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CO 2分子比例模型:B.2-的结构示意图:
C.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_{17}^{20}$ClD.HCN分子的结构式:H-C≡N

分析 A.碳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
B.S2-的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18,各层电子数分别为2、8、8,用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
C.元素符号的左上角标质量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D.书写结构简式时注意C≡N三键不能省略.

解答 解:A.碳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其正确的比例模型为,故A错误;
B.S2-的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18,各层电子数分别为2、8、8,硫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
C.氯元素的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的质量数为37,该原子正确的表示方法为:1737Cl,故C错误;
D.HCN分子中存在C-H和C≡N,其结构式为H-C≡N,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用语的判断,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常见有机物的表示方法,试题考查了学生规范答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1.2L CCl4所含原子数目为2.5NA
B.常温常压下,64g 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C.将1 mol Cl2通入水中能生成1mol HClO
D.2L 0.1 mol•L-1K2SO4溶液中含K+物质的量为0.2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氯酸钾(KC1O3)和亚氯酸钾(KClO2)可以相互转化,KClO2在碱性环境中能稳定存在,生产KClO2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KC1O2可用于消毒、漂白,是由于其具有强氧化性.
(2)Ⅱ中反应生成气体a为O2,1mol双氧水反应转移电子为2mol
(3)A的化学式是H2SO4,装置Ⅲ中发生电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 $\frac{\underline{\;电解\;}}{\;}$ 2H2↑+O2↑;pH降低的一端为阳极 (填“阴极”或“阳极”).
(4)C1O2可以用KClO3与草酸在强酸条件下制备,其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ClO3-+H2C2O4+2H+=2ClO2↑+2CO2↑+2H2O;列举该反应的副产物在农业上的应用:副产物钾盐可作为农业上的钾肥、在农业上可以通过在大棚中增加CO2的含量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
(5)取31.95g KC1O2试样配成溶液,其与足量FeSO4溶液反应;消耗Fe2+的物质的量为1.2mol,KClO2变质可分解为KC1O3和KCl,取等质量变质后的KC1O2试样配成溶液,再与足量FeSO4溶液反应时,消耗Fe2+的物质的量相同(填“相同”、“不相同”或“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H+、Na+、OH-B.Na+、NO3-、Cl-
C.K+、H+、HCO3-D.Ca2+、SO42-、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完成下列各题
(1)标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①2F2+2H2O═4HF+O2   氧化剂是F2,还原剂是H2O.
②MnO2+4HCl(浓)═MnCl2+Cl2↑+2H2O氧化剂是MnO2,还原剂是HCl
(2)除去Na2CO3中混有的少量NaHCO3的方法是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
(3)在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水,脱脂棉剧烈燃烧.为什么?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热,反应放出的热使脱脂棉燃烧,反应生成的氧气使脱脂棉的燃烧加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现代化学元素分析测试中,可用元素分析仪确定物质中是否含有C、H、O、N、S、Cl、Br等元素,用红外光谱仪确定物质中是否存在某些有机原子团,用原子吸收光谱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等
B.钠钾合金在常温下是液体,可用于快中子反应堆作剂;镁合金大量用于制造火箭、导弹和飞机的部件等
C.2015年浙江省多地遭遇雾霾天气,有报道称雾霾颗粒中汽车尾气占20%以上,一致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NOx、CO、燃烧源超细颗粒(PM2.5)等有害物质,其中PM2.5(OM单位为百万分之一米)颗粒大小约等于胶体粒子
D.如图所示为四大基本反应及其关系,则反应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属于区域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常温下,将Cl2缓慢通入水中至饱和,然后向所得饱和氯水中滴加0.1mol•L-1 的NaOH 溶液,整个实验进程中溶液的pH 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向a 点所示溶液中通入SO2,溶液的酸性和漂白性均增强
B.b 点所示的溶液中:c(H+)>c(Cl-)>c(ClO-)>c(HClO)
C.由a 点到b 点的过程中,溶液中$\frac{c({H}^{+})}{c(Cl{O}^{-})}$ 减小
D.c 点所示溶液中:c(Na+ )=2c(ClO-)+c(HCl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a+、Ca2+、Cl-、SO42-B.Fe2+、H+、AlO2-、ClO-
C.Fe2+、Na+、Cl-、NO3-D.K+、Fe3+、NO3-、SC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工业上以铬铁矿(主要成分Fe0.Cr203,还含少量Al203)生产重要的化工原料红矾钠(即重铬酸钠晶体,化学式为Na2Cr207•2H20)及铬酐(Cr03)的工艺流程如图1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A中主反应生成Na2Cr04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Cr2O3+8Na2CO3+7O2$\frac{\underline{\;高温\;}}{\;}$8Na2CrO4+2Fe2O3+8CO2,副反应主要有:Fe203+Na2C03$\frac{\underline{\;高温\;}}{\;}$2NaFe02+C02 和Al2O3+Na2CO3$\frac{\underline{\;高温\;}}{\;}$2NaAlO2+CO2
(2)步骤A中往高温焙烧炉中加入的辅料是石灰石,其主要目的不是造渣,但不加石灰石,主反应速率将很慢,而且反应不完全.由此可知,加石灰石的主要作用是高温下石灰水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从下往上穿过炉料,使得炉料翻滚,起到搅拌作用,使炉料疏松,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3)步骤B中形成废渣的主要成分是Al(OH)3、Fe(OH)3
(4)如图是红矾钠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据此,步骤C操作的方法是:将硫酸酸化铬酸钠和硫酸钠所得的混合溶液蒸发浓缩(填操作名称),趁热过滤得到的晶体是Na2SO4(填化学式);然后将所得滤液冷却结晶(填操作名称),过滤得到的晶体是Na2Cr2O7•2H2O.
(5)C步中用硫酸酸化,能否用盐酸酸化:不能,理由是Cr2O72-在酸性溶液中是强氧化剂,可能被盐酸还原;酸化时为什么酸度不能太低:因为存在转化平衡2CrO42-+2H+?Cr2O72-+H2O,如酸度太低,CrO42-的转化率不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