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B的核电荷数比A大2,C原子的电子总数比B原子电子总数多4.1mol A的单质跟盐酸反应可置换出11.2L(标准状况下)氢气,此时A转变成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试回答:
(1)A是Na元素,B是Al元素,C是Cl元素.(填元素名称)
(2)分别写出A、B的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C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OH-=H2O;Al(OH)3+3H+=Al3++3H2O.
(3)A原子的还原性比B原子的还原性强,这是由于Na的原子半径大于Al,钠比Al更易失去电子.

分析 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1molA的单质能跟足量的盐酸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可置换出11.2L的H2,即0.5mol,A为金属,设A反应后化合价为x,则根据电子转移守恒,1x=0.5×2,所以x=1,即A反应后为+1价,这时A转变为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则A为Na元素;而B的核电荷数比A大2,则B为Al元素;C原子的电子总数比B原子的电子总数多4,则C为Cl元素,结合元素单质、化合物的性质解答该题.

解答 解: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1molA的单质能跟足量的盐酸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可置换出11.2L的H2,即0.5mol,A为金属,令A反应后化合价为x,则根据电子转移守恒,1x=0.5×2,所以x=1,即A反应后为+1价,这时A转变为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则A为Na元素;而B的核电荷数比A大2,则B为Al元素;C原子的电子总数比B原子的电子总数多4,则C为Cl元素,
(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Na,B为Al,C为Cl,
故答案为:Na;Al;Cl;
(2)A、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NaOH和Al(OH)3,C的气态氢化物为HCl,
分别发生中和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H++OH-=H2O、Al(OH)3+3H+=Al3++3H2O,
故答案为:H++OH-=H2O;Al(OH)3+3H+=Al3++3H2O;
(3)Na的原子半径大于Al,则钠比Al更容易失去电子,所以Na的还原性比Al强,
故答案为:强;Na的原子半径大于Al,钠比Al更易失去电子.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与位置关系、离子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化学计算等,题目难度中等,根据计算推断A元素是解题关键,注意熟练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环保热词“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微米(1微米=1×10-6米)的颗粒,“PM2.5”与空气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B.食盐中加入少量碘化钾,食用后可补充人体内碘元素的不足
C.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与质量,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
D.晶体硅是通信工程中制作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氯化亚铜(CuCl)常用作有机合成工业中的催化剂,是一种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及稀硫酸.下图是工业上用印刷电路的蚀刻液的废液(含Fe3+、Cu2+、Fe2+、Cl-)生产CuCl的流程: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废液①的主要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Fe2+(填化学符号,下同);废渣①的主要含有的物质是Fe和Cu;Y为HCl.
(2)检验Z过量的方法是取少量蚀刻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品红溶液,若品红褪色,证明Cl2过量,若不褪色,证明不足.
(3)写出废渣②生成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Cu+2 H2SO4(浓)$\frac{\underline{\;\;△\;\;}}{\;}$ CuSO4+SO2↑+2H2O.
(4)为得到纯净的CuCl晶体,可用下列b(填序号) 进行洗涤.
a.纯净水    b.乙醇    c.稀硫酸    d.氯化铜溶液
(5)生产过程中调节溶液的pH不能过大的原因是防止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或防止CuCl水解.
(6)写出产生CuCl的离子方程式SO2+2Cu2++2Cl-+2H2O═2CuCl↓+SO42-+4H+
(7)氯化亚铜的定量分析:
①称取样品0.25g加入10ml过量的FeCl3溶液250ml锥形瓶中,不断摇动;②待样品溶解后,加水50ml和2滴指示剂;③立即用0.10mol•L-1硫酸铈标准溶液滴至绿色出现为终点;④重复三次,消耗硫酸铈溶液平均体积为25.00mL.
已知:CuCl 的分子式量为99;CuCl+FeCl3═CuCl2+FeCl2;Fe2++Ce4+═Fe3++Ce3+.则CuCl的纯度为9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请写出CH3COOC2H5的同分异构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下表是某学生为探究AgCl沉淀转化为Ag2S沉淀的反应所做实验的记录.
步  骤现   象
Ⅰ.取5mL 0.1mol/L AgNO3与一定体积0.1mol/L NaCl溶液,混合,振荡.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Ⅱ.向所得悬浊液中加入2.5mL  0.1mol/L Na2S溶液.沉淀迅速变为黑色
Ⅲ.将上述黑色浊液,放置在空气中,不断搅拌.较长时间后,沉淀变为乳白色
Ⅳ.滤出Ⅲ中的乳白色沉淀,加入足量HNO3溶液.产生红棕色气体,沉淀部分溶解
Ⅴ.过滤得到滤液X和白色沉淀Y;向X中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1)为了证明沉淀变黑是AgCl转化为Ag2S的缘故,步骤I中NaCl溶液的体积范围为≥5mL.
(2)已知:25℃时Ksp(AgCl)=1.8×10-10,Ksp(Ag2S)=6×10-30,此沉淀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K=5.4×109
(3)步骤V中产生的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BaSO4,步骤Ⅲ中乳白色沉淀除含有AgCl外,还含有S.
(4)为了进一步确认步骤Ⅲ中乳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对比实验装置.
①装置A中玻璃仪器有圆底烧瓶、导管和分液漏斗,试剂W为过氧化氢溶液.
②装置C中的试剂为NaCl溶液和Ag2S悬浊液的混合物,B中试剂为Ag2S悬浊液.
③实验表明:C中沉淀逐渐变为乳白色,B中没有明显变化.
完成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g2S+□NaCl+□O2+□H2O?□AgCl+□S+□NaOH
C中NaCl的作用是:氧气将Ag2S氧化成S时有Ag+产生,NaCl电离的氯离子与银离子结合生成AgCl沉淀,使c(Ag+)减小,有利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右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制碱工业主要有“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两种工艺.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联合制碱法”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3+H2O+CO2+NaCl(饱和)═NaHCO3↓+NH4Cl;2NaHCO3$\frac{\underline{\;高温\;}}{\;}$Na2CO3+CO2↑+H2O.
(2)CO2是制碱工业的重要原料,“联合制碱法”中CO2来源于合成氨厂,“氨碱法”中CO2来源于煅烧石灰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常状况下,金属钠中的金属键比金属钾中的金属键强
B.晶格能的大小反映了离子晶体开始分解温度的高低
C.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D.在晶胞中处于立方体顶点的一种或离子为8个晶胞共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有关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一小块钠放入乙醇中 产生大量气泡 该乙醇中含有大量的水
 B 铜片加入浓硝酸中 产生红棕色气体 浓硝酸具有氧化性
 C 向CuSO4溶液中通入H2S气体 出现黑色沉淀 H2S的酸性比H2SO4
 D 过氧化钠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淡黄色粉末变白 过氧化钠是强氧化剂,能氧化二氧化碳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研究小组欲进行从海水中获取淡水、食盐并提取镁和溴等物质的实验探究.
(1)无需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一组物质是④(填序号).
①Cl2、Br2、I2      ②Na、Mg、Al    ③烧碱、氢气       ④食盐、淡水
(2)在生产过程中,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如图所示:

贝壳中的主要成分是:CaCO3(填化学式);反应①属于放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熔融)$\frac{\underline{\;电解\;}}{\;}$Cl2↑+Mg.
(3)实验室从海水样品中提取溴的主要步骤是:向海水样品中通入适量氯气将溴离子氧化,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Br2+2Cl-;从反应后的溶液中提取溴单质的实验操作是萃取(填实验操作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