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把0.2molX气体和0.5molY气体混合于1L密闭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2X(g)+3Y(g)=nZ(g)+4W(g).2min末已生成0.2molW,若测知以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5mol/(L•min),试计算:
(1)前2min内用W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2)2min末时Y的浓度;
(3)化学反应方程式中n的值是多少?

分析 2min末已生成0.2molW,若测知以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5mol/(L•min),可知生成n(Z)=0.05mol/(L•min)×1L×2min=0.1mol,n=2,则
                    2X(g)+3Y(g)=2Z(g)+4W(g)
起始(mol)  0.2           0.5         0             0
转化(mol) 0.1           0.15        0.1          0.2
平衡(mol) 0.1           0.35       0.1          0.2,
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2min末已生成0.2molW,若测知以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5mol/(L•min),可知生成n(Z)=0.05mol/(L•min)×1L×2min=0.1mol,n=2,则
                    2X(g)+3Y(g)=2Z(g)+4W(g)
起始(mol)  0.2           0.5         0             0
转化(mol) 0.1           0.15        0.1          0.2
平衡(mol) 0.1           0.35       0.1          0.2,
(1)2min末已生成0.2molW,则v(W)=$\frac{\frac{0.2mol}{1L}}{2min}$=0.1mol/(L•min),
答:前2min内用W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
(2)2min末时Y的浓度$\frac{0.35mol}{1L}$=0.35mol/L,
答:2min末时Y的浓度为0.35mol/L;
(3)由以上分析可知n=2,
答:n=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涉及化学反应速率、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及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明确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达式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吉林省高三上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分离NaHCO3、 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云南省高一9月月考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表现出了氧化性和酸性 B.还原剂与氧化剂之比为1:4

C.每个硝酸分子得到2个电子 D.硝酸铜是还原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对N2、NO、NO2等物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1)已知:
N2(g)+3H2(g)?2NH3(g)△H=-92.4kJ•mol-1
2H2(g)+O2(g)?2H2O(1)△H=-571.6kJ•mol-1
写出常温、常压下,N2在催化剂条件下与水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2N2(g)+6H2O(1)?4NH3(g)+3O2(g)△H=+1530.0kJ/mol.
(2)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可消除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发生如下反应:
2NO(g)+2CO(g)?N2(g)+2CO2(g)△H<0
若在一定温度下,将1.4mol NO、1.2molCO充入2L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图1所示.

①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d(填序号);
a.2v(NO)=v(N2) b.气体总压不变
c.c(CO2)=c(CO) d.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②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0.2;
③从反应开始到5min,生成了0.05mol N2,则5min 内v(CO2)=0.01mol•L-1•min-1,若保持温度不变,20min时再向容器中充入CO、N2各0.8mol,平衡将向左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
④20min时,若改变反应条件,导致CO浓度发生如图1所示的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c(填号).
a.缩小容器体积   b.增加NO的浓度        c.升高温度         d.加入催化剂
(3)利用NO2可制备N2O5,原理如图2所示.生成N2O5的电极反应式为NO2-e-+HNO3=N2O5+H+;此隔膜为阳(填“阴”或“阳”)离子交换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在体积为2L密闭 绝热容器中,将物质的量均为2.00mol的SO2、O2混合,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容器中SO3的体积分数     
(SO3%)与体系内的温度变化如图所示曲线:
(1)此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2)A、B两点正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vA<vB(填=、>或<,);
(3)时间是10min时温度测得为T0,以O2表示T0对应的平均反应速率$\overline{v}$(O2)=0.04 mol/(L•s);
(4)温度T<T0时,SO3%逐渐增大的原因是由图象可知,当温度T<T0时反应还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反应还在正向进行,反应物二氧化硫和氧气会逐渐减少,三氧化硫就会逐渐增多;
(5)若B点SO3的体积分数为40.0%,则SO2的转化率为66.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对氢能源的研究和开发日趋重要,首先要解决氢气的安全贮存和运输问题,储氢材料和储氢技术是关键技术,是大家关注的热点之一.储氢材料范围由金属扩展至合金甚至有机物领域,根据信息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
(1)金属锂是一种重要的储氢材料,吸氢和放氢原理如下:
I.2Li+H2$\frac{\underline{\;\;△\;\;}}{\;}$2LiHⅡ.LiH+H2O=LiOH+H2
已知LiH固体密度为0.8g/cm3,用锂吸收11.2L(标准状况)H2,生成的LiH体积与被吸收的H2体积比为$\frac{1}{1120}$.
(2)NaBH4(氢元素为-1价)也是一种重要的储氢载体,能与水反应得到NaBO2,且反应前后B的化合价不变,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BH4+2H2O═NaBO2+4H2↑.
(3)镁铝合金(Mg17Al12)是一种潜在的贮氢材料,可在氩气保护下,将一定化学计量比的Mg、Al单质在一定温度下熔炼获得.该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吸氢的反应方程式为Mg17Al12+17H2=17MgH2+12Al.得到的混合物Y(17MgH2+12Al)在一定条件下释放出氢气.在6.0mol•L-1HCl溶液中,混合物Y能完全释放出H2.1mol Mg17Al12完全吸氢后得到的混合物Y与上述盐酸完全反应,释放出H2的物质的量为52mol.
(4)储氢还可借助有机物,如利用环己烷和苯之间的可逆反应来实现脱氢和加氢:
(g)$?_{高温}^{Pt-Sn/Al_{2}O_{3}}$(g)+3H2(g).
在某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环己烷,其起始物质的量为a mol,平衡时体系中压强为P MPa,苯的物质的量为b mol,平衡常数Kp=$\frac{27{b}^{4}{P}^{3}}{(a-b)(a+3b)^{3}}(MPa)^{3}$(用含a、b、P的代数式表示,平衡常数Kp表达式要求带单位;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5)一定条件下,如图所示装置可实现有机物的电化学储氢(忽略其他有机物).

①导线中电流移动方向为B→E.(用B、E表示)
②生成目标产物的电极反应式为C6H6+6H++6e-═C6H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能源是现代文明的原动力,通过化学方法可以使能量按人们所期望的形式转化,从而开辟新能源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1)氢气在O2中燃烧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填“放”或“吸”),这是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
(2)从化学反应的本质角度来看,是由于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产物的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已知破坏1mol H-H键、1mol O═O键、1mol H-O键时分别需要吸收436kJ、498kJ、463kJ的能量.则2mol H2(g)和1mol O2(g)转化为2mol H2O(g)时放出的热量为482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在高空中有一层臭氧层,它吸收了太阳光中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收紫外线伤害.臭氧的化学式为O3,它是一种(  )
A.混合物B.单质C.氧化物D.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用二氧化氯(ClO2)、高铁酸钠(Na2FeO4)等新型净水剂替代传统的净水剂Cl2对淡水进行消毒是城市饮用水处理新技术.ClO2和Na2FeO4在水处理过程中分别被还原为Cl-和Fe3+
(1)如果以单位质量的氧化剂所得到的电子数来表示消毒效率,那么ClO2、Na2FeO4、Cl2三种消毒杀菌剂的消毒效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lO2>Cl2>Na2FeO4.(填化学式)
(2)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工业上用稍潮湿的KClO3和草酸(H2C2O4)在60℃时反应制得.某学生用如上图所示的装置模拟工业制取及收集ClO2,其中A为ClO2的发生装置,B为ClO2的凝集装置,C为尾气吸收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A中反应产物有K2CO3、ClO2和CO2等,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H2C2O4=K2CO3+2ClO2↑+CO2↑+H2O.
A部分还应添加温水浴控制60℃的温度,B部分还应补充什么装置:冰水浴冷凝装置或盛有冰水的水槽;
②该装置按①补充完整后,装置A、B、C中还有一处设计明显不合理的是C(填“A、B或C”)
③C中的试剂为NaOH溶液,反应时生成氯酸钠和亚氯酸钠(NaCl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2OH-═ClO3-+ClO2-+H2O.若实验时需要450mL 4mol/L的NaOH溶液,则在精确配制时,需要称取NaOH的质量是80.0g,所使用的仪器除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外,还必须有500mL容量瓶、烧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