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步骤① | 取适量NaOH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插入一支温度计 测量溶液温度, | 溶液温度比室 温明显升高 | 氢氧化钠 固体溶于 水放热 |
步骤② | 步骤①所得的溶 液冷却到室温,用胶头滴管将稀盐酸滴入到步骤①所得的溶液中 | 溶液温度比室 温明显升高 | 氢氧化钠与稀盐 酸反应会放出热量 |
分析 (1)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放热说明酸碱反应的放热情况需进一步测定;
(2)先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用温度计测出现在溶液的温度,加入稀盐酸后,略微等会,再用温度计测溶液温度,看温度反应后是否还能升高;
(3)根据酚酞试液的变色情况分析.
解答 解:(1)将稀盐酸滴入到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温度升高并不能证明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的,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能放出热量,到底热量是反应放出的还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的,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于水也会放热;
(2)先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用温度计测出现在溶液的温度,加入稀盐酸后,略微等会,再用温度计测溶液温度,看温度反应后是否还能升高,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步 骤 ① | 插入一支温度计 测量溶液温度 | 溶液温度比室 温明显升高 | 氢氧化钠 固体溶于 水放热 |
步 骤 ② | 步骤①所得的溶 液冷却到室温 | 溶液温度比室 温明显升高 |
点评 通过做本题,可知酸与碱发生的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在测定酸碱反应时不能选择固体溶于水放热的那种.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 | |
B. | 氢氧化铝、碳酸氢钠都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 |
C. | 为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并防止变质,可在其中加入适量食品添加剂 | |
D. | 用化纤面料替代棉质面料,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消耗盐酸一样多 | B. | 放出CO2一样多 | ||
C. | 消耗盐酸前者多 | D. | 放出的CO2,第一份为第二份的一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35Cl与37Cl与得电子能力相同 | |
B. |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 | |
C. | 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 |
D. | 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K1闭合,向铁棒附近滴入K3[Fe(CN)6]溶液,立即有血红色出现 | |
B. | K2闭合,电流方向由石墨棒经导线流向铁棒 | |
C. | K2闭合,碳棒上发生还原反应,会生成黄绿色气体 | |
D. | 将U型管支管封闭并闭合K1一段时间后,U型管中右侧液面会高于左侧液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青砖(含Fe3O4)中的Fe2+可用浓盐酸溶解后,再加入适量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检验 | |
B. | 用0.100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未知浓度盐酸,接近终点时因滴速太快造成NaOH少许过量;此时若加入一定体积该盐酸后,继续用该NaOH溶液恰好滴定至终点,则测得的盐酸浓度将偏大 | |
C. | 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在做吸氧腐蚀实验时,不能用没有处理过的镀锌铁皮代替生铁 | |
D. | 检查容量瓶瓶口是否漏水的方法是:往瓶内加入一定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转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漏出即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Fe2++Cl2═Fe3++2Cl- | |
B. | 将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Cl2+2OH-═Cl-+ClO-+H2O | |
C. | 氨气通入醋酸溶液CH3COOH+NH3═CH3COONH4 | |
D. | 金属铝溶于盐酸中:Al+2H+═Al3++H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