燥氯气,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能够使有色布条褪色,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既有酸性又有漂白性,遇到石蕊溶液,先变红色后褪色,氯气氧气性强于溴、碘,能够置换溴单质和碘单质,氯气有毒,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量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解答 解:(1)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气,所以A中放入浓盐酸,B中放二氧化锰,方程式:MnO2+4HCl$\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故答案为:浓盐酸;二氧化锰;MnO2+4HCl$\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2)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氯化氢易溶于水,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可以用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故选:D;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用来干燥氯气,故选:C;
(4)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所以干燥的氯气通过F中有色布条不退色,
故答案为:不退色;氯气不具有漂白性;
(5)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方程式:Cl2+H2O=HCl+HClO,盐酸具有酸性,遇到石蕊溶液变红色,而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变红色的石蕊溶液褪色;
故答案为:溶液先变红色后褪色;Cl2+H2O=HCl+HClO;
(6)氯气与溴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方程式:Cl2+2NaBr=2NaCl2+Br2;
故答案为:Cl2+2NaBr=2NaCl2+Br2;
(7)氯气氧化性强于碘,碘遇到淀粉变蓝色;
故答案为:溶液变蓝色;
(8)氯气有毒,直接排放能够引起污染,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和水,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故答案为:吸收过量的氯气;Cl2+2NaOH=NaCl+NaClO+H2O.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氯气的制备和性质的检验,熟悉制备原理和氯气、次氯酸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过氧化钙的化学式是Ca2O2 | |
B. | 1mol过氧化钠和过氧化钙的混合物中,阴影离子数个数比为1:2 | |
C. | 过氧化钙与足量水反应生成0.5mol氧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 |
D. | 过氧化钠和过氧化钙都可作漂白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热稳定性:H2O>HF>H2S | |
B. | NH4Cl的电子式: | |
C. | 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 |
D. | 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将NH3液化分离,可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N2、H2的转化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萨罗的分子式为C13H10O3 | |
B. | 1mol萨罗与浓溴水反应,需要消耗3mol Br2 | |
C. | 1mol萨罗发生水解,需要消耗3mol NaOH | |
D. | 萨罗经水解、分离、提纯可得到纯净的苯酚和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5.6g铁粉与足量Cl2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 | |
B. | 1.8g重水(D2O)中含有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1.0NA | |
C. | 5NH4NO3$\frac{\underline{\;\;△\;\;}}{\;}$2HNO3+4N2↑+9H2O反应中,生成28g N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NA | |
D. | 常温下,2.7g铝片投入足量的浓硫酸中,铝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目的 | 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1检验Cl- | 取少许滤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含有Cl- |
2检验NH4+ | 取少许滤液于试管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附近 | 石蕊试纸变蓝色 | 含有NH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