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石灰石脱硫法
此法是以石灰石为原料通过系列反应将硫元素以CaSO4的形式固定,从而降低SO2的排放.但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又会与CaSO4发生化学反应,降低脱硫效率.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aSO4 (s)+CO (g)?CaO(s)+SO2 (g)+CO2 (g)△H=218.4kJ•mol-1(反应Ⅰ)
CaSO4(s)+4CO(g)?CaS(s)+4CO2(g)△H2=-175.6kJ•mol-1  (反应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反应Ⅰ、Ⅱ写出CaSO4(s)与CaS(s) 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3CaSO4 (s)+CaS(s)=4CaO(s)+4SO2 (g)△H=1049.2kJ•mol-1
(2)对于气体参与的反应,表示平衡常数 Kp时用气体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该气体物质的量浓度c(B),则反应Ⅰ的Kp=p(CO2 )×p(SO2 )/p(CO)    (用表达式表示).
(3)假设某温度下,反应Ⅰ的速率(v1)小于反应Ⅱ的速率(v2),则如图1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B.

(4)图2为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反应体系中CO初始体积百分数与平衡时固体产物中CaS质量百分数 的关系曲线.则降低该反应体系中产生的SO2生成量的措施有AB.
A、向该反应体系中投入生石灰
B、在合适的温度区间内控制较低的反应温度
C、降低CO的初始体积百分数
D、提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分析 (1)根据盖斯定律结合已知方程式进行解答,反应热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
(2)表示平衡常数Kp时用气体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该气体物质的量的浓度c(B),可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书写,平衡常数等于气体生成物浓度幂之积除以气体反应物浓度幂之积;
(3)反应Ⅰ为吸热反应,反应Ⅱ为放热反应,结合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大小之间的关系判断;
(4)由反应Ⅰ可知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则低温下不利于生成二氧化硫.

解答 解:(1)CaSO4(s)+CO(g)=CaO(s)+SO2 (g)+CO2 (g)△H=218.4kJ•mol-1(反应Ⅰ);CaSO4(s)+4CO(g)=CaS(s)+4CO2(g)△H2=-175.6kJ•mol-1,(反应Ⅱ)根据盖斯定律将反应Ⅰ×4-反应Ⅱ)得:3CaSO4(s)+CaS(s)=4CaO(s)+4SO2 (g)△H=1049.2kJ•mol-1
故答案为:3CaSO4 (s)+CaS(s)=4CaO(s)+4SO2 (g)△H=1049.2kJ•mol-1
(2)由题意可知,平衡常数等于气体生成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浓度幂之积除以气体反应物一氧化氮浓度幂之积,所以反应Ⅰ的Kp=p(CO2 )×p(SO2 )/p(CO,故答案为:p(CO2 )×p(SO2 )/p(CO);
(3)反应Ⅰ为吸热反应,反应Ⅱ为放热反应,则A、D错误;反应Ⅰ的速率(v1)小于反应Ⅱ的速率(v2),则反应Ⅱ的活化能较小,则C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4)A.向该反应体系中投入生灰石,可使更多的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钙,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故A正确;
B.由反应Ⅰ可知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则低温下不利于生成二氧化硫,则应在合适的温度区间内控制较低的反应温度,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降低CO的初始体积百分数,减小CaS的质量分数,增加二氧化硫的排放,故C错误;
D.提高反应体系的温度,不利于二氧化硫的减少,故D错误;
故答案为:A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水解原理、离子浓度定性比较,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平衡常数概念理解和计算应用,图象分析方法等,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反应后溶质组成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及盐的水解原理在判断离子浓度大小中的应用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盐,用途广泛;外观与食盐非常相似,但毒性较强.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食盐与亚硝酸钠进行了如下探究:
(一)鉴别NaCl和NaNO2
(1)测定溶液pH
用PH试纸分别测定0.1mol•L-1两种盐溶液的pH,测得NaNO2溶液呈碱性.NaNO2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NO2-+H2O?HNO2+OH-(用离子方程式解释).NaNO2溶液中c(HNO2)=c(OH-)-c(H+)(用溶液中其它离子的浓度关系式表示)
(2)沉淀法:取2mL0.1mol•L-1两种盐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几滴稀硝酸银溶液.两只试管均产生白色沉淀.分别滴加几滴稀硝酸并振荡,盛NaNO2溶液的试管中沉淀溶解.
该温度下Ksp(AgNO2)=2×10-8  Ksp(AgCl)=1.8×10-10则反应AgNO2(s)+Cl-(aq)?AgCl(s)+NO2-(aq)的化学平衡常数K=$\frac{100}{9}$(计算结果写成分数).
(二)实验室可用如下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备制亚硝酸钠.
已知:①2NO+Na2O2=2NaNO2;②酸性条件下,NO和NO2都能与MnO4-反应生成NO3-和Mn2+;Na2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加热装置A前,先通一段时间N2,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
(2)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A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氮气体,生成硝酸,与铜再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气体.仪器C的名称为干燥管,其中盛放的药品为碱石灰(填名称).
(3)装置F中KMnO4溶液与NO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MnO4-+5NO+4H+=5NO3-+3Mn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已知:2SO2(g)+O2(g)?2SO3(g)△H=-196.6kJ•mol-1,2NO(g)+O2(g)?2NO2(g)△H=-113.0kJ•mol-1
则反应:NO2(g)+SO2(g)?SO3(g)+NO(g)的△H=-41.8kJ•mol-1
(2)利用反应6NO2+8NH3$?_{加热}^{催化剂}$ 7N2+12H2O可处理NO2.一定条件下,将该反应设计成如图1所示装置,其中电极均为石墨,使用熔融金属氧化物作电解质,写出负极电极反应式2NH3-6e-+3O2-=N2+3H2O;若一段时间内测得外电路中有1.2mol电子通过,则两极共产生的气体产物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7.84L.

(3)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下述反应:
NO2(g)+SO2(g)?SO3(g)+NO(g),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物质的量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mol SO3的同时生成1molNO2
(4)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和2molH2发生上述反应,5min后反应平衡,此时测得CH3OH的浓度为0.3mol/L,计算反应开始至平衡时的平均速率v(H2)=0.12mol/(L•min);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68(保留两位小数)
(5)不同温度CO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该反应△H<0(填“>”或“<”).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104k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在1.3×104kPa下,CO的转化率已较高,再增大压强CO的转化率提高不大,而生产成本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4.以冶铝的废弃物铝灰为原料制取超细α-氧化铝,既降低环境污染又可提高铝资源的利用率.已知铝灰的主要成分为Al2O3(含少量杂质SiO2、FeO、Fe2O3),其制备实验流程如图1:

(1)铝灰中氧化铝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3H2SO4=Al2(SO43+3H2O.
(2)用图2中“滤渣”和NaOH焙烧制备硅酸钠,可采用的装置为B(填选项编号).
(3)在实验流程中,加30%的H2O2溶液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
(4)验证“沉铁”后,溶液中是否还含有铁离子的操作方法为静置,溶液澄清后,继续向上层清液中滴加K4[Fe(CN)6]溶液,若无现象,则溶液中不含有铁元素,反之,则有.
(5)若用调节pH溶液“沉铁”,则得到Fe(OH)3,已知:25℃时,Ksp=4.0×10-38,则该温度下反应Fe3++3H2O?Fe(OH)3+3H+的平衡常数为2.5×10-5
(6)煅烧硫酸铝铵晶体,发生的主要反应为:4NH4Al(SO42•12H2O $\frac{\underline{\;1240℃\;}}{\;}$ 2Al2O3+2NH3↑+N2↑+5SO3↑+3SO2↑+53H2O,将产生的气体通过图3所示的装置.
①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是N2 (填化学式).
②KMnO4溶液褪色,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MnO4-+5SO2+2H2O=2Mn2++5SO42-+4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以乙烯为原料生产部分化工产品的流程如图(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E分子中含有两个羟基,且不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乙烯生成A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2)C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其化学名称为聚氯乙烯.
(3)D是环状化合物,其结构简式为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B:
②E→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1.硫酸亚锡(SnSO4)是一种重要的硫酸盐,广泛应用于镀锡工业.某研究小组设计SnSO4制备路线如下:

查阅资料:Ⅰ.酸性条件下,锡在水溶液中有Sn2+、Sn4+两种主要存在形式,Sn2+易被氧化.
Ⅱ.SnCl2易水解生成碱式氯化亚锡,Sn相对原子质量为119
回答下列问题:
(1)锡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0,与碳元素属于同一主族,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五周期第ⅣA族.
(2)操作Ⅰ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3)SnCl2粉末需加浓盐酸进行溶解,请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SnCl2水解,发生SnCl2+H2O?Sn(OH)Cl+HCl,加入盐酸,使该平衡向左移动,抑制Sn2+水解.
(4)加入Sn粉的作用有两个:①调节溶液pH  ②防止Sn2+被氧化.
(5)酸性条件下,SnSO4还可以用作双氧水去除剂,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n2++H2O2+2H+═Sn4++2H2O.
(6)该小组通过下列方法测定所用锡粉的纯度(杂质不参与反应):
①将试样溶于盐酸中,发生的反应为:Sn+2HCl═SnCl2+H2↑;
②加入过量的FeCl3
③用已知浓度的K2Cr2O7滴定生成的Fe2+,发生的反应为:6FeCl2+K2Cr2O7+14HCl═6FeCl3+2KCl+2CrCl3+7H2O,取1.226g 锡粉,经上述各步反应后,共用去0.100mol/L K2Cr2O7溶液32.0ml.锡粉中锡的质量分数是9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a mol FeS与b mol FeO投入到V L c mol•L-1的硝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还原产物只有NO,所得澄清溶液可看作是Fe(NO33与H2SO4的混合液,则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可能为(  )
①(a+b)×63g         ②(a+b)×189g
③(a+b)mol           ④(Vc-3a-$\frac{b}{3}$)mol.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1)在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反应中,
①氧化剂是KMnO4,氧化产物是Cl2
②被氧化与未被氧化的HCl的质量之比为5:3,若有7.3gHCl被氧化,产生Cl2的质量为7.1g,转移电子0.2 mol.
(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的原料的化学式SiO2
②以下物质中:①铜 ②蔗糖 ③熔化的KNO3④BaSO4⑤氯化镁溶液.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③④(填编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②.
③已知反应3NaClO+NaI═3NaCl+NaIO3,用双线桥表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提高反应物的活化分子百分数
B.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提高反应物的活化分子百分数
C.保持温度不变,化学平衡正向移动时,化学平衡常数增大,逆向移动时则减小
D.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入高效催化剂,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物的转化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