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某烃可以用通式CnH2n来表示,下列有关此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中有C=C双键B.分子中没有C=C双键
C.分子可能有C=C双键D.分子中可能只含单键

分析 通式为C nH 2n的烃类可能是环烷烃,也可能为烯烃,据此解题.

解答 解:通式为C nH 2n的烃类可能是环烷烃,也可能为烯烃,可能含有C=C双键,也可能只含单键,故答案为:C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烃的通式,中等难度,解题关键看通式代表的是否只有一类物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展开对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的研究.
实验Ⅰ:制取NaClO2晶体
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2•3H2O,高于38℃时析出晶体的是NaClO2,高于60℃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Ba(ClO)2可溶于水.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装置①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ClO2气体,防止污染环境装置③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2)装置②中产生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Na2SO3+H2SO4(浓)═2ClO2↑+2Na2SO4+H2O.
(3)从装置④反应后的溶液获得晶体NaClO2的操作步骤为:
①减压,55℃蒸发结晶;②趁热过滤;③用38℃~60℃热水洗涤;④低于60℃干燥,得到成品.
(4)设计实验检验所得NaClO2晶体是否含有杂质Na2SO4,操作与现象及结论是:取少量晶体溶于蒸馏水,滴加几滴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出现,则含有Na2SO4,若无白色沉淀出现,则不含Na2SO4..
实验Ⅱ:测定某亚氯酸钠样品的纯度.  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①准确称取所得亚氯酸钠样品m g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碘化钾晶体,再滴入适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已知:ClO2-+4I-+4H+=2H2O+2I2+Cl-).将所得混合液配成100mL待测溶液.
②移取25.00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用c mol•L-1 Na2S2O3标准液滴定,至滴定终点.重复2次,测得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的平均值为V mL(已知:I2+2S2O32-═2I-+S4O62-).
(5)滴定中使用的指示剂是淀粉溶液,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滴加最后一滴Na2S2O3标准液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到达滴定终点.
(6)样品中NaClO2的质量分数为$\frac{90.5cV}{4m}$%(用含m、c、V的代数式表示,式量:NaClO2  啊9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从实验室加热KClO3与MnO2的混合物制氧气后的剩余固体物中回收MnO2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溶解、过滤、蒸发、洗涤B.溶解、蒸发、洗涤、过滤
C.溶解、过滤、洗涤、干燥D.溶解、洗涤、过滤、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华法林是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可由化合物E和M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得到(部分反应条件略).

(1)A的名称为丙炔,A→B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2)D→E的反应中,加入的化合物X与新制Cu(OH)2反应产生红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3)G→J为取代反应,其另一产物分子中的官能团是羧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机反应中,都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苯、乙烯分别使溴水褪色
B.溴乙烷分别在NaOH的水溶液、NaOH的醇溶液中反应
C.乙烯、甲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苯、甲苯在一定条件下与混酸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已知乳酸是酸性比碳酸强的弱酸,其结构简式为.问:
(1)写出乳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乳酸与少量小苏打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H2CH(OH)COOH+HCO3-→CH2CH(OH)COO-+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烯和甲烷,又可用来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的方法是(  )
A.在导管口处点燃B.通入足量高锰酸钾溶液中
C.通入足量溴水中D.在一定条件下与H2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所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Cu2++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不可能是同种材料的电极
B.该装置可能是电解池,电解质溶液为稀H2SO4
C.该装置可能是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稀HNO3
D.反应一段时间后,断开电路,向溶液中通入H2可使溶液复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下列三个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1、K2、K3)与温度的关系分别如表所示
化学反应平衡常数温度
973K1173K
①Fe(s)+CO2(g)?FeO(s)+CO(g)K11.472.15
②Fe(s)+H2O(g)?FeO(s)+H2(g)K22.381.67
③CO(g)+H2O(g)?CO2(g)+H2(g)K3
请回答:(1)反应 ②是放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根据反应 ①与 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则K3=$\frac{K{\;}_{2}}{K{\;}_{1}}$(用K1、K2表示).
(3)反应 ③能进行的主要原因是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4)反应 ①达到平衡时再加入少量铁粉,平衡将不移动(填“正向移动”、“不移动”或“逆向移动”);铁的转化率将减小(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5)要使反应 ③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有BD.
A.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       B.升高温度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D.设法减少平衡体系中的CO的浓度
(6)若反应 ③的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可见反应在t1、t3、t7时都达到了平衡,而t2、t8时都改变了一种条件,试判断改变的是什么条件:t2时增大生成物的浓度; t8时增大压强或使用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