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稀的酸与稀的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所放出的热叫中和热,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
(2)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不相等”),
(3)已知滇池中学高二一班某同学的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
酸的温度 |
碱的温度 |
反应最高温度 |
1 |
21.5℃ |
20.5℃ |
24.3℃ |
2 |
21.5℃ |
21.5℃ |
25.0℃ |
3 |
16.0℃ |
18.5℃ |
21.5℃ |
请根据有用数据计算中和热(酸碱的密度均视为1g/ml, C=4.17J/g.℃)
(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1)环形搅拌器 (2)不相等;相等(3)△H=" -56.7KJ/mol" (4) 偏小
【解析】
试题分析:(1)在反应过程中为了使溶液混合均匀,需要搅拌,因此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环形搅拌器。
(2)改变酸或碱的用量,反应中实际放出的热量是不同,但中和热是不变的。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1、2、3实验中温度差值分别是24.3℃-(21.5℃+20.5℃)÷2=3.3℃、25.0℃-(21.5℃+21.5℃)÷2=3.5℃、21.5℃-(16℃+18.5℃)÷2=4.25℃.显然第三实验的误差大,舍去,即温度变化的平均值是3.4℃。反应中生成水的物质的量是0.025mol,所以该反应的中和热是△H=。
(4)由于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是吸热的,所以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偏小。
考点:考查中和热的测定的有关实验判断、计算和误差分析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中和热测定的了解掌握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实验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习效率。该类试题主要是以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又知苯酚与浓H2SO4易发生磺化反应:
现以苯、水、溴、浓H2SO4及碱为原料,合成,写出有关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苯磺酸在稀酸中可以水解而除去磺酸根:
又知苯酚与浓H2SO4易发生磺化反应:
现以苯、水、溴、浓H2SO4及碱为原料,合成,写出有关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2-2013学年昆明三中、滇池中学(滇中)高二下期中考试化学卷(带解析) 题型:填空题
已知稀的酸与稀的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所放出的热叫中和热,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
(2)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不相等”),
(3)已知滇池中学高二一班某同学的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 酸的温度 | 碱的温度 | 反应最高温度 |
1 | 21.5℃ | 20.5℃ | 24.3℃ |
2 | 21.5℃ | 21.5℃ | 25.0℃ |
3 | 16.0℃ | 18.5℃ | 21.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