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1molA的单质能跟足量的盐酸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可置换出11.2L的H2,即0.5mol,A为金属,设A反应后化合价为x,则根据电子转移守恒,1x=0.5×2,所以x=1,即A反应后为+1价,这时A转变为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则A为Na元素;而B的核电荷数比A大2,则B为Al元素;C原子的电子总数比B原子的电子总数多4,则C为Cl元素,结合元素单质、化合物的性质解答该题.
解答 解: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1molA的单质能跟足量的盐酸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可置换出11.2L的H2,即0.5mol,A为金属,令A反应后化合价为x,则根据电子转移守恒,1x=0.5×2,所以x=1,即A反应后为+1价,这时A转变为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则A为Na元素;而B的核电荷数比A大2,则B为Al元素;C原子的电子总数比B原子的电子总数多4,则C为Cl元素,
(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Na,B为Al,C为Cl,
故答案为:Na;Al;Cl;
(2)A、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NaOH和Al(OH)3,C的气态氢化物为HCl,
分别发生中和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H++OH-=H2O、Al(OH)3+3H+=Al3++3H2O,
故答案为:H++OH-=H2O;Al(OH)3+3H+=Al3++3H2O;
(3)Na的原子半径大于Al,则钠比Al更容易失去电子,所以Na的还原性比Al强,
故答案为:强;Na的原子半径大于Al,钠比Al更易失去电子.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与位置关系、离子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化学计算等,题目难度中等,根据计算推断A元素是解题关键,注意熟练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环保热词“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微米(1微米=1×10-6米)的颗粒,“PM2.5”与空气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 |
B. | 食盐中加入少量碘化钾,食用后可补充人体内碘元素的不足 | |
C. | 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与质量,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 | |
D. | 晶体硅是通信工程中制作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步 骤 | 现 象 |
Ⅰ.取5mL 0.1mol/L AgNO3与一定体积0.1mol/L NaCl溶液,混合,振荡. | 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
Ⅱ.向所得悬浊液中加入2.5mL 0.1mol/L Na2S溶液. | 沉淀迅速变为黑色 |
Ⅲ.将上述黑色浊液,放置在空气中,不断搅拌. | 较长时间后,沉淀变为乳白色 |
Ⅳ.滤出Ⅲ中的乳白色沉淀,加入足量HNO3溶液. | 产生红棕色气体,沉淀部分溶解 |
Ⅴ.过滤得到滤液X和白色沉淀Y;向X中滴加Ba(NO3)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通常状况下,金属钠中的金属键比金属钾中的金属键强 | |
B. | 晶格能的大小反映了离子晶体开始分解温度的高低 | |
C. | 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 |
D. | 在晶胞中处于立方体顶点的一种或离子为8个晶胞共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将一小块钠放入乙醇中 | 产生大量气泡 | 该乙醇中含有大量的水 |
B | 铜片加入浓硝酸中 | 产生红棕色气体 | 浓硝酸具有氧化性 |
C | 向CuSO4溶液中通入H2S气体 | 出现黑色沉淀 | H2S的酸性比H2SO4强 |
D | 过氧化钠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 淡黄色粉末变白 | 过氧化钠是强氧化剂,能氧化二氧化碳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