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将等物质的量的氢气和碘蒸气放入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H2(g)+I2(g)?2HI(g)(正反应放热),反应经过5分钟测得碘化氢的浓度
为0.5mol/L,碘蒸气的浓度为0.25mol/L.请填写以下的空白:
(1)求反应速率v(HI)=0.1 mol/(L•min);v(H2)=0.05 mol/(L•min);氢气的起始浓度=0.5mol/L.
(2)若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则平衡浓度C(HI)、C(I2)、C(H2)的关系是均为恒量(填“相等”、“2:1:1”或“均为恒量”)
(3)反应过程中混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分析 (1)根据v=$\frac{△c}{△t}$计算v(HI);
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结合v(HI),计算v(H2);
根据碘化氢的浓度计算I2的浓度变化量,5min时I2的浓度加I2的浓度变化量等于I2的起始浓度.开始等氢气和碘蒸气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起始浓度相等;
(2)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3)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相等,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解答 解:(1)v(HI)=$\frac{0.5mol/L}{5min}$=0.1mol/(L•min );
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H2)=$\frac{1}{2}$v(HI)=$\frac{1}{2}$×0.1mol/(L•min )=0.05mol/(L•min );
I2的浓度变化量△c(I2)=$\frac{1}{2}$△c(HI)=$\frac{1}{2}$×0.5mol/L=0.25mol/L.
所以I2的起始浓度c(I2)=0.25mol/L+0.25mol/L=0.5mol/L.
开始等氢气和碘蒸气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二者起始浓度相等.
所以氢气的起始浓度为0.5mol/L.
故答案为:0.1mol/Lmin;0.05mol/Lmin;0.5mol/L;
(2)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所以平衡浓度C(HI)、C(I2)、C(H2)均为恒量,
故答案为:均为恒量;
(3)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相等,所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点评 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等,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自然界中氮元素有多种存在形式
(1)工业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2+3H2$?_{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
(2)NH3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氧化.
已知:ⅰ.4NH3(g)+3O2(g)=2N2(g)+6H2O(g)△H=-1269kJ/mol
ⅱ.
①断开1mol H-O 键与断开 1mol H-N 键所需能量相差约72.6kJ;
②H-O 键比H-N键(填“强”或“弱”)强
(3)如图是某压强下,N2与H2按体积比1:3投料时,反应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其中一条是经过一定时间反应后的曲线,另一条是平衡时的曲线.    
①图中b点,v(正)> v(逆).(填“>”、“=”或“<”)
②图中a点,容器内气体n(N2):n(NH3)=1:4
(4)水中的氨在微生物作用下可被氧化为亚硝酸,其化学方程式是2NH3+3O2═2HN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符号为M的能层所含的能级有几种(  )
A.2B.3C.8D.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现有A、B、C、D四种元素,A元素形成的-2价阴离子比氦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8个,B元素与A元素可组成一种化合物E,为淡黄色固体,该固体遇到空气能生成A的单质;C为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的金属元素,当2.4g C与足量热水反应时,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2.24L,C形成正二价阳离子;D元素原子的M层上有7个电子.
(1)写出B、C两种元素的元素名称:B钠,C镁,指出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二周期第VIA族.
(2)D的气态氢化物与H2S、HF的稳定性由强到弱为HF>HCl>H2S(用化学式表示).
(3)写出淡黄色固体E的电子式,其中含有的化学键为离子键和共价键.
(4)用电子式表示C与D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5)由A、B、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Y,它的水溶液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消毒剂.单质砷(As)可与Y的碱性溶液反应,当消耗1mol还原剂时,消耗2.5mol氧化剂,转移5mol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ClO-+2As+6OH-═2AsO43-+5Cl-+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有甲、乙两位学生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使用镁片与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人2mol•L-1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2mol•L-1的NaOH溶液中,如图所示.

(1)甲池中,镁片上发生氧化(填“氧化”或“还原”)反应,硫酸根离子往负极(填“正极”或“负极”)迁移;写出甲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2H++2e-=H2↑.
(2)写出乙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Al+4OH--3e-=AlO2-十2H2O.
(3)如果甲与乙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如果都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则甲会判断出活动性更强,而乙会判断出Al活动性更强(填写元素符号).
(4)由此实验,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D.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介质
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顺序表已过时,已没有实用价值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丙烯在催化剂作用下制取聚丙烯:
(2)乙醇与浓H2SO4加热至170℃制取乙烯:CH3CH2OH$→_{170℃}^{浓硫酸}$CH2=CH2↑+H2O
(3)乙醇与O2、Cu共热:2CH3CH2OH+O2$→_{△}^{铜}$2CH3CHO+2H2O
(4)丙醛与银氨溶液水浴加热:CH3CH2CHO+2Ag(NH32OH$\stackrel{水浴}{→}$CH3CH2COONH4+2Ag↓+3NH3+H2O
(5)甲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煮沸:HCHO+4Cu(OH)2$\stackrel{△}{→}$CO2↑+2Cu2O↓+5H2O
(6)2-溴丙烷与氢氧化钠的溶液共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的是(  )
A.Na2O和Na2O2B.N2和NeC.MgCl2和Na2SD.HCl和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
A.SiO2→SiB.SiO2→H2SiO3C.Si→Na2SiO3D.CO2→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已知化合物A由C、H、Br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61,化合物A、B、C、D、E、F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1molB与足量的新制Cu(OH)2反应可生成1molC和lmol Cu2O,F1和F2均为较稳定的化合物且互为同分异构体.
请完成下列问题:

已知:
(1)①、③的反应类型分别是消去反应、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2)写出A的结构简式:A: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2Cu(OH)2$\stackrel{△}{→}$+Cu2O↓+2H2O
(4)符合下列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条件:①分子中含有一个羧基、三个甲基;②-OH、-Br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写出其中符合核磁共振氢谱为9: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