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乙醇含有官能团为羟基,电子式为;
(2)加入碎瓷片或沸石,可防止液体飞溅;
(3)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4)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
(5)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可以分液的方法分离;
(6)a试管受热不均,试管b中的导管伸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
(7)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反应速率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同物质),各物质的浓度、质量、体积分数以及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
解答 解:(1)乙醇含有官能团为羟基,电子式为,故答案为:羟基;
;
(2)为防止液体飞溅,应加入碎瓷片或沸石,故答案为:防止液体暴沸;
(3)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 $?_{△}^{浓H_{2}SO_{4}}$ CH3COOC2H5+H2O,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OH $?_{△}^{浓H_{2}SO_{4}}$ CH3COOC2H5+H2O;
(4)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主要是利用了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乙醇与水混溶,乙酸能被碳酸钠吸收,易于除去杂质,
故答案为: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溶解乙醇,利于酯的分层析出;
(5)因为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则b中的液体混合物分层,可用分液漏斗分离,该方法叫分液,故答案为:分液;
(6)a试管受热不均,试管b中的导管伸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7)①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都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①错误;
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表示正反应速率,生成1mol乙酸表示逆反应速率,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说明到达平衡,故②正确;
③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都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③错误;
④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④正确;
⑤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故⑤正确;
⑥混合物水中的18O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故⑥正确.
故答案为:②④⑤⑥.
点评 本题考查乙酸乙酯的制备,注意实验混合液的配制、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以及酯化反应的机理,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 | |
B. | 点c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 |
C. | 点d和点e处的n(N2)不相同 | |
D. | 点e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反应停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M | |
B. | t2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达到平衡 | |
C. | 当M、N都是气体时增大压强,N物质的量减少 | |
D. |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增大,则反应的△H<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