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铝是重要的金属材料,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和少量的SiO2、Fe2O3杂质)是工业上制取铝的原料.实验室模拟工业上以铝土矿为原料制取Al2(SO43和铵明矾晶体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a的化学式为SiO2,Ⅲ中通入足量CO2气体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HCO3-+Al(OH)3↓.
(2)制取铵明矾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4H2SO4+2NH3=2NH4Al(SO42+3H2O或Al2(SO43+H2SO4+2NH3=2NH4Al(SO42,从铵明矾溶液中获得铵明矾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填操作名称)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3)步骤Ⅱ中是否可以用氨水代替烧碱?不可以(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Al(OH)3只能溶于强碱,不能溶于氨水,用氨水不能将Fe(OH)3和Al(OH)3分离.
(4)若同时制取铵明矾和硫酸铝,通过控制硫酸的用量调节两种产品的产量.若欲使制得的铵明矾和硫酸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投料时铝土矿中的Al2O3和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0.

分析 铝土矿用盐酸溶解,Al2O3、Fe2O3与盐酸反应得到AlCl3、FeCl3,SiO2不与盐酸反应,过滤得到固体a为SiO2,滤液中含有AlCl3、FeCl3及剩余的HCl,再加入过量的烧碱,反应得到氢氧化铁沉淀、偏铝酸钠、氯化钠,过滤,红褐色固体b为氢氧化铁,溶液Ⅲ中含有偏铝酸钠、氯化钠及剩余的NaOH,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与碳酸氢钠,过滤,滤液c中含有氯化钠、碳酸氢钠,将沉淀加热分解得到氧化铝,用硫酸溶解得到硫酸铝溶液,再通入氨气,得到铵明矾溶液,最后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等操作得到铵明矾晶体.
(1)Al2O3和Fe2O3能溶于盐酸,SiO2不溶于盐酸,碳酸的酸性强于偏铝酸,故二氧化碳与偏铝酸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2)Al2O3与稀硫酸、氨气反应生成铵明矾溶液;依据从可溶性溶液中获取固体的实验方法回答;
(3)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溶于强酸强碱,不溶于弱酸弱碱;
(4)设制得的Al2(SO43和NH4Al(SO42•12H2O的物质的量都是1 mol,然后依据铝离子与硫酸根的关系回答即可.

解答 解:铝土矿用盐酸溶解,Al2O3、Fe2O3反应得到AlCl3、FeCl3,SiO2不与盐酸反应,过滤得到固体a为SiO2,滤液中含有AlCl3、FeCl3及剩余的HCl,再加入过量的烧碱,反应得到氢氧化铁沉淀、偏铝酸钠、氯化钠,过滤,红褐色沉淀b为氢氧化铁,溶液中含有偏铝酸钠、氯化钠及剩余的NaOH,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与碳酸氢钠,过滤,滤液c中含有氯化钠、碳酸氢钠,将沉淀加热分解得到氧化铝,用硫酸溶解得到硫酸铝溶液,再通入氨气,得到铵明矾溶液,最后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等操作得到铵明矾晶体,
(1)铝土矿中Al2O3和Fe2O3能溶于盐酸,SiO2不溶于盐酸,所以固体a的化学式为SiO2,Al2O3溶于烧碱生成NaAlO2溶液,在其中通入CO2生成Al(OH)3沉淀,
故答案为:SiO2; AlO2-+CO2+2H2O═HCO3-+Al(OH)3↓;
(2)Al(OH)3分解生成Al2O3,Al2O3与稀硫酸、氨气反应生成铵明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4H2SO4+2NH3=2NH4Al(SO42+3H2O或Al2(SO43+H2SO4+2NH3=2NH4Al(SO42,从铵明矾溶液中获得铵明矾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故答案为:Al2O3+4H2SO4+2NH3=2NH4Al(SO42+3H2O或Al2(SO43+H2SO4+2NH3=2NH4Al(SO42;蒸发浓缩;
(3)步骤Ⅱ是AlCl3、FeCl3及剩余的HCl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烧碱,反应得到氢氧化铁沉淀、偏铝酸钠、氯化钠,过滤,红褐色沉淀b为氢氧化铁,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溶于强酸强碱,不溶于弱酸弱碱,若用氨水代替烧碱只能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氢氧铁沉淀,不能将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分离,
故答案为:不可以;   Al(OH)3只能溶于强碱,不能溶于氨水,用氨水不能将Fe(OH)3和Al(OH)3分离;
(4)设制得的Al2(SO43和NH4Al(SO42•12H2O的物质的量都是1 mol,则Al3+共3 mol,SO42-共5 mol,根据Al3+和SO42-守恒原理可得,加入Al2O3和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frac{3}{2}$:5=3:10,
故答案为:3:10.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流程与应用,题目难度中等,考查的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用如图装置做浓硫酸和铜反应的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甲试管底部有一些白色固体,乙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
(1)该白色固体是CuSO4(填化学式)
(2)浓硫酸在反应过程中除体现强氧化性以外,还体现了酸性
(3)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D
A.若将乙试管中品红溶液换成紫色石蕊试液,实验过程中可看到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B.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后将乙处导管从溶液中取出
C.反应结束后,为检验白色固体成分,可直接向试管甲中加入适量水,通过溶液颜色变化来判断
D.浸有碱液的棉花的作用是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反应A(g)?B(g)+C(g)在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A的初始浓度为0.050mol/L.温度T1和T2下A的浓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的温度T1小于 T2,平衡常数K(T1)小于K(T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若温度T2时,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A的转化率为70%,则:
①平衡时体系总的物质的量为0.085mol.
②反应的平衡常数K=0.08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反应在0~5min区间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7mol/(L•min).
(3)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92.2kJ?mol-1
已知:
1mol N-H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为391kJ.
(4)氨可用作碱性燃料电池的燃料,电池反应为 4NH3+3O2=2N2+6H2O,则氨燃料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为2NH3-6e-+6OH-=N2+6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1)“酒是陈的香”,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由乙醇、乙酸和浓硫酸来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①配置混合溶液时,加入试剂的正确顺序是A(填“A”或“B”);
A.先加入乙醇,再慢慢注入浓硫酸和乙酸
B.先加入浓硫酸,再慢慢注入乙醇和乙酸
②在装置中乙试管常加入B来接收乙酸乙酯;
A.NaOH溶液  B.饱和Na2CO3溶液  C.NaCl溶液  D.CuSO4溶液
(2)在化学课上,围绕浓硫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将适量的蔗糖放入烧杯中,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适量浓硫酸,迅速搅拌,放出大量的热,同时观察到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请回答:
①生成的黑色物质是C(填化学式).
②根据上述实验,表明浓硫酸具有BCD(填序号).
A.酸性        B.吸水性      C. 脱水性       D. 强氧化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1)制取乙酸乙酯时应该先加入乙醇,然后慢慢加入浓硫酸,最后加入乙酸.
(2)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
(3)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①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②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
(4)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不能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目的是防止倒吸.
(5)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分液.
(6)做此实验时,有时还向盛乙酸和乙醇的试管里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防止大试管中液体暴沸而冲出导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平衡常数都是一个定值
B.化学平衡常数K可以推断一个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C.化学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反应物浓度、体系的压强有关
D.当改变反应物的浓度时,化学平衡常数会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在反应A+B(s)═C中,若增大压强或降低温度,B的转化率均增大,则反应体系应是(  )
A.A是固体,C是气体,正反应吸热B.A是气体,C是气体,正反应放热
C.A是气体,C是固体,正反应放热D.A是气体,C是气体,正反应吸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少量乙酸乙 酯.
①写出制备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
②试管Ⅱ中盛的试剂是饱和Na2CO3溶液.
③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分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现代以石油化工为基础的三大合成材料是①合成氨、②塑料、③合成橡胶、④合成尿素、⑤合成纤维、⑥合成洗涤剂(  )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⑥D.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