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实验装置与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精英家教网
A.①④⑤B.②③⑧C.④⑥D.⑤⑦
①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所以试管底要高于试管口,否则会产生水倒流现象而炸裂试管,故错误.
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中,长颈漏斗的管口没有伸入液面下,导致产生的二氧化碳逸出,故错误.
③称量药品时,托盘天平左盘放药品,右盘放砝码,故错误.
④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正确;
⑤铁丝的燃烧试验要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沙子或放少量水,防止铁丝燃烧产生的热量炸裂集气瓶,故错误.
⑥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正确.
⑦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否则易引起火灾,故错误.
⑧根据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液体,烧杯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漏斗的下端尖嘴部位要紧靠烧杯内壁进行过滤,该实验没有玻璃棒引流,故错误.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朝阳区一模)实验室制乙烯时,产生的气体能使Br2 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甲、乙同学用下列实验验证.(气密性已检验,部分夹持装置略).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 作 现 象
点燃酒精灯,
加热至170℃
Ⅰ:A中烧瓶内液体渐渐变黑
Ⅱ:B内气泡连续冒出,溶液逐渐褪色
实验完毕,
清洗烧瓶
Ⅲ:A中烧瓶内附着少量黑色颗粒状物,有刺激性气味逸出
(1)烧瓶内产生乙烯的化学方程式是

(2)溶液“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
脱水性
脱水性
性.
(3)分析使B中溶液褪色的物质,甲认为是C2H4,乙认为不能排除SO2的作用.
①根据甲的观点,使B中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H2=CH2+Br2→CH2Br-CH2Br
CH2=CH2+Br2→CH2Br-CH2Br

②乙根据现象Ⅲ认为产生了SO2,在B中与SO2 反应使溶液褪色的物质是
H2O、Br2
H2O、Br2

③为证实各自观点,甲、乙重新实验,设计与现象如下:
设 计 现 象
在A、B间增加一个装有某种试剂的洗气瓶 Br2的CCl4溶液褪色


与A连接的装置如下:

D中溶液由红棕色变为浅红棕色时,E中溶液褪色
a.根据甲的设计,洗气瓶中盛放的试剂是
NaOH溶液
NaOH溶液

b.根据乙的设计,C中盛放的试剂是
浓硫酸
浓硫酸

c.能说明确实是SO2使E中溶液褪色的实验是
加热已经褪色的品红溶液,若红色恢复,证明是SO2使品红溶液褪色而不是Br2
加热已经褪色的品红溶液,若红色恢复,证明是SO2使品红溶液褪色而不是Br2

d.乙为进一步验证其观点,取少量D中溶液,加入几滴BaCl2溶液,振荡,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浅红棕色消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SO2+2H2O+Br2═4H++2Br-+SO42-、SO42-+Ba2+═BaSO4↓或SO2+2H2O+Br2+Ba2+═4H++2Br-+BaSO4
SO2+2H2O+Br2═4H++2Br-+SO42-、SO42-+Ba2+═BaSO4↓或SO2+2H2O+Br2+Ba2+═4H++2Br-+BaSO4

(4)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乙烯能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干燥的SO2不能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乙烯能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干燥的SO2不能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溴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沸点为38.4℃.制备溴乙烷的一种方法是乙醇与氢溴酸反应,该反应实际通常是用溴化钠与一定浓度的硫酸和乙醇反应.某课外小组欲在实验室制备溴乙烷的装置如图,实验操怍步 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在圆底烧瓶中加入95%乙醇、80%硫酸,然后加入研细的溴化钠粉末和几粒碎瓷片;
③小心加热,使其充分反应.
请问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作用是
冷凝回流
冷凝回流

(2)反应时若温度过高,则有SO2生成,同时观察到还有一种红棕色气体产生,该气体的分子式是
Br2
Br2

(3)反应结束后,得到的粗产品呈棕黄色.为了除去粗产品中的杂质,可选择下列试剂中的
a
a
(填写上正确选项的字母).
a.稀氢氧化钠溶液    b.乙醇    c.四氯化碳
(4)(3)中实验操作中所需的主要玻璃仪器是
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
(填仪器名称).
(5)要进一步制得纯净的溴乙烷,司继续用蒸馏水洗涤,分液后,再加入无水CaCl2,然后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b
b
(填写正确选项的字母).
a.分液    b.蒸馏    c.萃取
(6)为了检验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少量溴乙烷,然后
④①③②
④①③②
(按实验的操作顺序选填下列序号).
①加热    ②加入AgNO3溶液   ③加入稀HNO3酸化   ④加入NaOH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现有如下仪器,仪器中已注入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精英家教网
(1)加热装置A,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烧瓶中的实验现象为
 

(2)验证碳、硅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已知酸性:H2SO3>H2CO3),若选择仪器A、B、C、D并相连接,则B、C、D中所选择的试剂分别为
 
 
 
.能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的实验现象是
 

(3)验证SO2的氧化性、还原性.若选择A、E、F仪器,并按A、E、F顺序连接.
①则证明SO2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方程式为:
 

②若证明SO2具有还原性,在E中采取的实验操作为
 
,其实验现象为
 
,反应原理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届新课标高三配套月考(二)化学试卷(B卷)(带解析) 题型:实验题

[2012·东北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第二次联合模拟](16分)某同学为了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
①先连接好装置,检验气密性,加入试剂;
②加热A试管直到B中品红褪色,熄灭酒精灯;
③将铜丝向上提至离开液面。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熄灭酒精灯后,因为有导管D的存在,B中的液体不会倒吸,其原因是           
(3)拆除装置前,不需打开胶塞,就可使装置中残留气体完全被吸收,应当采取的操是                             
【实验2】实验中发现试管内除了产生白色固体外,在铜丝表面还产生黑色固体甲,其中可能含有氧化铜、硫化铜、硫化亚铜,以及被掩蔽的氧化亚铜。
查阅资料:
①氧化亚铜在酸性环境下会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铜单质,在氧气流中煅烧,可以转化为氧化铜。
②硫化铜和硫化亚铜常温下都不溶于稀盐酸,在氧气流中煅烧,硫化铜和硫化亚铜都转化为氧化铜和二氧化硫。
为了研究甲的成分,该小组同学在收集到足够量的固体甲后,进行了如下图的实验:

(4)②中检验滤渣是否洗涤干净的实验方法是                              
(5)③中在煅烧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下列对于固体甲的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填字母选项)              

A.固体甲中,CuS和Cu2S不能同时存在
B.固体甲中,CuO和Cu2O至少有一种
C.固体甲中若没有Cu2O,则一定有Cu2S
D.固体甲中可能有Cu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2-2013学年新课标高三配套月考(二)化学试卷(B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2012·东北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第二次联合模拟](16分)某同学为了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

①先连接好装置,检验气密性,加入试剂;

②加热A试管直到B中品红褪色,熄灭酒精灯;

③将铜丝向上提至离开液面。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熄灭酒精灯后,因为有导管D的存在,B中的液体不会倒吸,其原因是           

(3)拆除装置前,不需打开胶塞,就可使装置中残留气体完全被吸收,应当采取的操是                             

【实验2】实验中发现试管内除了产生白色固体外,在铜丝表面还产生黑色固体甲,其中可能含有氧化铜、硫化铜、硫化亚铜,以及被掩蔽的氧化亚铜。

查阅资料:

①氧化亚铜在酸性环境下会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铜单质,在氧气流中煅烧,可以转化为氧化铜。

②硫化铜和硫化亚铜常温下都不溶于稀盐酸,在氧气流中煅烧,硫化铜和硫化亚铜都转化为氧化铜和二氧化硫。

为了研究甲的成分,该小组同学在收集到足够量的固体甲后,进行了如下图的实验:

(4)②中检验滤渣是否洗涤干净的实验方法是                              

(5)③中在煅烧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下列对于固体甲的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填字母选项)              

A.固体甲中,CuS和Cu2S不能同时存在

B.固体甲中,CuO和Cu2O至少有一种

C.固体甲中若没有Cu2O,则一定有Cu2S

D.固体甲中可能有Cu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