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化学中常用图像直观地描述化学反应的进程或结果。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10分)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CO2和H2O(g)转化为CH4和O2。紫外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I ,II,III)作用下,CH4的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1) 在O?30小时内,CH4的平均生成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反应开始后的15小时内,在第_________种催化剂的作用下,收集的CH4最多。
(2) 将所得CH4与H2O(g)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发生反应
CH4(g)+H2O(g)CO(g) +3H2(g) △H=+206kJ·mol-1。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H2O(g)充入1L恒容密闭容器,某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此时测得CO的物质的量为O.10 mol,CH4的平衡转化率为91 %,则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 (计算结果取整数)。
(3) 该反应产生的CO和H2可用来合成可再生能源甲醇,已知CO(g)、CH3OH⑴的燃烧热分别为,则CH3OH(l)不完全燃烧生成CO(g)和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工业上常利用反应CO(g)+2H2(g)  CH3OH (g), △H<0合成甲醇,在230°C?270°C最为有利。为研究合成气最合适的起始组成比n(H2):n(C0),分别在230°C、2500C和2700C进行实验,结果如图。

①2700C的实验结果所对应的曲线是_________ (填字母);
②2300C时,工业生产适宜釆用的合成气组成n(H2):n(CO)的比值范围是_________ (填字母)。
A. 1 ?1.5   B. 2. 5?3  C. 3. 5?4. 5
(5) 某同学以石墨为电极,以KOH溶液为电解质设计甲醇燃料电池,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6分)密闭体系中发生下列反应:N2 + 3H2 ="===" 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如图是某一时间段反应速率与反应进程的曲线关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1、t3、t4时刻,体系中分别是什么条件发生了变化?
t1:_______  t3:_______  t4:_________
(3)下列时间段中,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
A.t 0~t1B.t2~t3C.t3~t4D.t5~t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t ℃时,将3 mol A和2 mol B气体通入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容积不变),发生反应:3A(g)+B(g)xC(g),2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变),剩余1.8 mol B,并测得C的浓度为0.4 mol·L-1。请填写下列空白:
(1)x=_________。
(2)用A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_________mol·L-1·min-1
(3)若继续向平衡混合物的容器中通入少量氦气(氦气和A、B、C都不反应)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写下列选项字母序号)。
A.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化学平衡不会发生移动
D.正、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将发生同等程度的改变
(4)在t ℃时,若向平衡混合物的容器中再充入a mol C,欲使达到新的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原平衡相同,则至少应再充入B_________mol(用含a的式子表示);达新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为n(A)=_________(用含a的式子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19分)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硫、氯、碘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有重要意义。
(1)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2SO2(g)+O2(g)2SO3(g),混合体系中SO3的百分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2SO2(g)+O2(g)2SO3(g)的△H       0(填“>”或“<”);若在恒温、恒
压条件下向上述平衡体系中通入氦气,平衡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
若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起始时SO2和O2分别为1mol和0.5mol,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90%。则从SO3开始进行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欲使平衡时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与前者相同,则起始时SO3的物质的量     ,转化率为           
②若温度为T1、T2,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      K2;若反应进行到状
态D时,           (填“>”、“<”或“=”)
(2)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①写出自然界固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在25°C下,将a mol·L-1的氨水与b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中显中性,则c(NH4+      c(Cl-)(填“>”、“<”或“=”);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出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           
(3)海水中含有大量的元素,常量元素如氯、微量元素如碘在海水中均以化合态存在。在25°C下,向0.1mol·L-1的NaCl溶液中逐滴加入适量的0.1mol·L-1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向反应后的浊液中,继续加入0.1mol·L-1的NaI溶液,看到的现象是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已知25°C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是:N2(g)+3H2(g)2NH3(g)   ΔH=-92.20 kJ·mol-1
(1)下列事实中,不能说明上述可逆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NH3的同时生成3n mol H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N—H的同时生成n mol N≡N
③用N2、H2、NH3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1︰3︰2
④N2、H2、NH3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2)已知合成氨反应在某温度下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如下数据:
时间(h)
物质的量(mol)
0
1
2
3
4
N2
1.50
n1
1.20
n3
1.00
H2
4.50
4.20
3.60
n4
3.00
NH3
0
0.20
N2
1.00
1.00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
①反应进行到2小时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          
②0~1小时内N2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  mol·L-1·h-1
③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 ________     (保留两位小数)
④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往平衡体系中再加入N2、H2和NH3各1.00mol,化学平衡将向________ 方向移动(填“正反应”或“逆反应”、“不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10分)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已知该反应生成2molNH3时,放出92kJ的热量.
⑴相同条件下,1 mol N2和3 mol H2所具有的能量        (“大于”、“小于”、“等于”)2 molNH3具有的能量;
⑵如果将1 mol N2和3 mol H2混合,使其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       (“大于”、“小于”、“等于”)上述数值,其原因是                             
⑶实验室模拟工业合成氨时,在容器为2L的密闭容器内,反应经过10min后,生成10 mol NH3,则用N2表示的该反应速率为:             
⑷一定条件下,当合成氨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0
c.N2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值          d.N2和H2的浓度相等
e. N2、H2和NH3的体积分数相等    f.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溶液中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B.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并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C.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的焓变相同
D.根据反应2CO2(g)+6H2(g)CH3CH2OH(g)+3H2O(g)需在300℃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对于平衡体系mA(g)+nB(g)pC(g)+qD(g);ΔH<0。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若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增大1倍,此时A的浓度变为原来的0.48 倍,则m+n>p+q
B.若平衡时,A.B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n
C.若温度.体积不变,当m+n<p+q时,向平衡体系中再加入少量气体E(E与所有组分均不反应),A的转化率减小
D.若升高温度,则反应中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