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已知图①是体系Fe3+(aq)+SCN-(aq)?Fe(SCN)2+(aq) 中的c[Fe(SCN)2+]温度T的平衡图象.A点与B点相比,A点的c(Fe3+) 大 | |
B. | 图②表示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V 与时间t的关系.则反应中镁和铝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3 | |
C. | 图③表示电源X极为正极,U形管中为AgNO3溶液,则b管中电极反应式是:4OH--4e-=O2↑+2H2O | |
D. | 图④表示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
分析 A.根据图象可知,A点与B点相比,A点的c[Fe(SCN)2+]大,可根据化学平衡判断;
B.根据图象中可知,反应中镁和铝的反应所需时间之比为2:3,判断其反应速率之比;
C.电源X极为正极,则Y极为负极,则b管中石墨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D.CCl4的密度大于水.
解答 解:A.根据图象可知,A点与B点相比,A点的c[Fe(SCN)2+]大,说明A点相对于B点平衡右移,故A点c(Fe)3+小,故A错误;
B.根据图象中可知,反应中镁和铝的反应所需时间之比为2:3,可知其反应速率之比为3:2,故B错误;
C.电源X极为正极,则Y极为负极,与Y极相连的b管石墨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而选项中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
D.CCl4的密度大于水,而且与水会分层,四氯化碳在下层,用分液漏斗分离,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问题,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分析图象中曲线的变化特征,把握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此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Na2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 |
B. | 氢氧化铜与稀硫酸的反应 | |
C. | 锌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 | |
D. | 二氧化碳与生石灰作用生成碳酸钙的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将铜丝插入浓硫酸中并加热,反应后再加入水,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 | |
B. | 向盛有20g蔗糖的烧杯中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再加入少许浓硫酸,迅速搅拌,探究浓硫酸的吸水性 | |
C. | 制备氢氧化亚铁时,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加边搅拌,即可制得白色的氢氧化亚铁 | |
D. | 将表面有铜绿[Cu2(OH)2C03]的铜器放入盐酸中浸泡,除去铜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Zn(s)+CuSO4(aq)═ZnSO4(aq)+Cu(s)△H=-216 kJ•mol-1,则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 | |
B. | 若一定条件下,A═B△H<0,说明A物质比B物质稳定 | |
C. | 101 kPa时,2H2(g)+O2(g)═2H2O(l)△H=-571.6 kJ•mol-1,则H2的燃烧热为571.6 kJ•mol-1 | |
D. | H+ (aq)+OH- (aq)═H2O(l)△H=-57.3 kJ•mol-1,含1 mol NaOH的溶液与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混合后放出57.3 kJ的热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阳离子 | Fe3+、Al3+、Fe2+、Ba2+、Na+ |
阴离子 | Cl-、CO32-、NO3-、SO42-、SiO3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不一定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 |
B. |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 |
C. | 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 |
D. | 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