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常温常压下,2.24LSO2与O2混合气体中所含氧原子数为0.2NA
B.50mL12mol/L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C.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A
D.标准状况下,20gD20分子中所含中子数为10NA

分析 A、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
B、二氧化锰只能与浓盐酸反应,和稀盐酸不反应;
C、氢氧燃料电池中,正极上放电的是氧气;
D、求出重水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1mol重水中含10mol中子来分析.

解答 解:A、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2.24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0.1mol,则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小于0.2NA个,故A错误;
B、二氧化锰只能与浓盐酸反应,和稀盐酸不反应,故盐酸不能反应完全,则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3NA个,故B错误;
C、氢氧燃料电池中,正极上放电的是氧气,故当正极上消耗22.4L气体即1mol氧气时,转移4NA个电子,故C错误;
D、20g重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1mol重水中含10mol中子,故含10NA个,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为了测定含氰废水中CN-的含量,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关闭活塞a,将100ml含氰废水与过量NaClO溶液置于装置B的圆底烧瓶中充分反应,打开活塞b,滴入稀硫酸溶液,然后关闭活塞b.

已知装置B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CN-+ClO-=CNO-+Cl-
2CNO-+2H++3ClO-=N2↑+2CO2↑+3Cl-+H2O
副反应为:Cl-+ClO-+2H+=Cl2↑+H2O
(1)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C装置.
(2)反应过程中,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的红色逐渐褪色.
(3)待装置B中反应结束后,打开活塞a,缓慢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目的是将反应产生的CO2全部排入C装置并被Ba(OH)2完全吸收.
(4)反应结束后,装置C中生成39.4mg沉淀,则废水中C(CN-)=0.002mol.L-1
(5)对上述实验装置进行合理改进,可通过直接测量装置C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测定废水中CN-
的含量.设计合理实验方案在装置B、C之间依次连接盛有CCl4、浓硫酸的洗气瓶.
仪器自选.供选择的试剂:浓硫酸、NaOH溶液、饱和食盐水、饱和NaHCO3溶液、CCl4
(6)利用如图2所示装置可以除去废水中的CN-.控制溶液PH为5.2--6.8时,CN-转化为C2O42-和NH4+
 ①气体a的化学式为H2
 ②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N-+4H2O-2e-=C2O42-+2N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热稳定性H2O>H2SB.还原性Ⅰ->Br->Cl-
C.金属性  K>NaD.酸性   HCl>H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A、VA的某些单质及其化合物常用于制作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材料等.
(1)基态时As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或[Ar]3d104s24p3).
(2)硒、溴与砷同周期,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顺序为Br>As>Se(用元素符号表示).
(3)气态SeO3分子的立体结构为平面三角形,与SeO3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离子为CO32-或NO3-(填化学式).
(4)硼元素具有缺电子性,因而其化合物往往具有加和性.
①硼酸(H3BO3)是一元算酸,写出硼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H3BO3+H2O?[B(OH)4]-+H+
②硼酸(H3BO3)是一种具有片层结构的白色晶体,层内的H3BO3分子间通过氢键相连(如图1).含1mol H3BO3的晶体中有3mol氢键,6molσ键.H3BO3中B的原子杂化物类型为sp2

(5)硅的某种单质的晶胞如图2所示.GaN晶体与该硅晶体相似.则GaN晶体中,每个Ga原子与4个N原子相连,与同一个Ga原子相连的N原子构成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若该硅晶体的密度为ρg.cm-3,阿伏伽德罗常数值为NA,则晶体中最近的两个硅原子之间的距离为$\frac{\sqrt{3}}{4}$•$\root{3}{\frac{224}{ρ{N}_{A}}}$cm(用代数式表示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操作实验目的
A将潮湿的NH3通过盛有无水CaCl2的干燥管除去NH3中的水蒸气
B往铁和稀硝酸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验证溶液中是否含有Fe3+
C甲基橙作指示剂,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盐酸至红色测量盐酸物质的量浓度
D向2ml0.2mol/L的AgNO3溶液中先后滴加0.2mol/L
的NaCl溶液、KBr溶液各5滴
确定AgCl、AgBr的Kap的相对大小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1)已知X、Y、Z为第三周期元素,其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下:
电离能/kJ•mol-1I1I2I3I4
X5781817274511578
Y7381451773310540
Z496456269129543
则X、Y、Z三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Al(填元素符号),三种元素中有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H)3+OH-=AlO2-+2H2O.
(2)A、B、C、D是周期表中前10号元素,它们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D能分别与A、B、C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M、N、W,且在M、N、W分子中,A、B、C 三原子都采取SP3杂化.
①N是一种易液化的气体,请简述其易液化的原因氨分子间存在氢键,分子间作用力大因而易液化.
②W分子的VSEPR模型的空间构型为四面体型.
③写出AB-离子的电子式:[:C??N:]-
(3))E、F、G三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三原子的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均为4S1
①E、F、G三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为K、、Cr、Cu.
②F元素在其化合物中最高化合价为+6.
③G2+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9或[Ar]3d9.G2+和N分子形成的配离子的结构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膦(PH3)又称为磷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大蒜臭味的有毒气体,沸点-89.7℃,易自燃,与空气混合易爆炸,微溶于水.其制取原理类似于实验室制氨气,现用下图装置来制取磷化氢并验证其性质.

实验开始时,先从分液漏斗向盛有PH4I的圆底烧瓶中加入过量乙醚 无色液体,沸点34.5℃,微溶于水,不与Fe2(SO43反应,微热数分钟后再从分液漏斗向圆底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浓NaOH溶液继续加热.在装置C处用电热器控制温度在300℃左右,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B装置的试管中有白色蜡状固体(P4)生成;D装置的试管中Fe2(SO43溶液颜色由棕黄色变成淡绿色,同时也有白色蜡状固体生成.请回答:
(1)按气流方向连接装置,从左到右的顺序为:a→d→e→b→c→f
(2)用PH4I和烧碱反应制取PH3的化学方程式是PH4I+NaOH$\frac{\underline{\;\;△\;\;}}{\;}$PH3↑+NaI+H2O.
(3)实验开始时,先向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醚并微热数分钟,其目的是将空气排尽,以防止PH3在装置中燃烧(或自燃)
(4)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PH3$\frac{\underline{\;300℃\;}}{\;}$P4+6H2;装置D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4PH3+12Fe3+=P4↓+12Fe2++12H+
(5)装置B、D中的现象说明PH3具有的化学性质是BC(填字母序号).
A.碱性B.不稳定性C.还原性D.酸性
(6)实验时处理尾气的方法是将尾气点燃或通入到CuS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各组混合物中,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A.溴苯和水B.溴乙烷和乙醇C.甘油和水D.溴苯和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若配制pH=10.00的NH3-NH4Cl缓冲溶液1L,已知用去15mol•L-1氨水3.5ml,问需加入NH4Cl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