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运用化学原理知识研究化学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科研意义重大.
(1)工业上以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其中S为-2价)为原料,采用火法熔炼工艺生产粗铜.CuFeS2中Fe的化合价为+2,熔炼过程中所得炉渣的主要成分有FeO、Fe2O3、SiO2,Al2O3等,若要利用炉渣制取铁红,下列实验操作不需要的是C(填写字母代号).
A.溶解    B.过滤    C.蒸发结晶    D.灼烧
(2)Mg(OH)2是水垢的主要成分之一,用氯化铵溶液浸泡:可以溶解Mg(OH)2,请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其原因溶液中存在Mg(OH)2(s)?Mg2+(aq)+2OH-(aq),加入氯化铵溶液浸泡时,发生NH4++OH-=NH3•H2O,平衡右移,促进Mg(OH)2的溶解.
(3)研究发现CuCl2溶液中铜、氯元素的存在形式为Cu(H2O)42+、CuCl42-,电解CuCl2溶液一段时间,阳极产生2.24L(标准状况)黄绿色气体,阴极析出红色物质,试计算该过程中共转移电子0.2mol,若要使电解质溶液恢复至原浓度,应向电解后的溶液中加入13.5gCuCl2
(4)以硼氢化合物NaBH4(B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和H2O2作原料的燃料电池,负极材料采用Pt/C,正极材料采用MnO2.其工作原理如图丙所示.电池放电时Na+由a(填写“a”或“b”,下同)极区移向b极区,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BH4-+8OH--8e-=BO2-+6H2O.

分析 (1)CuFeS2中Cu、Fe的化合价为+2价,S为-2价;利用炉渣制取铁红,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除去SiO2,Al2O3,然后灼烧可得铁红;
(2)溶液中存在氢氧化镁的溶解平衡,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可与铵根离子结合生成一水合氨,平衡右移;
(3)电解CuCl2溶液一段时间,阳极产生2.24L(标准状况)黄绿色气体,发生2Cl--2e-=Cl2↑,且n(Cl2)=$\frac{2.24L}{22.4L/mol}$=0.1mol,阴极析出红色物质,生成铜,电极方程式为Cu2++2e-=Cu;
(4)NaBH4(B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和H2O2作原料的燃料电池,正极上H2O2发生还原反应,负极电极方程式为BH4-+8OH--8e-=BO2-+6H2O,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解答 解:(1)CuFeS2中Cu、Fe的化合价为+2价,S为-2价,
利用炉渣制取铁红,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除去SiO2,Al2O3,然后灼烧可得铁红,需要的操作为溶解、过滤、灼烧,不需要蒸发结晶,
故答案为:+2;C;
(2)溶液中存在氢氧化镁的溶解平衡Mg(OH)2(s)?Mg2+(aq)+2OH-(aq),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可与氯化铵电离出的铵根离子结合生成一水合氨,平衡右移,促进Mg(OH)2的溶解,
故答案为:溶液中存在Mg(OH)2(s)?Mg2+(aq)+2OH-(aq),加入氯化铵溶液浸泡时,发生NH4++OH-=NH3•H2O,平衡右移,促进Mg(OH)2的溶解;
(3)电解CuCl2溶液一段时间,阳极产生2.24L(标准状况)黄绿色气体,发生2Cl--2e-=Cl2↑,且n(Cl2)=$\frac{2.24L}{22.4L/mol}$=0.1mol,转移0.2mol电子,
阴极析出红色物质,生成铜,电极方程式为Cu2++2e-=Cu,则阴极析出0.1molCu,质量为m(CuCl2)=0.1mol×135.5g/mol=13.5g,则若要使电解质溶液恢复至原浓度,应向电解后的溶液中加入13.5gCuCl2
故答案为:0.2;13.5gCuCl2
(4)NaBH4(B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和H2O2作原料的燃料电池,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上H2O2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生成OH-,其电极反应为:H2O2+2e-=2OH-,负极电极方程式为BH4-+8OH--8e-=BO2-+6H2O,故答案为:a;b;BH4-+8OH--8e-=BO2-+6H2O.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涉及电极判断与电极反应式书写等问题,做题时注意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以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本题中难点和易错点为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注意化合价的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学习小组探究NaHCO3、Na2HCO3和盐酸(盐酸浓度均为1mol.L-1)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实验测得如下数据:
 序号 35mL试剂 固体 混合温度前/℃ 混合温度后/℃
 ① 水 2.5gNaHCO3 20.0 18.5
 ② 水 3.2gNa2CO3 20.0 24.3
 ③ 盐酸 2.5gNaHCO3 20.0 16.2
 ④ 盐酸 3.2gNa2CO3 20.0 25.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NaHCO3和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CO3-+H+=CO2↑+H2O
(2)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Na2CO3溶液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填“吸热”或“放热”下同)反应,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是吸热反应
(3)在如图中画出Na2CO3和盐酸反应前后能量变化曲线(标注“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既有利于节约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环境.实验室利用废旧电池的铜帽(Cu、Zn总含量约为99%)回收 Cu并制备ZnO的部分实验过程如下:

(1)①铜帽溶解时加入H2O2的目的是Cu+H2O2+H2SO4=CuSO4+2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铜帽溶解完全后,需将溶液中过量的H2O2除去.除去H2O2的简便方法是加热至沸.
(2)为确定加入锌灰(主要成分为Zn、ZnO,杂质为铁及其氧化物)的量,实验中需测定除去H2O2后溶液中Cu2+的含量.实验操作为: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含有Cu2+的溶液于带塞锥形瓶中,加适量水稀释,调节溶液pH=3~4,加入过量的KI,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上述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2Cu2++4I-═2CuI(白色)↓+I2 2S2O+I2═2I-+S4O62-
①滴定选用的指示剂为淀粉溶液,滴定终点观察到的现象蓝色褪去且30秒不恢复蓝色.
②若滴定前溶液中的H2O2没有除尽,所测定的Cu2+含量将会偏高(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3)已知pH>11时Zn(OH)2能溶于NaOH溶液生成[Zn(OH)4]2-.下表列出了几种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开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mol•L-1计算).
开始沉淀的pH沉淀完全的pH
Fe3+1.13.2
Fe2+5.88.8
Zn2+5.99
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30% H2O2、1.0mol•L-1 HNO3、1.0mol•L-1 NaOH.
由除去铜的滤液制备ZnO的正确实验步骤依次为:⑤④①②③⑥
①过滤;                
②调节溶液pH约为10(或8.9≤pH≤11),使Zn2+沉淀完全;
③过滤、洗涤、干燥;    
④调节溶液pH约为5(或3.2≤pH<5.9),使Fe3+沉淀完全;
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30% H2O2,使其充分反应;    
⑥900℃煅烧;
(4)Zn(OH)2的溶度积常数为1.2×10-17(mol•L-13,当Zn2+沉淀完全时,此时溶液中Zn2+的浓度为1.2×10-7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探究铜与浓硫酸反应的装置如图所示.试验中观察到:A中有白雾产生,铜片表面变黑并附着有细小黑色颗粒物;B中有白色沉淀物生成.

请回答下列问
(1)证明有SO2生成的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
(2)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3)反应结束后,为检验A中有CuSO4生成,实验操作是:熄灭酒精灯并使A中溶液冷却到室温,将A中溶液缓慢地加入到装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溶液呈蓝色.
(4)关于试管B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的解释,不合理的是C.
A.硫酸分解生成了SO3 B.硫酸在温度高时挥发      C.SO2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BaSO3
(5)为证明附着在铜片上的黑色物质含有硫元素,将洗涤后含黑色物质的铜片,用足量浓硝酸溶解后,还应选用的试剂是BaCl2溶液(填化学式).
(6)若反应结束时3.2g铜丝完全溶解,用中和滴定法测定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将A中残余液稀释至1000mL,所需要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10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若以NaOH溶液为试剂,以酚酞为指示剂,将使测定结果偏高(“偏高”、“偏低”、“无影响”).(已知:酚酞变色范围pH=8.0~10.0,Ksp[Cu(OH)2]=5.0×10-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纳米技术制成的金属燃料、非金属固体燃料等已应用到社会生活和高科技领域.单位质量的A和B单质燃烧时均放出大量热,可用作燃料.已知A和B均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下表所示:
 电离能(KJ•mol) I1 I2 I3 I4
 A 932 1821 15390 21771
 B 738 1541 7733 10540
(1)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B的核外电子排布如图1所示.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能量最低原理.
(2)ACl2分子中A的杂化类型为sp杂化.
(3)科学家把C60和钾掺杂在一起制造了一种富勒烯化合物,其晶胞如图2所示,该物质在低温时是一种超导体.基态钾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4S1,该物质中K原子和C60分子的个数比为3:1.
(4)继C60后,科学家又合成了Si60、N60,C、Si、N原子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C>Si,NCl3分子的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模型为正四面体.Si60分子中每个硅原子只跟相邻的3个硅原子形成共价键,且每个硅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分子中π键的数目为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下列有关常温下0.1mol/L氨水(pH=11)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氨水显弱碱性
B.加水稀释过程中,c(H+)/c(OH-)的值减小
C.与同温下pH=11的NaOH溶液相比,NaOH溶液中c(Na+)大于氨水中c(NH4+
D.加入少量NH4Cl 固体,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H2O?H++OH-向右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常温时向浓度为0.1mol/L体积为VL的氨水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用pH计测得溶液的pH随盐酸的加入量而降低的滴定曲线,d点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b、c、d三点时的溶液中,水电离的c(O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d>c>b.
(2)滴定时,由b点到c点的过程中,下列各选项中数值保持不变的有cd.
a.$\frac{c(N{H}_{4}^{+})}{c(N{H}_{3}•{H}_{2}O)}$   b.$\frac{c({H}^{+})}{c(O{H}^{-})}$   c.$\frac{c(N{H}_{4}^{+})•c(O{H}^{-})}{c(N{H}_{3}•{H}_{2}O)}$  d.$\frac{c(N{H}_{3}•{H}_{2}O)•c({H}^{+})}{c(N{H}_{4}^{+})}$
(3)该温度时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K=1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化学与生活、科研、社会密切关联的学科,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汽车尾气中含有氮的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②利用化学反应可以将13C转化为14C;
③天然气和煤气大量泄漏遇明火会爆炸;
④生活中人们常用Fe2(SO43做净水剂,因为Fe3+具有氧化消毒功能
⑤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A.2种B.3种C.4种D.5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下图的是(  )
A.由Zn和稀H2SO4反应制取氢气B.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C.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混合D.碳酸钙的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