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HF>HCl>HBr>HIB.微粒半径:K+>Na+>Mg2+>Al3+
C.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D.熔点:金刚石>Hg>KCl>HCl

分析 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B.根据离子核外电子层数的多少以及电子层数与核电核数的关系判断;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D.一般来说熔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

解答 解: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则非金属性:F>Cl>Br>I,所以稳定性:HF>HCl>HBr>HI,故A正确;
B.K+核外有3个电子层,离子半径最大,Na+、Mg2+、Al3+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都有2个电子层,根据离子核电核数越大,半径越小可知Na+>Mg2+>Al3+,则有K+>Na+>Mg2+>Al3+,故B正确;
C.已知非金属性:Cl>S>P>S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有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故C正确;
D.Hg常温下为液体,熔点比KCl低,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知识,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注重相关规律、方法的把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三个化学小组的同学测定某Na2CO3固体样品(仅含NaOH杂质)的纯度,他们提出了各自的气体分析法.
(1)第一小组用图I所示装置,仪器A的名称分液漏斗.把m1 g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测定产生的CO2气体的体积.实验开始时需检查该装置气密性,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关闭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若活塞能回到原位,证明气密性良好.
(2)第二小组用图II装置测定CO2的质量.该装置存在明显缺陷是:CO2气体中混有水蒸气或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干燥管中,装置中的CO2没有全部被碱石灰吸收.
(3)第三小组在第二小组装置的基础上,解决了第二小组装置的问题.所用到的仪器如图III,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fgcbde(填写接口字母,图中仪器可重复使用).实验中取了样品m1 g,称量干燥管质量为m2 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称量干燥管质量为m3 g,则Na2CO3的纯度表达式为$\frac{106({m}_{3}-{m}_{2})}{44{m}_{1}}$×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下面的装置是仿照工业上制备硫酸的工艺流程设计出来的,用于探究工业上为何采用98.3%的浓硫酸吸收三氧化硫.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沸腾炉内煅烧黄铁矿的反应方程式:4FeS2+11O2$\frac{\underline{\;高温\;}}{\;}$2Fe2O3+8SO2
(2)如图中的甲和乙分别相当于工业上制取硫酸装置中的:接触室、吸收塔;
(3)写出在催化剂表面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SO2+O2$?_{△}^{催化剂}$2SO3,在实验过程中不能持续加热的理由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SO2转化率降低;温度过高催化剂活性降低;
(4)在乙反应容器内要求氧气的量要比二氧化硫的量多一倍左右,你是如何控制和估计的?可以通过调节气阀,控制气体流量,观察甲装置的冒泡速率进行估算.
(5)若丁装置在反应过程中先出现气泡,不久就出现了雾,而丙装置一直都没有任何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C
A.浓硫酸对三氧化硫的吸收率远好于水,三氧化硫被浓硫酸充分吸收
B.三氧化硫的通气速率太快,三氧化硫未被水和浓硫酸充分吸收
C.丙中的导气管插得太深,导致两个吸收瓶内的气压差较大
D.丁中的导气管插得太浅,三氧化硫气体从水中逸出,与水蒸气化和形成酸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有一瓶无色气体,可能含有甲烷和乙烯或其中的一种.与一瓶Cl2混合后光照,观察到黄绿色逐渐褪去,瓶壁有少量无色油状小液滴.由上述实验现象推断出该瓶气体中一定含有甲烷,你认为是否正确?否(填“是”或“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逐渐加深.Butylated Hydroxy Toluene(简称BHT)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合成方法有如下两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CO2B.与BHT互为同系物
C.BHT久置于空气中不会被氧化D.两种方法的反应类型都是加成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为了研究化学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当向盛有A的试管中滴加试剂B时,看到U形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A和B的总能量比C和D的总能量高(填“高”或“低”).
(3)物质中的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热能释放出来.
(4)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低(填“高”或“低”)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下面是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Ⅰ.该小组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乙醇制乙烯的实验.当温度迅速上升后,可观察到试管中溴水褪色,蒸馏烧瓶中液体呈棕黑色.实验后,将烧瓶中的废液倒入盛有水的塑料桶中.
(1)写出乙醇制乙烯的反应方程式CH3CH2OH$→_{170℃}^{浓硫酸}$CH2=CH2↑+H2O,该反应属于消去反应
(2)有一些同学认为:溴水褪色的现象不能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饱和性,因为棕黑色物质会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某气体,该气体能使溴水褪色,则该气体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Br2+2H2O═2HBr+2H2SO4
另有一些同学经过细致观察后认为:试管中的另一个现象可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饱和性.这个现象是试管底部有油状液体生成.
Ⅱ.课本介绍了乙醇氧化的实验: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约2mL乙醇的试管里,反复操作几次.注意闻生成物的气味,并观察铜丝表面的变化.
(1)小赵同学用化学方法替代“闻生成物的气味”来说明生成物的出现,该化学方法中所另加的试剂为银氨溶液,出现的主要现象是:出现银镜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产生砖红色沉淀.(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2)小赵同学在探究“闻生成物的气味”的替代方法时,偶然发现向溴水中加入足量的乙醛溶液,可以看到溴水褪色.该同学为解释上述现象,提出三种猜想(请你补足猜想②).:
①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②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③由于醛基具有还原性,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
为探究哪种猜想正确,小李同学提出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用pH试纸检测溴水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
方案二:测定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和反应后溶液中Br-离子的物质的量.
(3)方案一是否可行否(填“是”或“否”),理由是不论是发生取代反应还是氧化反应,溶液的酸性均增强,无法确定反应类型.
(4)小李同学认为:假设测得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为a mol,若测得反应后
n(Br-)=amol,则说明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
(5)小吴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①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5配制KBrO3-KBr溶液,加合适的适量的酸,完全反应并稀至1L,生成0.5molBr2.②取上述溶液10mL加入足量乙醛溶液,使之褪色,然后将所得溶液稀释为100mL,准确量取其中10mL.③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得到淡黄色固体0.188g.若已知CH3COOAg易溶于水.
试通过计算判断:溴与乙醛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O+Br2+H2O→CH3COOH+2HBr
小张同学认为合适的酸既不是硫酸也不是盐酸,理由是Cl-、SO42-与过量的Ag+作用也产生沉淀,干扰实验的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_{35}^{80}$Br
B.过氧化钠的电子式:
C.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苯的结构简式:C6H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C60、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碳和氯化铯的结构模型如图所示(石墨仅表示出其中的一层结构):

(1)C60、金刚石和石墨三者的关系是互为B.
A.同分异构体B.同素异形体       C.同系物     D.同位素
(2)固态时,C60属于分子(填“原子”或“分子”)晶体,C60分子中含有双键的数目是30.
(3)晶体硅的结构跟金刚石相似,1mol晶体硅中含有硅-硅单键的数目是2NA
(4)石墨层状结构中,平均每个正六边形占有的碳原子数是2.
(5)观察CO2分子晶体结构的一部分,试说明每个CO2分子周围有12个与之紧邻且等距的CO2分子;该结构单元平均占有4个CO2分子.
(6)观察图形推测,CsCl晶体中两距离最近的Cs+间距离为a,则每个Cs+周围与其距离为a的Cs+数目为6,每个Cs+周围距离相等且次近的Cs+数目为12,距离为$\sqrt{2}$a,每个Cs+周围距离相等且第三近的Cs+数目为8,距离为$\sqrt{3}$a,每个Cs+周围紧邻且等距的Cl-数目为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