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称取2.0gNaOH固体先在托盘上各放一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
B制备Fe(OH)3胶体向氯化铁饱和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NaOH溶液,加热煮沸至液体变为红褐色
C证明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析出硅酸胶体
D萃取碘水中的碘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酒精,振荡,静置分层后,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A.AB.BC.CD.D

分析 A.NaOH易潮解,具有腐蚀性,应在小烧杯中称量;
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氯化铁饱和溶液,水解可制备胶体;
C.强酸能制取弱酸;
D.酒精与水互溶,不能作萃取剂.

解答 解:A.NaOH易潮解,具有腐蚀性,应在小烧杯中称量,且放在左盘,天平游码回零,砝码为2.0g,故A错误;
B.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得不到胶体,故B错误;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产生沉淀,可说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故C正确;
D.酒精与水互溶,不能作萃取剂,应选苯或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实验操作、胶体制备、酸性比较及混合物分离提纯等,把握物质的性质、实验操作及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A-I为原子序数递增的前4周期的元素,已知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D为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F与C位于同一主族,E与G在周期表的位置是上下相连,两元素所在主族中所有元素都是金属,H为应用最广泛的金属;I处于周期表中的第二副族.请回答下列问题:(以下问题中的所有原子都必须在上述元素中寻找)
(1)B单质分子中σ与π键数目比为1:2B、C、D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O<N<F(填写元素符号)
(2)H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64s2,H3+离子可以与上述元素中的三种形成的某阴离子生成血红色络合物;该阴离子又与A-I元素中的某些原子形成的分子互为等电子体,这种分子的化学式为CO2等(写一种即可),该阴离子空间构型为直线型.
(3)D与G可以形成如图的晶胞,则黑点表示的是Ca元素(填写元素符号),该元素原子在该晶胞中的配位数为8
(4)若将上述晶胞圆圈对应的原子所在上下两层平面原子,按两条相互垂直的对角线上各去掉该原子2个(共去掉4个),并将小点和圆圈对应的元素更改为另外两种元素,则这个晶胞化学式为ZnS,若再将留下的所有原子换成另外一种新元素的原子,则成为另外一种晶胞,该晶胞中成键原子键角为109°28′.
(5)已知,F单质晶体的原子堆积为ABAB型,那么,该晶体的空间利用率为74.05%如果F单质的摩尔质量为M,晶胞棱长为a,晶胞高度为c则,该晶体密度表达式为$\frac{2M}{N{\;}_{A}ca{\;}^{2}sin60°}$.(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不化简)如果F的原子半径为R,用R表示的晶胞高度为$\frac{4\sqrt{6}R}{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有可逆反应A+B?2C,以相同的投料方式开始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经过相同一段时间,测得混合物中C的百分含量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下述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为T2时该反应达到平衡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温度为T4时,v<v
D.温度为 T3 T4时,该反应都处于平衡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13C与14C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
B.28g乙烯和氮气的混合气体中含有NA个气体分子
C.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
D.常温下,1mol•L-1的 Na2CO3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是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可用KClO3与Na2SO3在H2SO4存在下制得ClO2,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1.
(2)实验室用NH4Cl、盐酸、NaClO2(亚氯酸钠)为原料,通过以下过程制备ClO2:如图1
①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2HCl$\frac{\underline{\;通电\;}}{\;}$NCl3+3H2↑.
②溶液X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有Cl-、OH-
③除去ClO2中的NH3可选用的试剂是c(填标号).
a.水        b.碱石灰
c.浓硫酸   d.饱和食盐水
(3)用图2装置可以测定混合气中ClO2的含量:
Ⅰ.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用50mL水溶解后,再加入3mL稀硫酸;
Ⅱ.在玻璃液封装置中加入水,使液面没过玻璃液封管的管口;
Ⅲ.将一定量的混合气体通入锥形瓶中吸收;
Ⅳ.将玻璃液封装置中的水倒入锥形瓶中;
Ⅴ.用0.100 0mol•L-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I2+2S2O32-═2I-+S4O62-),指示剂显示终点时共用去20.00mL硫代硫酸钠溶液.在此过程中:
①锥形瓶内ClO2与碘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10I-+8H+═2Cl-+5I2+4H2O.
②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残留的ClO2气体(避免碘的逸出).
③Ⅴ中加入的指示剂通常为淀粉溶液,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④测得混合气中ClO2的质量为0.02700g.
(4)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会含有一定量的亚氯酸盐.若要除去超标的亚氯酸盐,下列物质最适宜的是d(填标号).
a.明矾     b.碘化钾 c.盐酸      d.硫酸亚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校课外小组为测定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
方案Ⅰ.甲组同学用质量法,按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流程进行实验:

(1)有同学认为“加入适量盐酸”不好操控,应改为“过量盐酸”,便于操作且不影响测定的准确性,你认为对或错,理由是因盐酸易挥发,过量的盐酸在加热过程中挥发不残留,不影响结果.
(2)实验结束时称量的固体成分是氯化钠(填化学式).若测得开始样品质量为19g,结束时固体质量为17.55g,则混合物中含有的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
方案Ⅱ:乙组同学的主要实验流程图如下:

说明:流程图中“称量C”指的是称量装置C(见下图)的质量.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3)图B中所装试剂为浓硫酸.在C中装碱石灰来吸收净化后的气体.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以确保前一个干燥管中质量增加量的准确性.
(4)有的同学认为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在反应前后都应通入N2,反应后通入N2的目的是将B、C装置中残留CO2全部驱入D装置的碱石灰中,减小实验误差.
方案Ⅲ:气体分析法
(5)把一定量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用如图装置测量产生CO2气体的体积,B溶液最好采用b(填序号)使测量误差较小.
a.饱和碳酸钠溶液         b.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c.饱和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硫酸铜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
A.KNO3B.O3C.Ca(OH)2D.H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H3COOH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满足:c(H+)>c(CH3COO-
B.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C.0.1mol/L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均减小
D.常温下,pH=2的CH3COOH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现有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它们可两两组成甲、乙、丙、丁、戊五种化合物,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关系如下:
A:D=2:1B:D=1:2E:C=3:2E:F=1:2B:F=1:4
其中A、B两种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之差等于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其次外层电子数多2个;B、C和D为同周期相邻元素,E和F位于同一周期,且二者原子序数之和为29.
(1)写出甲、丙、丁、戊四种物质的化学式:
甲H2O,丙Mg3N2,丁MgCl2,戊CCl4
(2)乙的结构式为O=C=O,戊的一种用途是萃取剂、灭火剂或有机溶剂.
(3)化合物丙属于离子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丙具有类似盐类水解的性质,它与水反应可生成一种碱和一种常见气体,请写出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3N2+6H2O=3Mg(OH)2↓+2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