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习小组为探究维生素C的组成和有关性质,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取维生素C样品研碎,.称取该试样0.704 g,置于铂舟并放人燃烧管中,不断通入氧气流。用酒精喷灯持续加热样品,样品逐渐消失最后无任何残留物,将生成物(仅有两种物质)先后通过无水硫酸铜和碱石灰,两者分别增重0.288 g和1.056 g,生成物完全被吸收。
②将少许研碎的维生素C样品和适量的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混合后,溶液颜色变红。
请解答下列问题:
(1)称取的试样中,含有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mo1;碳元素的质最是 g。
(2)维生素C中 (填“含”、“不含”或“无法确定是否”)有氧元素,理由是根据实验数据可知 。
如你回答“含”有,请计算称取的试样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并填入下一空格中;如你回答“不含”等,则下一空格不必填写。称取试样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3)如果要确定维生素C的分子式,你认为还需要知道的信息是 。
(4)维生素C和紫色石蕊试液混合后,溶液颜色变红,说明维生素C溶液具有 (填“酸”、“碱”或“中”)性。
查阅有关资料显示,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请以淀粉溶液、碘水为试剂,写出验证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的实验方法和现象:
。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学习周报 化学 人教课标高一版(必修1) 2009-2010学年 第19~26期 总第175~182期 人教课标版 题型:058
某学习小组为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可供选择的药品:浓硝酸、
3 mol/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
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
(1)实验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
(2)滴加浓硝酸之前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具体的方法是: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5)该小组得出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的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乙同学认为是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所致.为此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判断上述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选修)(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某学习小组为探究维生素C的组成和有关性质,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取维生素C样品研碎,.称取该试样0.704 g,置于铂舟并放人燃烧管中,不断通入氧气流。用酒精喷灯持续加热样品,样品逐渐消失最后无任何残留物,将生成物(仅有两种物质)先后通过无水硫酸铜和碱石灰,两者分别增重0.288 g和1.056 g,生成物完全被吸收。
②将少许研碎的维生素C样品和适量的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混合后,溶液颜色变红。
请解答下列问题:
(1)称取的试样中,含有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mo1;碳元素的质最是 g。
(2)维生素C中 (填“含”、“不含”或“无法确定是否”)有氧元素,理由是根据实验数据可知 。
如你回答“含”有,请计算称取的试样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并填入下一空格中;如你回答“不含”等,则下一空格不必填写。称取试样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3)如果要确定维生素C的分子式,你认为还需要知道的信息是 。
(4)维生素C和紫色石蕊试液混合后,溶液颜色变红,说明维生素C溶液具有 (填“酸”、“碱”或“中”)性。查阅有关资料显示,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请以淀粉溶液、碘水为试剂,写出验证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的实验方法和现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学习小组为探究S和Cl2能否反应,经查资料获得信息,干燥的Cl2在110℃~140℃与S反应,可得S2Cl2粗品,由此设计如下试验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请回答后面问题。
(1)实验过程中,使用分液漏斗滴加浓盐酸的操作是
(2)用反应方程式表示H装置的作用
(3)写出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C、D中的试剂分别是 ,
(5)经检测粗品中含有SCl2,为减少SCl2的生成,关键的操作是
(6)F导管可能会发生堵塞,请在C、D之间设计一个防堵塞装置以免发生危险。(要求画出装置图,标出试剂名称,夹持装置不需画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