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可逆反应mA(s)+nB(g)?pC(g)+qD(g),在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增大
B.该反应的△H<0
C.化学方程式中n>p+q
D.达到平衡后,增加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分析 由图可知,T2时先达到平衡,则T2>T1,即温度高时C%小,可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P2时先达到平衡,则P2>P1,即压强大时C%小,可知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则n<p+q,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催化剂对平衡移动无影响,可知达到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不变,故A错误;
B.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的△H<0,故B正确;
C.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则n<p+q,故C错误;
D.A为固体,达到平衡后,增加A的量,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及图象,为高频考点,把握温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化学反应中物质A的状态,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某新型可充电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该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_{充电}^{放电}$3Zn(OH)2+2Fe(OH)3+4KOH,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充电时,连接电源正极的电极方程式:Fe(OH)3-3e-+5OH-═FeO42+4H2O
B.充电时,阴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C.放电时,K+往正极移动
D.放电时每转移3mol电子,正极有1molK2FeO4被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比较下述实验方案,判断能够确定一种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的事实是(  )
A.取少量试样溶液,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取试样溶液,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
C.取少量试样的溶液,加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取少量试样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无沉淀,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己知反应A(g)+B(g)?C(g)+D(g)的平衡常数K值与温度的关系如表所示.830℃时,向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 A和0.20mol B,10s时达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7008301200
K值1.71.00.4
A.反应初始至平衡,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5 mol•L-1•s-1
B.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
C.该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
D.升高温度,K值增大,平衡正向移动达到平衡后,B的转化率为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9.03×1023个氨分子含1.5摩尔氨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6.向Na2O2中通入足量的CO2,充分反应,若要制得2.24L(标准状况)氧气,需要加入的Na2O2的质量是多少?生成Na2CO3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写明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操作实验目的
A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B用pH试纸测定NaHSO3溶液的pH比较HSO3-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大小
CNa2CO3溶液中加入浓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Na2SiO3溶液中比较酸性强弱:HCl>H2CO3>H2SiO3
D向含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图所示,其中X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差等于2.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Z>X
B.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强酸
C.X元素的最简单氢化物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会促进水的电离
D.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Z>X>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已知反应A2(g)+2B2(g)?2AB2(g)的△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压缩容器体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达到新的平衡后c(A2)变小
C.平衡后加入A2,达到新的平衡A2 和B2的转化率均增大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