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铅是一种活泼金属,铅与稀硫酸发生的反应为Pb+H2SO4(aq)═PbSO4(s)+H2↑,某同学根据反应设计如下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铜棒的电极名称是正极,电子流向是由Pb流向Cu;
(2)该装置的能量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该装置工作时,负极的极应式应为Pb-2e-+SO42-=PbSO4 ,正极的产物是H2
(4)如果铅上净增质量为38.4g,则常温常压下在铜极上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9.8L(已知: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4.5L•mol-1);
(5)如果电路上通过了0.6mol电子(装置内有足量的稀硫酸),则质子交换膜右侧减少离子约为0.9mol.

分析 (1)电池中Cu的活泼性比铅弱,Cu作正极,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2)原电池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Pb在负极失电子生成PbSO4;氢离子在正极得电子生成氢气;
(4)Pb在负极失电子生成PbSO4,负极增加的质量为硫酸根离子的质量,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
(5)正极的电极方程式为2H++2e-=H2↑,根据电子与氢离子的关系,结合铅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生成的沉淀计算.

解答 解:(1)铅与稀硫酸发生的反应为Pb+H2SO4(aq)═PbSO4(s)+H2↑,利用该反应设计为原电池,电池中Cu的活泼性比铅弱,Cu作正极,Pb的活泼性强,Pb失电子作负极,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即由Pb流向Cu;
故答案为:正极;由Pb流向Cu;
(2)该装置为原电池,原电池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故答案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该装置工作时,Pb在负极失电子生成PbSO4,则负极的电极方程式为:Pb-2e-+SO42-=PbSO4 ;氢离子在正极得电子生成氢气;
故答案为:Pb-2e-+SO42-=PbSO4 ;H2
(4)Pb在负极失电子生成PbSO4,负极增加的质量为硫酸根离子的质量,则n(SO42-)=$\frac{38.4g}{96g/mol}$=0.4mol,由反应方程式Pb+H2SO4(aq)═PbSO4(s)+H2↑可知,生成氢气为0.4mol,其体积为V=0.4mol×24.5L/mol=9.8L;
故答案为:9.8;
(5)正极的电极方程式为2H++2e-=H2↑,电路上通过了0.6mol电子,则正极消耗氢离子为0.6mol,氢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质子交换膜右侧减少的氢离子离子约为0.6mol,通过0.6mol电子,则会生成0.3molPb2+,Pb2+与SO42-结合生成PbSO4 ,则减少的SO42-为0.3mol,所以质子交换膜右侧减少离子约为0.9mol;
故答案为:0.9.

点评 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原理,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即可解答,注意电子守恒在计算中的应用,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A、B、C、X均为中学常见的纯净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副产物已略去).

试回答:
(1)若X是强氧化性气体单质,则A可能是ac(填序号).
a.C          b.Al           c.Na           d.Mg
(2)若X是金属单质,向C的水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X在A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
①B的化学式为FeCl3;C溶液在贮存时应加入少量X,理由是(用必要的文字和离子方程式表示)2Fe3++Fe=3Fe2+,防止Fe2+被氧化成Fe3+
②向C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沉淀;
请写出②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Fe(OH)2+O2+2H2O=4Fe(OH)3
(3)若A、B、C均为含有同种金属元素的化合物,X是强酸或强碱,则B的化学式为Al(OH)3,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或Al(OH)3+3H+=Al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以下是氮循环的一部分:

(1)通常状况下,NO2的颜色是红棕;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N2+O2$\frac{\underline{\;放电\;}}{\;}$2NO;
(3)NO2易溶于水,并和水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中,氧化剂是NO2
(4)化合物A的化学式是HNO3
(5)治理汽车尾气的一种方法是用催化剂使NO与CO发生反应:2NO+2CO═2CO2+N2.当生成2mol N2时,被还原的NO为4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学习小组拟通过实验,探究Mg(NO32受热分解的产物.
小组猜想:ⅰ.固体产物可能有Mg(NO22、MgO、Mg3N2中的一种或几种
ⅱ.气体产物可能有NO2、N2、O2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得相关资料:a.Mg(NO22、Mg(NO32易溶于水,MgO难溶于水.
b.2NO2+2NaOH═NaNO3+NaNO2+H2O
c.Mg3N2+6H2O═3Mg(OH)2↓+2NH3
(1)针对以上猜想,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装置均省略):

(2)进行实验
Ⅰ.检验上述装置气密性.
Ⅱ.称取3.7gMg(NO32固体,置入硬质玻璃管A中,打开K,通入一段时间N2,并进行相关物质质量称量
Ⅲ.关闭K,用酒精灯持续给装置A加热,过程中各装置内溶液均未倒吸入其它装置.
Ⅳ.待Mg(NO32完全分解,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K,再缓慢通入一会N2后并再称量.称得A中剩余固体质量为1.0g,B、C、D、E、F中溶液质量分别增加了2.3g、0.0g、0.1g、0.3g、0.05g.
Ⅴ.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未出现明显现象.
(3)回答问题
①小组预测一定有O2生成,理由是N元素化合价降低,则一定存在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只能为氧元素失去电子生成O2
②N2的电子式是,步骤Ⅱ中,通入一段时间N2的目的是避免对分解产物O2的检验产生干扰.
③步骤Ⅲ中,装置A内若出现了红棕色气体,其化学式是NO2
④装置C中若红色始终未褪,其设计的目的是验证NO2是否被吸收干净,防止NO2干扰后续对O2的检验.
⑤实验中发现Mg(NO32分解时有O2生成,其实验现象是C中红色溶液中有气泡冒出,D中溶液褪色,用化学用语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Na2SO3+H2O?NaHSO3+NaOH、2Na2SO3+O2=2Na2SO4
⑥实验中Mg(NO32分解没有N2生成的理由是Mg(NO32的质量与剩余固体、NO2、O2的质量之和相等,已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⑦Mg(NO3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2Mg(NO32$\frac{\underline{\;加热\;}}{\;}$2MgO+4NO2↑+O2
⑧装置F中溶液质量增加的原因是吸收空气进入的O2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Q、R、X、Y、Z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①Z的原子序数为29,其余的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②Y原子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为msmmpn;③R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为奇数;④Q、X原子P轨道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4.请回答下列问题:
(1)Z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是3d104s1
(2)将氨水滴入到Z的硫酸盐溶液中,先产生蓝色沉淀,然后沉淀逐渐溶解并得到深蓝色溶液,呈深蓝色的离子是[Cu(NH34]2+,写出蓝色沉淀溶解在氨水中的离子方程式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 或Cu(OH)2+4NH3=[Cu(NH34]2++2OH-
(3)Q与Y形成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别为甲、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
a.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b.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c.Q、Y分别与X所形成的晶体类型相同  d.甲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易溶于水
(4)Q、R、X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O<N(用元素符号作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Mg、Al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B.V、Cr、Mn的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大
C.S2-、Cl-、K+的半径逐渐减小D.O、F、Ne的电负性逐渐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有八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d、e、f、g、h,其中x、y、d、f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其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图1所示.z、e、g、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溶液(浓度均为0.01mol•L-1)的pH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2所示.

根据上述信息进行判断,并回答下列问题:
(1)h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ⅦA族.
(2)比较f、g、h常见离子的半径大小S2->Cl->Al3+(用离子符号表示);e、f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较强的是NaOH(用化学式表示).
(3)下列可作为比较f和Mg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bc.
a.测两种元素单质的硬度和熔、沸点
b.测等浓度相应氯化物水溶液的pH
c.比较单质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d.比较两种元素在化合物中化合价的高低
(4)上述元素任选三种组成六原子共价化合物,写出其化学式HClO4、H2CO3、H2SO3等(写一个即可).
(5)据报道,最近意大利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研究价值的z4,其分子结构与白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相似.已知断裂1mol z-z键吸收167kJ热量,生成1mol Z≡Z键放出942kJ热量,请写出z4气体在一定条件下生成z2气体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4(g)=2N2(g)△H=-882kJ/mol.
(6)由上述元素中的y、z、e组成的某剧毒化合物eyz不慎泄露时,消防人员通常采用喷洒过氧化氢溶液的方式处理,以较少污染.反应生成一种酸式盐和一种气体,二者溶于水均呈碱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N+H2O2+H2O=NaHCO3+NH3↑.已知eyz含有z2分子中类似的化学键,写出化合物eyz的电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中科院大气研究所研究员张仁健课题组与同行合作,对北京地区PM2.5有6个重要来源,其中,汽车尾气和燃煤分别占4%、18%.用于净化汽车尾气的反应为2NO(g)+2CO(g)$\stackrel{催化剂}{?}$ 2CO2(g)+N2(g),已知该反应在570K时平衡常数为1×1059,但反应很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有尾气净化装置的汽车排出的气体中不再含有NO或CO
B.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常用方法是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上述平衡右移,故实际操作中可通过增压的方式提高其净化效率
D.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最佳途径是使用高效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B.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是电解质
C.溶于水后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是酸
D.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故二氧化碳属于电解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