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1)已知14g N2与足量H2反应放出46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N2(g)+3H2(g)?2NH3(g);△H=-92.4kJ/mol
(2)用电子式表示NH3的形成过程3H•+
(3)Na3N 可与水反应生成NH3,现将Na3N 放入过量盐酸中可以生成2种盐,化学方程式为Na3N+4HCl=3NaCl+NH4Cl
(4)根据如图所示情况,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BC.
A.该反应表示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吸热41kJ
B.该反应表示1分子二氧化碳和1分子氢气反应吸收41kJ的热量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其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H=+41kJ/mol.

分析 (1)先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物、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依据14g N2与足量H2反应放出46kJ的热量,计算1mol氮气完全反应放出热量,据此书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
(2)氨气为共价化合物,用原子和物质的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
(3)氮化钠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氯化铵;
(4)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能量的反应为吸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中系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个数,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结合图象解答.

解答 解:(1)14g N2与足量H2反应放出46kJ的热量,则1mol氮气质量为28g,与足量H2反应放出92kJ的热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H=-92.4kJ/mol;
故答案为:N2(g)+3H2(g)?2NH3(g);△H=-92.4kJ/mol;
(2)氨气为共价化合物,其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为:3H•+
故答案为:3H•+
(3)氮化钠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氯化铵两种盐,反应的方程式:Na3N+4HCl=3NaCl+NH4Cl;
故答案为:2;Na3N+4HCl=3NaCl+NH4Cl;
(4)从图中形式可知:CO(g)+H2O(g)═CO2(g)+H2(g)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能量,为吸热反应,
A.反应放出的热量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反应物物质的量未知无法判断吸收的热量,故A错误;
B.热化学方程式中系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个数,故B错误;
C.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能量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该反应吸热反应,故C错误;
D.依据图象可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CO(g)+H2O(g)═CO2(g)+H2(g)△H=+41kJ/mol,故D正确;
故选:AB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电子式的书写,熟悉物质的结构、明确热化学方程式含义及书写方法是解题关键,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区别,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合理利用某些盐能水解的性质,能解决许多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下列有关对盐水解性质的利用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洗涤油污常用热的碳酸钠溶液
B.无法利用Na2S溶液和AlCl3溶液制备Al2S3
C.金属焊接中,可用NH4Cl溶液作除锈剂
D.工业上用FeCl3溶液腐蚀铜制印刷电路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一定条件下合成乙烯6H2(g)+2CO2(g)?CH2=CH2(g)+4H2O(g);已知温度对CO2的平衡转化率和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乙烯的速率:v(M)>v(N)
B.平衡常数KM<KN
C.催化剂可能会影响CO2的平衡转化率
D.若投料比n(H2):n(CO2)=3:1,则图中M点时,CO2的体积分数约为15.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1)用O2将HC1转化为Cl2,可提高效益,减少污染,传统上该转化通过如图所示的催化剂循环实现,

其中,反应①为:2HCl(g)+CuO(s)?H2O(g)+CuCl2(s)△H1,反应②生成1mol Cl2 (g)的反应热为△H2,则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Cl(g)+$\frac{1}{2}$O2(g)$\frac{\underline{\;\;△\;\;}}{\;}$H2O(g)+Cl2(g)△H=△H1+△H2.(反应热用△H1和△H2表示).
(2)一定条件下测得上述反应过程中c(Cl2)的数据如下:
t(min)02.04.06.08.0
N(Cl2)/10-3(mol/L)01.83.75.47.2
计算2.0~6.0min内以HCl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1.8×10-3mol/(L•min).
(3)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l、Cu片插入浓HNO3中组成原电池(图1),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0~tl时,原电池的负极是Al片,此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2H++NO3-+e-=NO2↑+H2O,溶液中的H+向正极移动,tl时,原电池中电子流动方向发生改变,其原因是铝钝化后,铜成为负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恒温下,将a mol A与b mol B的混合气体通入2L的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3B(g)?2C(g),
(1)若反应进行到某时刻t时,n(A)=13mol,n(C)=6mol,求a的值?
(2)经5min后达到平衡,此时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32mol,其中C的物质的量分数为25%,
求:①C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多少?
②5min后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3)计算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n: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难溶电解质作比较时,Ksp小的,溶解能力一定小
B.欲使溶液中某离子沉淀完全,加入的沉淀剂应该是越多越好
C.所谓沉淀完全就是用沉淀剂将溶液中的某一离子除尽
D.若已知Ksp(CaCO3)<Ksp(CaC2O4),欲使Ca2+沉淀最完全,选择Na2CO3作沉淀剂效果比Na2C2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反应过程中A(g)、B(g)、C(g)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15 min可能是扩大了容器体积B.10~15 min可能是降低了温度
C.20 min时可能是缩小了容器体积D.20 min时可能是增加了B的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也可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P),则反应CH4(g)+H2O(g)?CO(g)+3H2(g)的KP=$\frac{{P}^{3}({H}_{2})P(CO)}{P(C{H}_{4})P({H}_{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某实验小组对一含有Al3+的未知溶液进行分析:往该溶液逐滴滴加某浓度NaOH溶液,所加NaOH溶液体积(ml)与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未知溶液中至少含有3种阳离子
B.滴加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L-1
C.若将最终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其质量一定为6 g
D.若溶液中仅有两种金属阳离子,且另一种离子为二价阳离子,则a=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