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A极是铜锌合金,B极为纯铜,电解质中含有足量的铜离子.通电一段时间后,若A极恰好全部溶解,此时B极质量增加7.68g,溶液质量增0.03g,则合金中Cu、Zn原子个数比为()
A. 4:1 B. 3:1 C. 2:1 D. 任意比
考点: 电解原理.
专题: 电化学专题.
分析: 该装置是电解池,阳极上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阴极上增加的质量是铜的质量,溶液中增加的质量为溶解锌的质量与通过相同电子时析出铜的质量差,根据质量差可以计算溶解的锌的物质的量,再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计算合金中铜的物质的量,从而计算铜和锌的原子个数之比.
解答: 解:B极上析出的是铜,B极质量增加7.68g,其物质的量==0.12mol;
阳极上溶解锌时,阴极上析出铜,所以溶液质量增加的质量为锌和铜的质量差,溶液质量增加0.03g,即锌和铜的质量差为0.03g.
设锌的物质的量为x,则:
Zn+Cu2+=Zn2++Cu 质量增加
1mol 1g
x 0.03g
x=0.03mol.
即合金中锌的物质的量是0.03mol.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知,阳极上锌和铜失去的电子数等于阴极上铜离子得到的电子,设合金中铜的物质的量为y,则:
0.03mol×2+2y=0.12mol×2
y=0.09mol,
所以合金中铜和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9mol:0.03mol=3:1,所以铜和锌的原子个数之比是3:1,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电解原理,侧重于电解的计算,注意把握两极的变化,从差量法与守恒的角度解答该题,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或描述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A. 医用药品应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下密封保存
B. 反应中的某一物质的转化率α(B)增大,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一定增大
C. 向一堆篝火“鼓风”,有助于它继续燃烧下去
D. 微量的MnO2粉末可以使过氧化氢快速分解,而MnO2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并没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2 mol/L |
| B. | 若该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49% |
| C. | 若实验室需要4.6 mol/L的稀硫酸480 mL,则应用量筒量取该硫酸125.0mL |
| D. | 等质量的水与该硫酸混合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9.2 mol/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把SO2通入Fe(NO3)3溶液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黄色,此时若滴入BaCl2溶液,则会产生白色沉淀.在上述一系列变化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
A. SO2 B. NO3﹣ C. Fe3+ D. 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石墨电极电解100mL H2SO4与CuSO4的混合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L气体(标准状况),则原混合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1mol•L﹣1 B. 2 mol•L﹣1 C. 3 mol•L﹣1 D. 4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a、b、c、d均为铂电极,供选择的四组电解液如下:
组 A B C D
甲槽 NaOH AgNO3 H2SO4 NaCl
乙槽 CuSO4 CuCl2 AgNO3 AgNO3
要求满足的条件是:
(a)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槽电解液pH值上升,乙槽电解液的pH值下降
(b)a、d两极放电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请填写下列空格:
(1)应选用的电解液是哪一组D;(填字母)
(2)甲槽的电解方程式 .
(3)当a极析出3.55g电解产物时,d极上将析出 g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一定量CO2通入某浓度的NaOH溶液得溶液A,向A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加入n(HCl)与生成nCO2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 通入的C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可能大于22.4L |
| B. | A溶液中n(NaOH)=2n(Na2CO3) |
| C. | A溶液中既含Na2CO3,又有NaHCO3 |
| D. | A溶液中一定只有Na2C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它可以发生的反应类型有( )
①取代 ②加成 ③消去 ④酯化 ⑤水解 ⑥中和 ⑦缩聚 ⑧加聚.
| A. | 只有①②④⑤ | B. | 只有①②④⑤⑥ | C. | 只有①②④⑤⑥⑦ | D. | 只有①②④⑤⑥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