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纳米级者(1nm~100nm)的分散系是胶体。
B、胶体可通过过滤的方法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C、氢氧化铁胶体可以稳定存在的原因是胶粒带正电荷。
D、利用丁达尔现象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已知非金属单质在碱性条件下易发生岐化反应,而其生成物在酸性条件下能够发生归中反应。现将aKOH、bH2O、cKCl、dKClO、eCl2、fKClO3可组成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c、d、f之比可能为16:1:3
B.一定有a=2e,b=e
C.若n(KClO):n(KClO3)==1:1,则a、b、c、d、e、f依次为8,4,6,1,4,1
D.若将该方程式拆开写成两个“半反应”,其中一定有Cl2-2e- = 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配制0.5 mol·L-1NaOH溶液250 mL,在下列仪器中①托盘天平 ②量筒 ③烧杯 ④玻璃棒 ⑤漏斗 ⑥500 mL容量瓶 ⑦药匙 ⑧250 mL容量瓶 ⑨胶头滴管 ⑩坩埚,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A.①③④⑥⑨⑩ B.①④⑦⑧⑨⑩
C.①②④⑤⑧⑨ D.①②③④⑦⑧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高二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已知100℃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1×10-12,对于该温度下pH为1的硫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该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为13的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完全中和
B.该溶液中硫酸电离出的c(H+)与水电离出的c(H+)之比为10-10
C.等体积的该硫酸与室温下pH为1的硫酸中和碱的能力相同
D.该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是pH为3的硫酸中水电离出的c(H+)的100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江西省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常温下,向0.25 mol·L-1的硫酸氢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a、b、c、d分别表示实验不同时刻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硫酸氢钠溶液的体积为10 mL
B.溶液的导电能力:c<b<a
C.d时刻溶液的pH为13
D.b时刻溶液中SO42—的浓度约为0.125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名师精品推荐(解析版) 题型:?????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有一个大烧杯中装着含有甲和乙的两种饱和溶液,而且杯中还有少量甲和乙的固体存在.现将温度由80℃降到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杯中固体甲增多、固体乙减少
B.杯中一定有固体甲而不一定有固体乙
C.溶液中溶质甲减少、溶质乙增多
D.甲和乙的两种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江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8分)某无色溶液里只含有下列8种离子中的某几种:Mg2+、H+、Ag+、Na+、Cl-、HCO3-OH-、NO3-。已知:该溶液能跟金属铝反应,且放出的气体只有氢气。试回答:
(1)若溶液跟铝反应后只有AlO2-生成,则原溶液一定含有的大量物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还可能含有大量物质是 (写化学式)。
(2)若溶液跟铝反应后有Al3+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大量离子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精英对抗赛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10分)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应用广泛,酸性KMnO4、H2O2、Fe(NO3)3是重要的氧化剂.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3H2SO4+2 KMnO4+5H2O2=K2SO4+2MnSO4+5 O2↑+8 H2O,当有6 mol H2SO4参加反应的过程中,有 mol还原剂被氧化。
(2)在稀硫酸中,KMnO4能将H2C2O4氧化为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取300mL 0.2mol/L的KI溶液与一定量的酸性KMnO4溶液恰好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I2和KIO3,则消耗KMnO4的物质的量的是 mol。
(4)在Fe(NO3)3溶液中加入Na2SO3溶液,溶液先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过一会又变为棕黄色,溶液先变为浅绿色的离子方程式是 ,又变为棕黄色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