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lL2mol/L的FeCl3溶液制成胶体后,其中含有氢氧化铁胶粒数为2NA
B.1L0.1mol/LNaHSO4溶液中含有0.1 Na个HSO4-
C.常温常压下,23g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一定含有NA个氧原子
D.lmol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NA

分析 A.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
B.NaHSO4溶液中无HSO4-
C.NO2和N2O4中N和O原子比值都为1:2,则23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O原子质量为23g×$\frac{2×16}{1×16+14}$=16g,结合n=$\frac{m}{M}$=$\frac{N}{{N}_{A}}$计算.
D.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解答 解:A.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故形成的胶粒的个数小于2NA个,故A错误;
B.NaHSO4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故溶液中无HSO4-,故B错误;
C.NO2和N2O4中N和O原子比值都为1:2,则23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O原子质量为23g×$\frac{2×16}{1×16+14}$=16g,则n(O)=$\frac{16g}{16g/mol}$=mol,则23g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氧原子数是1mol,NA个氧原子,故C正确;
D.反应后铁变为+2价,故1mol铁转移2mol电子即2NA个,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煤制天然气工艺是煤高效洁净利用的新途径之一,其工艺流程简如图1如下:

(1)反应I:C(s)+H2O(g)?CO(g)+H2(g)△H=+135kJ•mol-1,通入的氧气会与部分碳发生燃烧反应.请利用能量转化及平衡移动原理说明通入氧气的作用:氧气与碳发生燃烧反应放热,放出的热被可逆反应C(s)+H2O(g)?CO(g)+H2(g)吸收利用,促进反应正向移动.
(2)反应II:CO(g)+H2O(g)?CO2(g)+H2(g)△H=-41kJ•mol-1.如图2表示不同温度条件下,煤气化反应I发生后的汽气比(水蒸气与原料气中CO物质的量之比)与CO平衡转化率的变化关系.
①判断T1、T2和T3的大小关系:T1<T2<T3
②若煤气化反应I发生后的汽气比为0.8,经煤气化反应I和水气变换反应II后,得到CO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反应II应选择的温度是T3(填“T1”“T2”或“T3”).
(3)①甲烷化反应IV发生之前需要进行脱酸反应III.煤经反应I和II后的气体中含有两种酸性气体,分别是H2S和CO2
②工业上常用热碳酸钾法脱除H2S气体得到两种酸式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K2CO3+H2S═KHS+KHCO3
(4)已知:
CO(g)+H2O(g)?CO2(g)+H2(g)△H1=-41kJ•mol-1
2H2(g)+O2(g)?2H2O(g)△H2=-484kJ•mol-1
CH4(g)+2O2(g)?CO2(g)+2H2O(g)△H3=-802kJ•mol-1
反应IV:CO(g)+3H2(g)?CH4(g)+H2O(g)△H=-207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提升生活质量.
①2015年11月,我国多个城市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导致雾霾形成的主要污染物是C(填字母);
A.SO2             B.NO2              C.PM2.5
②垃圾无害化处理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下列有关生活垃圾的处理合理的是A(填字母).
A.用厨余垃圾生产沼气  B.废旧塑料露天焚烧  C.废旧电池就地填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等物质的量的CH4、C2H4、C2H2,分别在足量O2中完全燃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C2H2含碳量最高,燃烧生成的CO2最多
B.C2H2燃烧时火焰最明亮
C.CH4含氢量最高,燃烧生成H2O最多
D.CH4、C2H4燃烧生成H2O质量不同,消耗O2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合金是建筑航空母舰的主体材料,航母升降机可由铝合金制造.
(1)Al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ⅢA族,
(2)Al-Mg合金焊接前用NaOH溶液处理Al2O3膜,其化学方程Al2O3+2NaOH=2NaAlO2+H2O.
(3)航母舰体材料为合金钢,舰体在海水中发生的电化学腐蚀主要为吸氧腐蚀.(填“析氢腐蚀”或“吸氧腐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2Z(g)△H<0.如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t2、t3、t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2时加入了催化剂
B.t3时平衡的移动可使化学平衡常数减小
C.t5时增大了压强
D.t6时达到平衡后反应物的转化率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0.01mol氯化铬(CrCl3•6H2O)在水溶液中用过量硝酸银溶液处理,产生0.02mol AgCl沉淀.已知Cr3+的配位数为6,则此氯化铬化学式是(  )
A.[Cr(H2O)6]Cl3B.[Cr(H2O)5Cl]Cl2•H2O
C.[Cr(H2O)4Cl2]Cl•2H2OD.[Cr(H2O)3Cl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1.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如图反应:
2SO2(g)+O2 (g)?2SO3(g) (△H<0)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2}(S{O}_{3})}{{c}^{2}(S{O}_{2})•c({O}_{2})}$
(2)降低温度,该反应K值增大,二氧化硫转化率增大(以上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据图判断,反应进行至20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增加了氧气的浓度(或通入氧气)
(4)10min到15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b(填写编号).
a.加了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SO3的物质的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实验事实以及所得出的相应结论不正确的是(  )
 实  验  事  实结    论
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证明SO2有漂白性
浓盐酸可除去烧瓶内残留的MnO2,稀硝酸可除去试管内壁的银镜,用磨口玻璃瓶不能保存NaOH溶液都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取少量Na2SO3样品加入Ba(NO3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证明Na2SO3已氧化变质
某溶液只含一种溶质,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向该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确定该溶液中存在CO32-
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该溶液一定有NH4+
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全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