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放电时,正极上PbO2得电子;
(2)该电池反应中,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根据电极方程式计算;
(3)原电池中失电子的一极为负极;
(4)CO具有还原性,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O2,结合电解质书写电极反应式.
解答 解:(1)放电时,正极上PbO2得电子,正极反应式为PbO2+4H++SO42-+2e-═PbSO4+2H2O,
故答案为:PbO2+4H++SO42-+2e-═PbSO4+2H2O;
(2)该电池反应中,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则当线路中转移0.4mol电子时,反应的Cu为0.2mol,其质量为12.8g,
故答案为:Cu;12.8;
(3)铝片和铜片插入浓HNO3溶液中,金属铝会钝化,金属铜和浓硝酸之间会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此时金属铜时负极,金属铝是正极;
插入稀NaOH溶液中,金属铜和它不反应,金属铝能和氢氧化钠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此时金属铝是负极,金属铜是正极,
故答案为:B;
(4)CO具有还原性,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O2,则A为燃料电池的负极,电解质为Li2CO3和Na2CO3的熔融混合物,则电极反应式为:CO-2e-+CO32-═2CO2,
故答案为:负;CO-2e-+CO32-=2CO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的应用,涉及电极判断与电极反应式书写等问题,做题时注意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以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本题中难点和易错点为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NH4NO3溶液与氢氧化钠共热:H++OH-═H2O | |
B. | NH3•H2O滴入AlCl3溶液产生沉淀:3OH-+Al3+═Al(OH)3↓ | |
C. | 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OH-+H+═H2O | |
D. | Al(OH)3固体溶于稀硫酸中:Al(OH)3+3H+═Al3++3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标准状况下,22.4L C2H4与C3H6混合气体所含有分子数为NA | |
B. | 1L 0.1mol/L的NaHCO3溶液中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1NA | |
C. | 1mol Na2O2与足量的C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 |
D. | 18g NH4+所含的电子数11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时间/min | 0 | 10 | 20 | 30 | 40 |
n(乙苯)/mol | 0.40 | 0.30 | 0.24 | n2 | n3 |
n(苯乙烯)/mol | 0.00 | 0.10 | n1 | 0.20 | 0.20 |
A. |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容器中充入不参与反应的水蒸气作为稀释剂,则乙苯的转化率大于50.0% | |
B. | 反应在前20分钟的平均速率为v(H2)=0.008molmol/( L•min) | |
C. | 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则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 |
D. |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10mol乙苯、0.10mol苯乙烯和0.30molH2,达到平衡前v正>v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推广使用煤的液化技术,从根本上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效应的排放 | |
B. | 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 | |
C. | SiO2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又能与氢氟酸反应,SiO2是两性氧化物 | |
D. | 使用含有氯化钙的融雪剂会加速桥梁的腐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工业上生产玻璃、水泥均需要用石灰石做原料 | |
B. | 双氧水、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杀灭病毒,其消毒原理与二氧化硫漂白丝织物原理相同 | |
C. |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 |
D. | 石油分馏、煤的干馏、海水晒盐、从菜籽中提取菜籽油等过程都是物理变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H+)=0.1 mol•L-1的溶液:Na+、NH4+、SO42-、S2O32- | |
B. | 使pH试纸显蓝色的溶液:Cu2+、NO3-、Fe3+、SO42- | |
C. | 与铝粉反应放出H2的无色溶液:NO3-、Al3+、Na+、SO42- | |
D. | 常温下$\frac{c({H}^{-})}{c(O{H}^{-})}$=1×10-12的溶液:K+、AlO2-、CO32-、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SiO2与纯碱共熔 | B. | CO2通入Na2SiO3溶液 | ||
C. | SiO2与大理石共熔 | D. | SiO2和浓H2SO4共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