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短周期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该元素最低化合价的绝对值,C与D能形成D2C和D2C2两种化合物,而D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E的负一价离子与C和A形成的某种化合物分子含有相同的电子数.
(1)A、C、D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共价键.
(2)已知:①E-E→2E•;△H=+a kJ•mol-1
②2A•→A-A;△H=-b kJ•mol-1
③E•+A•→A-E;△H=-c kJ•mol-1(“•”表示形成共价键所提供的电子)写出298K时,A2与E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H2(g)+Cl2(g)=2HCl(g)△H=(a+b-2c) kJ•mol-1
(3)在某温度下、容积均为2L的三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使之发生反应:2A2(g)+BC(g)?X(g);△H=-d kJ•mol-1(d>0,X为A、B、C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初始投料与各容器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
初始投料2molA2、1molBC1molX4molA2、2molBC
平衡时n(X)0.5moln2n3
反应的能量变化放出Q1kJ吸收Q2kJ放出Q3kJ
体系的压强P1P2P3
反应物的转化率α1α2α3
①在该温度下,假设甲容器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所需时间为4min,则该时间段内A2的平均反应速率v(A2)=0.125mol/(L.min).
②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值为4.
③三个容器中的反应分别达平衡时各组数据关系正确的是ADE(填序号).
A.α12=1             B.α3<α1             C. n2<n3<1.0mol
D.P3<2P1=2P2       E. Q1+Q2=d           F.Q3=2Q1
④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甲容器的体系体积压缩到1L,若在第8min达到新的平衡时A2的总转化率为65.5%,请在图中画出第5min 到新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曲线.

分析 短周期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A为氢元素;D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处于ⅠA族,D的原子序数比H元素至少大3,可推知D为Na元素;B原子的价电子数等于该元素最低化合价的绝对值,处于ⅣA族,结合原子序数可知,B为碳元素;C与D能形成D2C和D2C2两种化合物,则C为O元素;E形成负一价离子,则E为Cl,氯离子与H2O2含有相同的电子数.
(1)A、C、D形成的化合物为NaOH;
(2)已知:①Cl-Cl→2Cl•;△H=+a kJ•mol-1
②2H•→H-H;△H=-b kJ•mol-1
③Cl•+H•→H-Cl;△H=-c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③×2得:H2(g)+Cl2(g)=2HCl(g);
(3)①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根据v=$\frac{△c}{△t}$计算v(CH3OH),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H2);
②用三段式计算平衡时各组分的平衡浓度,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平衡常数;
③A.甲、乙为等效平衡,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相等,令平衡时CO为amol,表示出甲中CO转化率、乙中甲醇的转化率;
B.丙与甲相比,可以等效为在甲的基础上,压强增大一倍;
C.甲、乙为完全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丙与甲相比,可以等效为在甲的基础上,压强增大一倍,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平衡时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甲中的2倍;
D.甲、乙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二者压强相等,丙与甲相比,可以等效为在甲的基础上,压强增大一倍,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平衡时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甲中的2倍;
E.甲、乙为等效平衡,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相等,令平衡时CO为bmol,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出甲中放出热量Q1、乙中吸收的热量Q2
F.丙与甲相比,可以等效为在甲的基础上,压强增大一倍,平衡向正反应移动,丙中参加反应的CO的物质的量大于甲中的2倍;
④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甲容器的体系体积压缩到1L,瞬间X的浓度变为原来的2倍,平衡正向移动,若在第8min达到新的平衡时A2的总转化率为65.5%,平衡时X为2mol×65.5%×$\frac{1}{2}$=0.655mol,平衡时X的浓度为0.655mol/L.

解答 解:短周期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A为氢元素;D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处于ⅠA族,D的原子序数比H元素至少大3,可推知D为Na元素;B原子的价电子数等于该元素最低化合价的绝对值,处于ⅣA族,结合原子序数可知,B为碳元素;C与D能形成D2C和D2C2两种化合物,则C为O元素;E形成负一价离子,则E为Cl,氯离子与H2O2含有相同的电子数.
(1)A、C、D形成的化合物为NaOH,属于离子化合物,氢氧根离子中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故含有离子键、共价键,
故答案为:离子键、共价键;
(2)已知:①Cl-Cl→2Cl•;△H=+a kJ•mol-1
②2H•→H-H;△H=-b kJ•mol-1
③Cl•+H•→H-Cl;△H=-c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③×2得:H2(g)+Cl2(g)=2HCl(g)△H=(a+b-2c) kJ•mol-1
故答案为:H2(g)+Cl2(g)=2HCl(g)△H=(a+b-2c) kJ•mol-1
(3)①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4min到达平衡时,生成0.5molCH3OH,则v(CH3OH)=$\frac{\frac{0.5mol}{2L}}{4min}$=0.0625mol/(L.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H2)=2v(CH3OH)=$\frac{\frac{0.5mol}{2L}}{4min}$=0.125mol/(L.min),
故答案为:0.125mol/(L.min);
②CO的起始浓度=$\frac{1mol}{2L}$=0.5mol/L,氢气的起始浓度=$\frac{2mol}{2L}$=1mol/L,达到平衡时c(CH3OH)=$\frac{0.5mol}{2L}$=0.25mol/L,则:
             CO(g)+2H2(g)?CH3OH(g)
起始(mol/L):0.5    1         0
变化(mol/L):0.25   0.5       0.25
平衡(mol/L):0.25   0.5       0.25
所以平衡常数k═$\frac{0.25}{0.25×0.{5}^{2}}$=4
故答案为:4;
②A.甲、乙为等效平衡,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相等,令平衡时CO为amol,甲中CO转化率α1=$\frac{1-a}{1}$=1-a,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1-a)mol,乙中参加反应的甲醇为amol,乙中的转化率α2=a,故α12=1,故A正确;
B.丙与甲相比,可以等效为在甲的基础上,压强增大一倍,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增大,即α3>α1 ,故B错误;
C.甲、乙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丙与甲相比,可以等效为在甲的基础上,压强增大一倍,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平衡时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甲中的2倍,故n2=0.5,n3>1.0mol,故C错误;
D.甲、乙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二者压强相等,丙与甲相比,可以等效为在甲的基础上,压强增大一倍,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平衡时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甲中的2倍,故压强P3<2P1=2P2 ,故D正确;
E.甲、乙为等效平衡,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相等,令平衡时CO为bmol,则甲中参加反应的CO为(1-b)mol,放出的热量Q1=d(1-b),乙中参加反应的甲醇为bmol,吸收的热量Q2=bd,故Q1+Q2=d(1-b)+bd=d,故E正确;
F.丙与甲相比,可以等效为在甲的基础上,压强增大一倍,平衡向正反应移动,丙中参加反应的CO的物质的量大于甲中的2倍,则Q3>2Q1,故F错误,
故答案为:ADE;
④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甲容器的体系体积压缩到1L,瞬间X的浓度变为原来的2倍,平衡正向移动,若在第8min达到新的平衡时A2的总转化率为65.5%,平衡时X为2mol×65.5%×$\frac{1}{2}$=0.655mol,平衡时X的浓度为0.655mol/L,第5min 到新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曲线为: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元素推断、化学平衡的计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等,(3)中③为易错点、难点,要准确理解等效平衡问题,注意对等效平衡规律的理解,注意对结论的理解掌握,题目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一种微粒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分别与另一种微粒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可能是不同的分子与原子B.可能是不同的离子
C.可能是一种离子和一种分子D.可能是某位素的同位素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下列仪器能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A.普通漏斗B.试管C.天平D.分液漏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U、V、W、X、Y、Z是六种常见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W、X、Y、Z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与其简单氢化物反应可生成离子型晶体的一种盐;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N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差1;U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V为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的二价金属,当2.4克V与足量热水反应时,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2.24L;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Y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二周期ⅤA族;
(2)写出W的简单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3)比较W的气态氢化物与H2S和HF的稳定性(由强到弱):HF>HCl>H2S
(4)由W、Y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每个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写出该化合物的电子式
(5)UZ2的结构式为O=C=O
(6)由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一种常见的化肥,其原子个数比为4:2:3,则该物质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共价键;
(7)V与W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g(OH)2+2H+=Mg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已知NaHCO3溶液呈碱性,则下列关系式表示错误的是(  )
A.c(Na+)>c(HCO3-)>c(OH-)>c(CO32-)>c(H+B.c(Na+)+c(H+)=2c(CO32-)+c(HCO3-)+c(OH-
C.c(Na+)=c(CO32-)+c(HCO3-)+c(H2CO3D.c(OH-)+c(CO32-)=c(H+)+c(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Ⅰ、某小组间学设想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硫酸钾溶液来制取氧气、氢气、硫酸和氢氧化钾.
(1)X极与电源的正(填“正”或“负”)极相连,氢气从C(选填“A”、“B”、“C”或“D”)口导出.
(2)离子交换膜只允许一类离子通过,则M为阴离子(填“阴离子”或“阳离子”,下同)交换膜,N为阳离子交换膜.
(3)若将制得的氢气、氧气和氢氧化钾溶液组合为氢氧燃料电池(石墨为电极),则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
Ⅱ、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是丙烷(C3H8),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燃料是丙烯(C3H6).
(1)丙烷脱氢可得丙烯.
已知:C3H8(g)=CH4(g)+HC≡CH(g)+H2(g)△H1=156.6kJ•mol-1
     CH3CH═CH2(g)=CH4(g)+HC≡CH(g)△H2=32.4kJ•mol-1
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3H8(g)=CH3CH═CH2(g)+H2(g)的△H=+124.2kJ•mol-1
(2)以丙烷为燃料制作新型燃料电池,电池的正极通入O2和CO2,负极通入丙烷,电解质是熔融的碳酸盐.电池反应方程式为C3H8+5O2═3CO2+4H2O;放电时CO32-移向电池的负(选填“正”或“负”)极.
(3)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CO2溶于水,达到平衡时,溶液的pH=5.60,[H2CO3]
=1.5×10-5mol•L-1.若忽略水的电离及H2CO3的第二级电离,则H2CO3=HCO3-+H+的平衡常数K1=4.2×10-7mol•L-1(已知:10-5.60≈2.5×10-6).
(4)常温下,0.1mol•L-1NaHCO3溶液的pH大于8,则溶液中[H2CO3]>[CO32-](选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英国天文学家在人马座附近发现了一片酒精云,这片酒精云的质量达100万亿亿吨.现有如图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N为乙酸
B.过程①中可加入LiAlH4等还原剂将乙醇转化为N
C.过程②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停止反应,待冷却后补加
D.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氢化铝钠(NaAlH4)是一种新型轻质储氢材料,掺入少量Ti的NaAlH4在150℃时释氢,在170℃、15.2MPa条件下又重复吸氢.NaAlH4可由AlCl3和NaH在适当条件下合成.NaAlH4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1)基态Ti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2)NaH的熔点为800℃,不溶于有机溶剂.NaH属于离子晶体,其电子式为
(3)AlCl3在178℃时升华,其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67,蒸气分子的结构式为(标明配位键).
(4)AlH4-中,Al的轨道杂化方式为sp3杂化;例举与AlH4-空间构型相同的两种离子NH4+、SO42-等(填化学式).
(5)NaAlH4晶体中,与Na+紧邻且等距的AlH4-有8个;NaAlH4晶体的密度为$\frac{108×1{0}^{21}}{{{N}_{A}a}^{3}}$g•cm-3(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若NaAlH4晶胞底心处的Na+被Li+取代,得到的晶体为Na3Li[AlH4]4(填化学式).
(6)NaAlH4的释氢机理为:每3个AlH4-中,有2个分别释放出3个H原子和1个Al原子,同时与该Al原子最近邻的Na原子转移到被释放的Al原子留下的空位,形成新的结构.这种结构变化由表面层扩展到整个晶体,从而释放出氢气.该释氢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3NaAlH4=Na3AlH6+2Al+3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非极性分子中的原子一定无孤电子对
B.平面三角型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C.二氯甲烷(CH2Cl2)分子的中心原子是SP3杂化,键角均为109°28′
D.ABn型分子的中心原子最外层满足8电子结构,则ABn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