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A、B、C、D、E、F为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C原子2p能级上均有两个未成对电子,EC2与BC2-为等电子体,D基态原子有11种运动状态的电子,F是第四周期未成对电子最多的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N(填元素符号).A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2,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VIA族.
(2)科学家成功地在高压下将AC2转化为具有空间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该晶体中A的杂化轨道类型是sp3
(3)D+、AB-、F6+三种离子组成的化合物D3F(AB)6,其中化学键的类型有离子键、配位键、共价键,该化合物中存在一个复杂离子,该离子的化学式为[Cr(CN)6]3-
(4)“酒精检测仪”中有红色FC3和少量H2SO4,检测酒驾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4CrO3+6H2SO4=2Cr2(SO43+2CO2↑+9H2O.

分析 A、B、C、D、E、F为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C原子2p能级上均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外围电子排布分别为2s22p2、2s22p4,则A为碳元素,C为O元素,B的原子序数介于碳、氧之间,则B为N元素;D基态原子有11种运动状态的电子,则D为Na;F是第四周期未成对电子最多的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54s1,则F为Cr;EO2与NO2-为等电子体,结合原子序数可知E为S元素.

解答 解:A、B、C、D、E、F为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C原子2p能级上均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外围电子排布分别为2s22p2、2s22p4,则A为碳元素,C为O元素,B的原子序数介于碳、氧之间,则B为N元素;D基态原子有11种运动状态的电子,则D为Na;F是第四周期未成对电子最多的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54s1,则F为Cr;EO2与NO2-为等电子体,结合原子序数可知E为S元素.
(1)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大,氮元素2p轨道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氧元素,故上述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N;A为碳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2,E为S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VIA族,
故答案为:N;1s22s22p2;三、VIA;
(2)科学家成功地在高压下将CO2转化为具有空间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属于原子晶体,与二氧化硅晶体结构类似,该晶体中C原子形成4个键,没有孤对电子,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是sp3
故答案为:sp3
(3)Na+、CN-、Cr6+三种离子组成的化合物Na3Cr(CN)6,其中化学键的类型有离子键、配位键、共价键,该化合物中存在一个复杂离子,该离子的化学式为:[Cr(CN)6]3-
故答案为:离子键、配位键、共价键;[Cr(CN)6]3-
(4)“酒精检测仪”中有红色CrO3和少量H2SO4,检测酒驾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4CrO3+6H2SO4=2Cr2(SO43+2CO2↑+9H2O,
故答案为:C2H5OH+4CrO3+6H2SO4=2Cr2(SO43+2CO2↑+9H2O.

点评 本题元素推断为载体,考查核外电子排布、电离能、结构与位置关系、晶体结构、杂化方式、配合物、陌生方程式书写等,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与灵活运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最近,我国利用生产磷铵排放的废渣磷石膏制取硫酸并联产水泥的技术研究获得成功.已知磷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3(PO42,具体生产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用磷酸吸收NH3.若该过程在实验室中进行,请画出装置a的示意图:
(2)热交换器是实现冷热交换的装置.化学实验中也经常利用热交换来实现某种实验目的,如气、液热交换时通常使用的仪器是冷凝管.
(3)依题意猜测固体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的化学式是CaSO4(结晶水部分不写).
(4)利用生产磷铵排放的废渣磷石膏制取硫酸,其中SO2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图如图所示:

①在A处二氧化硫被氧化成三氧化硫,设备A的名称是接触室,设备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SO2+O2$\frac{\underline{催化剂}}{△}$2SO3.为提高三氧化硫的产率,该处应采用等温过程(填“等温过程”或“绝热过程”)为宜.
②在D处进行二次催化处理的原因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二次催化使尚未反应的SO2尽量催化氧化成SO3,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原料利用率和保护环境.
③B处气体混合物主要是氮气和三氧化硫.此时气体经过C后不立即进入D是因为:通过吸收塔C后,混合气体中SO3含量较多,不利于SO2的催化氧化反应进行.
④20%的发烟硫酸(SO3的质量分数为20%)1吨需加水0.066吨(保留2位有效数字)才能配制成98%的成品硫酸.
(5)制硫酸所产生的尾气除了含有N2、O2外,还含有SO2,微量的SO3和酸雾.能用于测定硫酸尾气中SO2含量的是BC.
A.NaOH溶液、酚酞试液              B.KMnO4溶液、稀硫酸
C.碘水、淀粉溶液                    D.氨水、酚酞试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ωg铁粉和铝粉的混合物,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然后过滤,将沉淀放在蒸发皿中加热,充分反应后,所得固体物质的质量仍为ωg.则原混合物中铝粉的质量分数是(  )
A.30%B.50%C.70%D.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工业上用CO生产燃料甲醇,如:CO(g)+2H2(g)?CH3OH(g).图1表示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图2表示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 H2和一定量的CO后,CO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和能量的对应关系.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是A
A.降低分子的能量                B.增加了活化分子数
C.提高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D.增加了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
(2)从反应开始到建立平衡,该过程中释放136.5 kJ热量.
(3)在T2℃下,将2molCO和6mol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c(CO)=0.2mol•L-1,则CO的转化率为80%.
(4)如图3为常用笔记本电脑所用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电池总反应为2CH3OH+3O2?2CO2+4H2O.在电脑的使用过程中,电池的温度往往因为各种原因会升高.温度升高不利于(填:“有利于”或“不利于”)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该装置中a(填:“a”或“b”)为电池的负极,该电极反应式为CH3OH+H2O-6e-=CO2↑+6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1.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

已知以下信息:

③X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与H2反应生成化合物Y.
④化合物F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中只有一个吸收峰.
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醛基,X与HCN反应生成A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2)酯类化合物B的分子式是C15H14O3,其结构简式是
(3)X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g(NH32OH$\stackrel{△}{→}$+2Ag↓+3NH3+H2O.
(4)G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stackrel{△}{→}$+
(5)的同分异构体中:①能发生水解反应;②能发生银镜反应;③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④含氧官能团处在对位.满足上述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3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写出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五个吸收峰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6)写出以C2H5OH为原料合成乳酸()的路线(其它试剂任选).
(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A$→_{反应条件}^{反应试剂}$B…$→_{反应条件}^{反应试剂}$目标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元素A、B、C、D、E、F中,A+无电子,B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能引起温室效应,D原子核外电子有8种不同的运动状态,E是用途最广泛的金属,F元素的基态原子最外能层只有一个电子,其它能层均已充满电子.
(1)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四周期第Ⅷ族;F+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
(2)化合物BD(CA22中,B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1mol该分子中σ键数目为7NA个,该物质易溶于水的主要原因是与H2O形成分子间氢键.
(3)ACD3中阴离子CD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4)根据等电子体原理,BD分子的电子式为,E与BD形成的化合物E(BD)5熔点253K,沸点376K,其固体属于分子晶体.
(5)将F单质粉末加入到CA3的浓溶液中,并通入D2,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深蓝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8NH3?H2O+O2═2[Cu(NH34](OH)2+6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有可逆反应Fe(s)+CO2(g)?FeO(s)+CO(g),已知在温度938K时,平衡常数K=1.5,在1173K时,K=2.2.
(1)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BC(双选,填序号).
A.容器内压强不变了  B.c(CO)不变了   C.v(CO2)=v(CO)  D.c(CO2)=c(CO)
(2)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选填“吸热”、“放热”)反应.
(3)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CO)}{c(C{O}_{2})}$.若起始时把Fe和CO2放入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CO2的起始浓度为2.0mol/L,某温度时达到平衡,此时容器中CO的浓度为1.0mol/L,则该温度下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1.0(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4)若该反应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如果改变下列条件,反应混合气体中CO2的物质的量分数如何变化(选填“增大”、“减小”、“不变”).①升高温度减小;②再通入CO不变.
(5)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①从图中看到,反应在t2时达平衡,在t1时改变了某种条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填序号)A.(单选)
A.升温    B.增大CO2浓度
②如果在t3时从混合物中分离出部分CO,t4~t5时间段反应处于新平衡状态,请在图上画出t3~t5的V(逆)变化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由碳原子构成的纳米碳管可以作为储存氢气的优良容器,其单层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米碳管是一种无机化合物
B.0.12g纳米碳管中含有6.02×l022个碳原子
C.纳米碳管与石墨互为同位素
D.纳米碳管中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标准状况下,将NO2、NO、O2 混合并充满容器,然后把容器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水充满容器,则容器中HNO3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mol/L)用M表示范围是(  )
A.$\frac{1}{28}$<M<$\frac{1}{22.4}$B.$\frac{1}{39.2}$<M<$\frac{1}{22.4}$C.$\frac{1}{39.2}$<M<$\frac{1}{28}$D.0<M<$\frac{1}{2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