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氢溴酸在医药和石化工业上有广泛用途.
下图是模拟工业制备氢溴酸粗品并精制流程:

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Ⅱ和操作Ⅲ的名称分别是过滤、蒸馏.
(2)混合①中使用冰水的目的是降低体系温度,防止溴蒸发,使反应完全.
(3)操作Ⅲ一般适用于分离d(填字母)混合物.
a.固体和液体     b.固体和固体    c.互不相溶的液体    d.互溶的液体
(4)混合②中加入Na2SO3时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SO32-+Br2+2H2O=2Br-+2H++SO42-
(5)操作Ⅱ之前加入的Ba(OH)2要控制用量,如何确定加入的Ba(OH)2已充足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若无沉淀证明试剂加入已充分.
(6)纯净的氢溴酸应为无色液体,但实际工业生产中制得的氢溴酸(工业氢溴酸)带有淡淡的黄色,于是甲乙同学设计了简单实验加以探究:
甲同学假设工业氢溴酸呈淡黄色是因为含Fe3+,则用于证明该假设所用的试剂为KSCN溶液,若假设成立,可观察到的现象为溶液变成红色.
乙同学假设工业氢溴酸呈淡黄色是因为含有Br2,其用于证明该假设所用的试剂为CCl4,选取该类型试剂的原则有AC.
A.该试剂与原溶剂及溶质不反应      B.该试剂的密度比原溶剂大
C.该试剂与原溶剂不互溶               D.该试剂比原溶剂更易溶解HBr.

分析 反应①中发生反应 SO2+Br2+2H2O=H2SO4+2HBr,经操作Ⅰ蒸馏得硫酸和氢溴酸的粗品(含溴),反应②中加入Na2SO3还原粗品中的Br2,但会反应生成SO42-,加入氢氧化钡后过滤得硫酸钡沉淀和无色溶液,再蒸馏得到精致的氢溴酸;
(1)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溶液采用过滤方法,分离互溶的液体采用蒸馏方法;
(2)溴有毒,且易挥发;
(3)互溶的液体采用蒸馏方法;
(4)混合②中加入Na2SO3,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能将强氧化剂还原;
(5)操作Ⅱ之前加入的Ba(OH)2要控制用量,如果加入的Ba(OH)2已充足,则溶液中不存在硫酸根离子,该实验中可以用氢氧化钡检验硫酸根离子;
(6)由工艺流程可知,溶液中可能含有Br2,可以用CCl4萃取方法检验,萃取剂和原溶剂不互溶,萃取剂和溶质不反应,且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解答 解:反应①中发生反应 SO2+Br2+2H2O=H2SO4+2HBr,经操作Ⅰ蒸馏得硫酸和氢溴酸的粗品(含溴),反应②中加入Na2SO3还原粗品中的Br2,但会反应生成SO42-,加入氢氧化钡后过滤得硫酸钡沉淀和无色溶液,再蒸馏得到精致的氢溴酸;
(1)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溶液采用过滤方法,操作II是分离硫酸钡沉淀和溶液,应该采用过滤方法;
分离互溶的液体采用蒸馏方法,操作III是分离互溶的混合溶液和氢溴酸,采用蒸馏方法,
故答案为:过滤;蒸馏;
(2)Br2氧化SO2放出很多热量,溴易挥发,使用冰水,降低体系温度,防止溴蒸发,使反应完全.
故答案为:降低体系温度,防止溴蒸发,使反应完全;
(3)操作III是蒸馏,互溶的液体采用蒸馏方法,是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分离提纯物质,故答案为:d;
(4)混合②中加入Na2SO3,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能将强氧化剂溴还原生成溴离子,离子方程式为SO32-+Br2+2H2O=2Br-+2H++SO42-
故答案为:SO32-+Br2+2H2O=2Br-+2H++SO42-
(5)操作Ⅱ之前加入的Ba(OH)2要控制用量,如果加入的Ba(OH)2已充足,则溶液中不存在硫酸根离子,该实验中可以用氢氧化钡检验硫酸根离子,其检验方法为: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若无沉淀证明试剂加入已充分,
故答案为: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若无沉淀证明试剂加入已充分;
(6)由工艺流程可知,溶液中可能含有Br2,可以用CCl4萃取方法检验,可以用CCl4萃取方法检验,萃取剂和原溶剂不互溶,萃取剂和溶质不反应,且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故答案为:含有Br2;AC.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制备,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检验、萃取剂的选取、氧化还原反应、物质分离和提纯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学生对化学工艺流程图的分析、判断及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灵活运用,明确物质性质及其差异性、物质分离提纯方法等知识点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流程图中发生的反应、各物质中溶质成分及分离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现有200ml.含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其中c(NO3- )=3mol•L-l,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L气体(标准状况).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200m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解过程中共转移0.4 mol电子B.原混合液中c(K+)为2.0 mol•L-l
C.电解得到的Cu的质量为6.4 gD.电解后溶液中c(H+)为0.1 mol•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用1.0mol•L-l NaOH溶液中和某浓度H2SO4溶液时,其pH和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V)关系如图所示.则原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恰好中和时溶液的总体积分别是(假设混合后溶液总体积为二者体积之和)(  )
A.0.5 mol•L-1、160 mLB.1.0 mol•L-1、160 mL
C.0.5 mol•L-1、80 mlD.1.0 mol•L-1、80 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TiCl4是生产金属钛和钛白的原料,工业上主要用TiO2氯化的方法来制取.某化学实验小组以8.0g TiO2和足量 CCl4为原料制取TiCl4.装置图1如下:

表是有关物质的性质:
物质熔点/℃沸点/℃其他
CCl4-2376.8与TiCl4互溶
TiCl4-25136遇潮湿空气产生白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iCl4中化学键的类型是共价键.
(2)B中Ti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TiO2(s)+CCl4(g)$\frac{\underline{\;\;△\;\;}}{\;}$TiCl4(g)+CO2(g).
(3)X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2
(4)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待C中烧瓶里有液滴出现时再点燃B处的酒精灯,其主要目的是排尽系统(装置)中的空气.
(5)欲分离C装置中的TiCl4,应采用的实验操作为蒸馏(填操作名称).
(6)若将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气体X全部通入到图2所示的装置中充分反应,生成的盐是Na2CO3(填化学式),生成盐的总物质的量n≤0.1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乙酸正丁酯是无色透明有愉快果香气味的液体,可用乙酸和正丁醇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CH3COOH+CH3CH2CH2CH2OH$?_{△}^{浓硫酸}$CH3COOCH2CH2CH2CH3+H2O
发生的副反应如下:

有关化合物的物理性质见下表:
化合物密度(g•cm-3水溶性沸点(℃)
冰乙酸1.05易溶118.1
正丁醇0.80微溶117.2
正丁醚0.77不溶142.0
乙酸正丁酯0.90微溶126.5
已知:乙酸正丁酯、正丁醇和水组成三元共沸物恒沸点为90.7℃.
合成:
方案甲:采用装置甲(分水器预先加入水,使水面略低于分水器的支管口),在干燥的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1.5mL(0.125mol)正丁醇和7.2mL(0.125mol)冰醋酸,再加入3~4滴浓硫酸和2g沸石,摇匀.按下图安装好带分水器的回流反应装置,通冷却水,圆底烧瓶在电热套上加热煮沸.在反应过程中,通过分水器下部的旋塞分出生成的水(注意保持分水器中水层液面仍保持原来高度,使油层尽量回到圆底烧瓶中).反应基本完成后,停止加热.
方案乙:采用装置乙,加料方式与方案甲相同.加热回流,反应60min后停止加热.

提纯:甲乙两方案均采用蒸馏方法.操作如下:

请回答:
(1)a处水流方向是进水(填“进水”或“出水”),仪器b的名称(直形)冷凝管;
(2)合成步骤中,方案甲监控酯化反应已基本完成的标志是分水器中水不再生成或分水器中的水层不再增加时;
(3)提纯过程中,步骤②是为了除去有机层中残留的酸,检验有机层已呈中性的操作是用玻璃棒蘸取有机层,点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取pH值判断;步骤③的目的是除去溶于酯中的少量无机盐;
(4)下列有关洗涤过程中分液漏斗的使用正确的是BC
A.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要检漏,只要分液漏斗的旋塞芯处不漏水即可使用
B.洗涤时振摇放气操作应如图戊所示
C.放出下层液体时,需将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D.洗涤完成后,先放出下层液体,然后继续从下口放出有机层置于干燥的锥形瓶中
(5)按装置丙蒸馏,最后圆底烧瓶中残留的液体主要是正丁醚;若按图丁放置温度计,则收集到的产品馏分中还含有正丁醇;
(6)实验结果表明方案甲的产率较高,原因是通过分水器及时分离出产物水,有利于酯化反应的进行,提高酯的产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某化学小组以苯甲酸的粗产品作为原料(含少量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可溶物以及泥沙),提纯获得纯净的苯甲酸,再进行制取苯甲酸甲酯的实验.已知苯甲酸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25℃ 50℃ 95℃
 溶解度 0.17g 0.95g 6.8g
I.提纯苯甲酸产品
某同学为了提纯某苯甲酸样品,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室温时,取少量样品放入烧杯,加入100mL蒸馏水充分搅拌,发现样品几乎没溶解;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待样品充分溶解后,再加入少量蒸馏水,然后趁热过滤.趁热过滤的目的是滤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并避免溶质因温度降低析出而造成损失;将所得滤液冷却至室温,使苯甲酸以晶体形式析出,然后过滤得到较纯净的苯甲酸晶体;
II.合成苯甲酸甲酯粗产品(已知部分物质的沸点如下表)
物质甲醇苯甲酸苯甲酸甲酯
相对分子质量34122136
沸点/℃64.7249199.6
在烧瓶中加入12.2g 苯甲酸和20mL 甲醇(密度约0.79g•mL-1),再小心加入3mL 浓硫酸,混匀后,投人几粒碎瓷片,小心加热使反应完全,得苯甲酸甲酯粗产品.
(2)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若反应产物水分子中有同位素18O,写出能表示反应前后18O位置的化学方程式:C6H5-CO18OH+CH3OH?C6H5-COOCH3+H218O;
(3)甲和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1两套实验室合成苯甲酸甲酯的装置(夹持仪器和加热仪器均已略去).选择适当的装置(甲或乙),并说明你选择理由甲中有冷凝回流装置_;若要提高苯甲酸甲酯的产率,可采取的措施及时分离出产物苯甲酸甲酯(答案合理即可);(至少写出一条措施).
III.粗产品的精制
苯甲酸甲酯粗产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甲醇、硫酸、苯甲酸和水等,现拟用下列流程图如图2进行精制.

(4)以上流程图a、b所代表的实验操作为a:分液b:蒸馏;
(5)通过计算,苯甲酸甲酯的产率为65.0%(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氯化亚铜(CuCl)广泛应用于化工、印染、电镀等行业.CuCl难溶于醇和水,可溶于氯离子浓度较大的体系,在潮湿空气中易水解氧化.以海绵铜(主要成分是Cu和少量CuO)为原料,采用硝酸铵氧化分解技术生产CuCl的工艺过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得到的氧化产物是CuSO4或Cu2+,溶解温度应控制在60-70℃,原因是温度低溶解速度慢,温度过高铵盐分解.
(2)写出步骤③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u2++SO32-+2Cl-+H2O=2CuCl+SO42-+2H+
(3)步骤⑤包括用pH=2的酸洗、水洗两步操作,酸洗采用的酸是硫酸(写名称).
(4)上述工艺中,步骤⑥不能省略,理由是醇洗有利于加快去除CuCl表面水分防止其水解氧化.
(5)步骤②、④、⑤、⑧都要进行固液分离.工业上常用的固液分离设备有BD(填字母).
A、分馏塔       B、离心机     C、反应釜        D、框式压滤机
(6)准确称取所制备的氯化亚铜样品mg,将其置于过量的FeCl3溶液中,待样品完全溶解后,加入适量稀硫酸,用amol/L-1的K2Cr2O7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K2Cr2O7溶液bmL,反应中,Cr2O72被还原为Cr3+,样品中CuCl的质量分数为$\frac{0.597ab}{m}$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化学小组模拟工业流程制备无水FeCl3装置示意图(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去),再用副产品FeCl3溶液吸收有毒的H2S.经查阅资料得知:无水FeCl3在空气中易潮解,加热易升华.操作步骤如下: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通入下燥的Cl2,赶尽装置中的空气;
③用酒精灯在铁屑下方加热至反应完成;
④…
⑤体系冷却后,停止通入Cl2,并用干燥的N2赶尽Cl2,将收集器密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③步加热后,生成的烟状FeCl3大部分进入收集器,少量沉积在反应管A右端.要使沉积的FeCl3进入收集器,第④步操作是在沉积的FeCl3固体下方加热.
(2)操作步骤中,为防止FeCl3潮解所采取的措施有(填步骤序号 )②⑤.
(3)装置B中冷水浴的作用为冷却,使FeCl3沉积,便于收集产品.
(4)装置D中FeCl2全部反应后,因失去吸收Cl2的作用而失效.D中的副产品FeCl3溶液可以吸收H2S得到单质硫,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H2S=2Fe2++S↓+2H+;.
(5)工业上制备无水FeCl3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①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
②FeCl3溶液得到晶体操作依次是:加热浓缩、洗涤、干燥.
③用碘量法测定所得无水氣化铁的质量分数:称取m克无水氣化铁样品,溶于稀盐酸,再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取出10mL,加入稍过量的KI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指示剂淀粉溶液(填试剂名称),用cmol•L-1的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终点时消耗VmL Na2S2O3溶液(已知:I2+2Na2S2O32-=2I-+S4O62-),则样品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为$\frac{162.5cV}{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反应mA(s)+nB(g)?pC(g)△H=-QkJ/mol在一定温度下B的体积分数(B%)与压强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m+n<p;
②x点表示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③n>p;  
 ④x点时比y点时的反应速率慢.
A.只有①B.只有②④C.只有①②④D.只有①和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