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铜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有色金属.
(1)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
(2)金属化合物Cu2Zn合金具有较高的熔点、较大的强度、硬度和耐磨度.Cu2Zn合金的晶体类型是金属晶体.
(3)某含铜化合物的离子结构如图1所示.

①该离子中存在的作用力有bc;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氢键        e.范德华力
②该离子中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O>C;
③该离子中N原子的杂化类型有sp2、sp3杂化.
(4)铜与氧形成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如图2.
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u2O,O的配位数是8.
若该晶胞参数为d nm,该晶体的密度为$\frac{576×1{0}^{21}}{{d}^{3}{N}_{A}}$g/cm3

分析 (1)Cu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9,根据能量最低原理与洪特规则特例书写;
(2)Cu2Zn合金的晶体类型是金属晶体;
(3)①由图可知,铜离子与N、O原子之间形成配位键,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
②离子中第二周期元素为C、N、O,同周期自左而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N元素原子2p能级容纳3个电子,为半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
③离子中存在C=N双键中的N原子形成3个σ键,另外N原子形成4个σ键,均没有孤电子对;
(4)Cu原子处于晶胞内部,O原子处于晶胞顶点与面心,利用均摊法计算晶胞中Cu原子、O原子数目,进而确定晶体的化学式;以上底面面心O原子研究,与之最近的Cu原子有8个,为晶胞中上层4个Cu原子,及面心氧原子所在另外晶胞中下层4个Cu原子,根据ρ=$\frac{m}{V}$计算.

解答 解:(1)Cu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9,根据能量最低原理与洪特规则特例,其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
(2)Cu2Zn合金的晶体类型是金属晶体,故答案为:金属晶体;
(3)①由图可知,铜离子与N、O原子之间形成配位键,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故选:bc;
②离子中第二周期元素为C、N、O,同周期自左而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N元素原子2p能级容纳3个电子,为半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第一电离能:N>O>C,故答案为:N>O>C;
③离子中存在C=N双键中的N原子形成3个σ键,另外N原子形成4个σ键,均没有孤电子对,分别采取sp2、sp3杂化,故答案为:sp2、sp3杂化;
(4)Cu原子处于晶胞内部,O原子处于晶胞顶点与面心,晶胞中Cu原子数目为8、O原子数目为8×$\frac{1}{8}$+6×$\frac{1}{2}$=4,故晶体的化学式为Cu2O;以上底面面心O原子研究,与之最近的Cu原子为晶胞中上层4个Cu原子,及面心氧原子所在另外晶胞中下层4个Cu原子,O原子配位数为8,晶胞中Cu原子数目为8、O原子数目为4,晶胞体积V=(d×10-7cm)3,则ρ=$\frac{m}{V}$=$\frac{\frac{(8×64+4×16)}{{N}_{A}}}{(d×1{0}^{-7})^{3}}$=$\frac{576×1{0}^{21}}{{d}^{3}{N}_{A}}$,故答案为:Cu2O;8;$\frac{576×1{0}^{21}}{{d}^{3}{N}_{A}}$.

点评 本题是对物质结构的考查,涉及核外电子排布、晶体类型与性质、电离能、化学键、杂化方式、晶胞计算等,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学生用标准的0.2mol/L的盐酸滴定待测的NaOH溶液,其实验操作如下:
A.用碱式滴定管取待测液NaOH溶液放入锥形瓶,滴加2-3滴酚酞指示剂.
B.用待测的NaOH溶液润洗碱式滴定管.
C.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D.取下酸式滴定管,用标准的盐酸溶液润洗后,再将标准的盐酸注入酸式滴定管至刻度“0”以上2cm-3cm处,把酸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
E.把滴定管用蒸镏水洗净,并分别固定在滴定管架两边.
F.另取锥形瓶,再重复滴定操作一次.
G.把锥形瓶放在酸式滴定管的下面,瓶下垫一张白纸,然后边滴定边摇动锥形瓶,直至终点,记下滴定管的液面所在刻度.
据上述滴定操作,完成下列填空:
①滴定操作的正确操作顺序是(用上述各编号字母填写)
C→E→D→B→A→G→F;
②G步操作中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当滴加最后一滴盐酸时,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③D步骤的操作中液面应调节到0或0刻度一下某一刻度,尖嘴部分应充满液体;
④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的盐酸润洗,待测溶液NaOH的测定值会偏高;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的
NaOH溶液润洗,待测NaOH溶液的测定值会偏低.(填“偏高”、“偏低”或“无 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是(  )
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
A盐酸水煤气硫酸次氯酸干冰
B氨水碳酸钙氢氟酸氨气
C氯水漂白粉苛性钾氢硫酸氯化银
D胆矾福尔马林氯化钡碳酸氯气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基态Fe原子有4个未成对电子,Fe3+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可用硫氰化钾检验Fe3+,形成的配合物的颜色为血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有A、B、C、D、E五种元素,其中A、B、C属于同一周期,A原子最外层p能级的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的电子总数;B原子最外层中有两个不成对的电子;D、E原子核内各自的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B元素可分别与A、C、D、E生成RB2型化合物,并知在DB2和EB2中,D与B的质量比为7:8;E与B的质量比为1:1.试回答:
(1)写出D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2
(2)用电子式表示AE2的形成过程
(3)B、C两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为N>O(填元素符号),原因是N原子中最外层电子处于半充满状态,比较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物质A~G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未列出).其中A为某金属矿的主要成分,经过一系列反应可得到气体B和固体C.单质C可与E的浓溶液发生反应,G为砖红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SO2、GCu2O.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3)利用电解可提纯C物质,现以碱性锌锰电池为外电源,在该电解反应中电解质溶液和阳极物质分别是CuSO4溶液;粗铜.MnO2是碱性锌锰电池的正极材料,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nO2+H2O+e-=MnO(OH)+OH-
(4)将0.20mol B和0.10mol O2充入一个固定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并有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①,经半分钟后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D 0.18mol,则vO(2)═0.036mol/L•min);若温度不变,继续通入0.20mol B和0.10mol O2,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再次达到平衡后,n(D)的取值范围是0.36mol~0.4mol之间.
(5)写出F→G转化过程中,甲醛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HO+4CuOH)2+2NaOH$\stackrel{△}{→}$Na2CO3+2Cu2O+6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有关${\;}_{81}^{203}$Tl和${\;}_{81}^{205}$Tl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_{81}^{203}$Tl和${\;}_{81}^{205}$Tl质子数相同
B.${\;}_{81}^{203}$Tl和${\;}_{81}^{205}$Tl互为同素异形体
C.${\;}_{81}^{203}$Tl和${\;}_{81}^{205}$Tl互为同位素
D.${\;}_{81}^{203}$Tl和${\;}_{81}^{205}$Tl是两种核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能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
A.使石蕊试液变红
B.与铜反应放出NO气体,生成Cu(NO32
C.与Na2CO3反应放出CO2气体,生成NaNO3
D.与S单质混合共热时生成H2SO4和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大于7的是(  )
A.向NaCl溶液中滴加醋酸B.向KNO3溶液中滴加稀H2SO4
C.向稀HCl溶液中滴加稀HNO3D.向NaOH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