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四种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中A、B、C三种种元素基态原子的2p能级上都有未成对电子.且未成对电子个数分别是2、3、2;D与C可以形成D2C和D2C2两种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A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某种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161g?L-1,则在该化合物的分子中A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2)A、B、C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填元素符号).
(3)+1价气态基态阳离子再欠去一个电子形成+2价气态基态阳离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第二电离能I2,依次还有I3、I4、I5…,推测D元素的电离能第一次突增应出现在第
 
电离能.
(4)AC2在高温高压下所形成的晶体其晶胞如图1所示.该晶体的类型属于
 
晶体.该晶体中A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
 

(5)C和C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3的常见离子.推测这种微粒的空间构型为
 

(6)C和D形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D2C的晶胞结构如图2所示.该晶体中阳离子的配位数为
 
.距一个阴离子周围最近的所有阳离子为顶点构成的几何体为
 
.已知该晶胞的密度为ρ 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晶胞边长a=
 
cm(用含ρ、NA的代数式表示).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晶胞的计算,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四种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中A、B、C二种元素基态原子的2p能级上都有未成对电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分别为1s22s22p2、1s22s22p3、1s22s22p4,则A为碳、B为N、C为O;D与C可以形成D2C和D2C2两种化合物,则D为Na,
(1)碳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某种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161g?L-1,则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161×22.4=26,应是C2H2,根据C原子形成的σ键及孤对电子判断杂化方式;
(2)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N元素原子2p能级容纳3个电子,处于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
(3)不同能层能量形成较大,故失去不同能层的电子时,电离能发生突增;
(4)由晶胞图可知晶胞中每个C形成4个C-O键,每个O形成2个O-C键,形成空间的立体网状结构,该晶体的类型属于原子晶体,根据C原子形成的σ键及孤对电子判断杂化方式;
(5)C和C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3的常见离子为CO32-,计算C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与孤电子对,确定其空间构型;
(6)由Na2O晶胞结构结构可知,晶胞中黑色球数目=8×
1
8
+6×
1
2
=4,白色球数目=8,故白色球为Na+离子、黑色球为O2-,根据白色球周围的黑色球数目判断Na+离子的配位数;
以晶胞中上面心O2-离子为研究对象,距一个O2-周围最近的Na+离子有8个,位于晶胞中上层4个Na+及上面晶胞中的下层4个Na+,8个Na+离子构成的几何体中每个都是正方形,形成立方体结构;
计算晶胞的质量,棱长=
3
晶胞质量
晶胞密度
解答: 解:(1)碳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某种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161g?L-1,则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161×22.4=26,应是C2H2,分子中C原子没有孤对电子、形成2个σ键,采取sp杂化,
故答案为:sp;
(2)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N元素原子2p能级容纳3个电子,处于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第一电离能C<O<N,
故答案为:C<O<N;
(3)D为Na元素,第三能层只有3s1,第3能层与第2能层能量相差较大,故失去第2能层时电子需要能量突增,即电离能第一次突增应出现在第二电离能,
故答案为:二;
(4)由CO2在高温高压下所形成的晶体晶胞图,可知晶胞中每个C形成4个C-O键,每个O形成2个O-C键,形成空间的立体网状结构,该晶体的类型属于原子晶体,该晶体中C原子形成4个σ键,没有孤对电子,C原子采取sp3杂化,
故答案为:原子;sp3
(5)C和C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3的常见离子为CO32-,离子中C原子孤电子对数=
4+2-2×3
2
=0、价层电子对数=3+0=3,故这种微粒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故答案为:平面三角形;
(6)由Na2O晶胞结构结构可知,晶胞中黑色球数目=8×
1
8
+6×
1
2
=4,白色球数目=8,故白色球为Na+离子、黑色球为O2-,该晶体中Na+离子周围有4个O2-,故Na+离子的配位数为4;
以晶胞中上面心O2-离子为研究对象,距一个O2-周围最近的Na+离子有8个,位于晶胞中上层4个Na+及上面晶胞中的下层4个Na+,8个Na+离子构成的几何体中每个都是正方形,形成立方体结构;该晶胞质量=4×
62
NA
g,该晶胞的密度为ρ g?cm-3
则晶胞边长a=
3
62
NA
g
ρ g?cm-3
=
3
248
ρ?NA
cm,
故答案为:4;立方体;
3
248
ρ?N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涉及核外电子排布、电离能、分子结构与杂化轨道、晶胞结构与计算,晶胞结构对学生的空间想象有一定的要求,注意利用均摊法进行计算,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学习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与M、N均断开时,该装置中无反应发生
B、K与M、N均断开时,Zn表面有Cu析出
C、K与M相连时,电子由Zn片流向铜片
D、K与N相连时,Zn溶解,Cu片质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元素A的阳离子aAm+与元素B的阴离子bBn-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以下关于A、B元素性质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
A、原子序数:A>B
B、原子半径:A<B
C、离子半径:aAm+bBn-
D、元素所在的周期数: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物质的量都是0.1mol的CH3COOH和CH3COONa配成1L混合溶液,已知其中c(CH3COO-)大于c(Na+),对该混合溶液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H+)>c(OH-
B、c(CH3COO-)+c(CH3COOH)=0.2 mol?L-1
C、c(CH3COOH)>c(CH3COO-
D、c(CH3COO-)+c(OH-)=0.1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分类是常用的学习方法,对于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的分类错误的是(  )
A、化合反应B、氧化还原反应
C、离子反应D、放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图中A为淡黄色的固体,B为气体,C为溶液,E、F为白色沉淀.其中,有部分物质省略.

(1)写出化学式:A
 
,B
 
,C
 
,E
 
,F
 

(2)写出B→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写出C→F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课外活动小组研究Fe3+与I-发生反应,在2ml FeCl3溶液中加入2ml KI溶液,再加入2ml苯充分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FeCl3和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由于Fe3+与I2水的稀溶液颜色接近,肉眼比较难区分反应是否发生,如果要看到发生反应,则应有的操作及实验现象是
 
,用氯水代替FeCl3能也得到相似的现象,写出氯水与K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但氯水过量能把I2氧化成IO3-,写出氯水与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请判断Fe3+、I2、Cl2的氯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反应A(g)+B(g)═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则该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若使用催化剂,反应的△H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OH-═Al(OH)3
B、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Ca(OH)2+CO32-═CaCO3↓+2OH-
C、向碳酸镁悬浊液中加入稀盐酸:CO32-+2H+═CO2↑+H2O
D、稀硫酸中加入铁粉:Fe+2H+═Fe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